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吧 关注:12,114贴子:43,743
  • 6回复贴,共1

    ---读《说苑》(7)
    师经是个宫廷乐师.一天,他为魏文侯奏琴,魏文侯一时听得兴起,欣然起舞,并吟诵道:让我的话不要被违背吧!师经听了非常生气,持琴向魏文侯砸去。还好,没有击中头部,却将他冕冠上的玉串给击散了。魏文侯勃然大怒,问左右:作为臣子,竟敢撞击君王,该当何罪?臣僚说:按律罪当烹刑。于是,武士将师经带下朝堂,但只下了一级台阶,师经对魏文侯说:让我说一句话再死行吗?魏文侯说可以。师经说:从前,尧舜作为君王,只怕自已的话没人敢违背,但桀纣却怕有人违背。今日我所撞击的,只是夏桀和商纣这样的暴君,所以,并没有撞击我们的君王。魏文侯听后,说:放开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这张琴挂在城门上,用来作为我有过错而被撞击的凭证,那玉串也不用补了,用来作为今后