半个轮回吧 关注:18贴子:51

回复:信或者不信,真相就在这里——禅定中的世界,震撼你颠覆你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相六:藏识才是真的你!
没有信号的手机只是摆设,没有神识的肉体只是躯壳。
生命是什么,血肉筋骨搭起的框架?
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窈窕的女子顶天立地的汉子,那“新增”的身体,可是水、空气、食物……是能量啊!
是谁在控制着生命的成长,让新生的血肉成为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那肉体就是你,这么些年新陈代谢下来,你早已经不是你!
为什么你还是你?为什么你可以无视这每天都在发生的变化?因为你的“藏识”(神识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变啊,藏识才是真的你,肉体只是你的家!
藏识就像种子,存储着生命的全部信息,并通过其它七识有效管理着肉体,监控着生老病死每一个变化——如果有一天他走了,不是舍“你”而去,是他已经“结业”、该开始另一段旅程了!
他怎么可能舍你而去——他就是你,你就是他啊!


21楼2012-12-27 17:35
回复
    跟大家交流下怎样入静:
      1、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不一定要盘腿);
      2、闭上眼睛,全身放松;
      3、深呼吸,感受自己的内心,让它变得平静(实在静不下来可以先喝杯茶,听听轻音乐);
      4、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它由粗重变得轻细……
      5、在这过程中会不断有杂念冒出来——其中有些的确是问题,更多的则不知所谓——不知所谓的不用理它,让它自生自灭,觉得的确是问题就停下来仔细思考下,给自己一个答案,然后继续……
      6、因为越来越多的问题有了答案,你会越来越安心,杂念会越来越少,呼吸会越来越轻细,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会发现自己不但已经很容易入静,而且变得比以前更“聪明”:)


    22楼2012-12-27 17:35
    回复
      七、无来无去(“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爱,善变。
      爱,不变。
      变与不变,爱在那里,就在那里。
      你可以怀疑是不是真爱,却无须怀疑爱是不是真的存在,因为爱本就深藏在心底,是不离不弃的最最纯洁真诚的渴望和冲动——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人性、是佛性、是如来!
      能轻易说出的不是爱,能轻易撼动的不是爱——爱一定是忘我甚至无我的,不管你如何表达、怎样表现,目的一定是利益对方、成就对方,乐此不疲、并且无悔无怨!
      能想象没有爱的“爱情”长久没有爱的婚姻幸福没有爱的家庭和睦没有爱的社会和谐?能想象没有爱的人善良慈悲善良慈悲的人没有爱?
      让人放弃爱、放弃亲友、放弃对家庭与社会责任的不是佛,是魔——
      人性即佛性,真心即真如——所有违背人性、扭曲真心的说教,无须专家点评权威认证,一定是造孽、一定是逆天!


      23楼2012-12-27 17:36
      回复
        佛教是一个善良的宗教。
        真正的佛教徒都是善良的人。
        但是佛教对爱、对人性的诠释就差强人意,那是因为佛教徒对佛、对佛经、对佛法的崇拜远甚于理解,真正潜心佛学、独立思考的反而鲜有其人。
        佛为什么苦笑,因为他知道有太多的人“不解我所说意”;
        佛为什么在灭度时谆谆告诫“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他已经预见到身后会出现很多穿着僧衣的“魔子魔孙”!
        那谁说了:你怎么知道佛会苦笑?佛不是已经没了七情六欲、没了喜怒哀乐吗?
        打住!谁告诉你佛不是人没有人性没有爱了?
        知道“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么?慈悲不仅是爱还是大爱无私无求的大爱——
        不要以为不求回报的爱不存在,不相信那是因为境界不够、没遇上那是因为没有醒来!


        24楼2012-12-27 17:36
        回复
          真相七:天道即人道,学佛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觉醒、自我超越的过程。
          闭上眼,喧嚣黯然失色
          纷扰转身不见,眼前一片光明
          通体舒泰——
          可以感觉到什么源源不断从头顶浇灌进来
          开光、加持、灌顶原来是这样的
          如此祥和、如此温暖——
          我知道,他们已经到来
          其实他们从来就没离开
          只是你睡着,没有发现——
          心是菩提的种子觉性的海
          每一次觉悟,就是一次超越
          于是明白人心即天心天道即人道
          天人合一即是觉醒即是相应——
          日月星辰不就在你我的体内?
          经络的运行就是道就是自然
          道就是佛佛就是道
          学佛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觉醒、自我超越

          当内心清净我就是自然我就是道——
          何必外求、何必膜拜!


          25楼2012-12-27 17:37
          回复
            关于《金刚经》先说这些吧,如果到这里你对“善法”、“来去”之类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最好了。
            答案是不是“正确”先别管它,是你自己思考后作出的判断,就值得肯定。
            接下来澄清一些很多人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未必真知道的“事实”。我这样说不是因为狂妄自以为高明故意标新立异——虽然不喜欢边念经边打瞌睡更不喜欢明明有自己的语言却老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我不无聊,至少,不至于耐不住寂寞。
            实在是不忍看到那么多的人继续迷茫、继续消沉——试着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广度和透明度看问题吧,你有权利知道真相有权利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一如你有权利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为自己也为爱你、你爱的人幸福地活着!
            真的!如果这世上真的有谁能“拯救”你,那个人,一定是你自己!


            26楼2012-12-27 17:37
            回复
              一、禅定
              禅定是升级版的“入静”。
              判断入定(初禅),跟判断入静的主要标准都是“杂念”——杂念很少就算入静,几乎不生杂念、意识能较长时间“停止”在某个念头或“观想”上,就是入定。
              入静与入定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其实就是四禅之间也并非泾渭分明,说“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舍受”只是方便说,但即使列出这样明显的标志,佛家对禅定的描述相对道家来说还是比较“空泛”(道家对整个过程说得非常具体、实在,几乎每个细节都有详细的说明)——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用丹道词汇来解释“境界”的原因。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佛家不重修炼重感悟——在他们看来过多“写实”不利于“不住”,而“不住”才能“空”,才能真正开悟。
              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就是“悟道”、“证道”——条条大路通北京,就看哪条适合你!


              27楼2012-12-27 17:37
              回复
                说“念住”就是“杂念止”还好说,说“息住”就是“呼吸止”就有点费劲了。
                那就换种说法,说“胎息”,出现“胎息”(也就是腹呼吸,鼻息变得若有若无,小周天通的标志),差不多就进入二禅了。
                以此类推,三禅“脉住”相当于体呼吸(全身穴位都可以呼吸,心跳、脉搏变得若有若无,大周天通必然出现的现象),四禅“舍受”相当于通中脉、大开顶……
                说达到四禅境界会自然具备神通,那是真的——元神出窍、天眼大开,那不是神足通、天眼通是什么?
                但不是说这就真的位列仙班了——只能算入了“仙界”大学的门,后面还有“虚空粉碎”(即《心经》所言“照见五蕴皆空”)、非想非不想(成语“想入非非”)……多着哪!
                以为这是在说玄幻故事的,回头再数一遍手头的钞票好了,那个真实!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的真实记录,你非认为都是瞎掰,就你有文化,那也由得你。


                28楼2012-12-27 17:38
                回复
                  那是一个由极其细小、精致的“微尘”构造的透明世界。
                  那里的一切看似匪夷所思,其实并不夸张。
                  如果你有宗教信仰我告诉你佛是人也是神,人所能修到的最高级别的神;但如果你是无神论者,你会听到这样的介绍:释迦牟尼佛是佛学启蒙老师阿弥陀佛是博士生导师,神佛国土就像大学堂,修行者在那学习、生活,毕业后被授予相应级别的“菩萨”学位……
                  这不是瞎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个专业名词叫“语言陀罗尼”——只发一种声音,却能让不同语言的听众都听懂——比同声翻译先进太多啊,神通,怎么就不能是一种“超高科技”?
                  电视不就是“天眼通”电话不就是“天耳通”宇宙飞船不就是“神足通”?只不过目前实现这些功能我们还需要借助外部工具!
                  如果说分子构成的生命不能穿越,那比电子还小的微粒呢?不是只有分子才能构成生命啊,在光、波、场构成的零维的全息的世界——透明、穿越算什么,正常、正常得很!


                  30楼2012-12-27 17:38
                  回复
                    禅定就是从这个世界穿越到那个世界。
                    穿越的主体是“元神”(藏识),也就是真正的你。
                    在这过程中,你会亲身体验元神如何从肉身脱离,也就是所谓的“涅盘”:如果元神只是出去游玩一阵,还回自己的肉身,那叫“出窍”(“有余涅盘”);但如果元神厌恶了肉身的羁绊,一去不回,肉身就会逐渐枯萎、死去——这就是“死亡”(“无余涅盘”)。
                    一般人因为没有这种经历,对“死亡”的本质不了解,心中充满恐惧。大德高僧为什么能坦然面对死亡,因为他们通过禅定亲证了神识与肉体结合、分离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试验”,他们甚至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的神识,能预见“时日”不足为奇。
                    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对死亡往往更多的是遗憾而不是恐惧,因为在被宣布“死亡”后他们终于知道了真相——死亡只是一种“形式”,失去只是一种“状态”……遗憾总是后知后觉啊,又错失了一段本来可以很有价值的生命!


                    31楼2012-12-27 17:40
                    回复
                      禅定是探索、实证——由此及彼、知行合一。
                      禅定的关键是心静——心如止水、风(杂念)平浪(心识)静。
                      从打坐、调息到入静、入定,是一个“止”的过程、“观”的过程;从感受到感悟、从有为到无为,是“空”、是超越、是解脱……
                      心静则清浊分、真气聚、经络行,入静越好,“通关”的速度就越快——有些人修了一辈子连小周天都没打通,那不是悟性太差,是心太乱了。
                      杂念像小孩,活蹦乱跳那是免不了的,让他安静下来的最好办法不是禁止,而是引导:正视他,看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围观”他,看给怎样一个“答复”比较合理;梳理他,让问题不再是问题,不再困扰你;放下他,让他自己来、自己去……
                      意守丹田可以入定,一心念佛也可以入定——前者侧重修身,后者侧重修心。
                      原理都一样:静极生动,水到渠成——真气聚足自然游走全身,经络贯通,那是迟早的事情!


                      32楼2012-12-27 17:40
                      回复
                        炼精化气,则任督通;炼气化神,则三田合;炼神还虚,则入物我两忘佳境;炼虚合道,则明无我无人真谛。
                        “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是到达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现象,顺其自然,不刻意引导气血运行,就不容易出偏,心中没有妄念、邪念(一出现就立刻否定掉),则无须担心入魔。
                        淫欲人人皆有,不是罪,学会控制自己、努力超越小我,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反省,离“道”也就越来越近。
                        能够“抱元守一”,自然神清气爽;做到“一心不乱”,当下了了分明:
                        有为?无为?相辅相成。
                        渐悟?顿悟?无有高下。
                        是道?是佛?本无分别。
                        乐受?舍受?皆是禅境。
                        所以,你尽可以不拘一格:意守可以,不意守也行——禅定只是认知实相、了知因果、断疑去迷的途径,一如“筏”,一如“法”,有舍、有得,那定中的林林总总,不过是路边的风景,如此而已!


                        33楼2012-12-27 17:40
                        回复
                          二、缘起
                          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都是有原因的,你不记得,因为你的心已经不再平静:
                          曾经你我都是藏识海中的一滴水珠,那么纯净那么亲密不分彼此。
                          是一场不速而至的风惊扰了我们,让我们的心不停地摇曳——
                          眼前仿佛看到汹涌的海浪如同恶兽想要吞噬我们,耳畔仿佛听到谁在呼喊谁在哭泣——
                          你惊慌失措、想要出逃,你化作雾气、随风飘荡;
                          你战战兢兢、一路漂泊,你步履蹒跚、身不由己。
                          你一头栽下,一睡不醒;
                          再睁开眼,你只记得恶梦不记得回家的路……
                          你发誓忘记恶梦忘记一切,你开始随波逐流放任自己;
                          你与泥沙为伍躲进尘埃结成的躯壳,你把躯壳当做家当做自己的生命。
                          你以为一切就此结束可以不再流浪,可这躯壳总有一天要分崩离析啊,
                          你还会惊慌失措还会一睡不醒还会不停地轮回、飘来飘去……


                          34楼2012-12-27 17:41
                          回复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不只是一个比喻,也是生命的真实经历。
                            轮回的记忆无穷无尽,我们记得的,也就今生的几个片段而已。
                            驱使生命不停轮回的是“业力”——累生累世放任自己形成的“惯性”。
                            一路来我们变得贪嗔痴慢疑,也因此经历了从无色jie到色jie再到欲jie的堕落,直到藏识完全被眼耳鼻舌身意掩盖,不再记得最初的自己。
                            佛是最先恢复记忆的藏识,最先通过修行找到回家的路——回到藏识海吧,佛说,藏识就在你心底,别再被眼耳鼻舌身意蒙蔽!
                            解脱,就是放下贪嗔痴慢疑;
                            觉悟,就是恢复最初的记忆;
                            修行,就是找回真实的自己。
                            谈何容易——
                            喝了几年的酒都难戒,何况一辈子、几辈子养成的那许多陋习!
                            能够在某一生的某一刻偶然想起就是缘,能够许一个愿消一点业就不容易——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啊,堕落,那是很容易的!


                            35楼2012-12-27 17:41
                            回复
                              因果不虚,缘份不虚。
                              这一生你会遇到一个人——也许
                              TA让你遍体鳞伤,也许TA让你满腹委屈,也许TA不止一次让你仰天长叹、发誓要将TA忘记,可是,只要见到TA,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甚至,什么都不说,你就忍不住泪流满面,想大声说“我恨你”,说出来的却是“我愿意”!
                              是的!你愿意!因为,你欠
                              TA的!
                              夫妻是缘,是善缘是恶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是讨债是还债,无债不来。有缘的一定会聚,有债的一定会来,这是“命”;至于什么时候来何种方式聚,那是“运”——
                              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佛,不是每个人都相信佛说的是真的。但如果你记起曾经在藏识海的点点滴滴,你就知道什么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会大声地说:
                              我答应你,一定好好待你,善待所有生而平等的生命;
                              我发誓,我会牵你的手直到末日的尽头,不弃、不离!


                              36楼2012-12-27 17: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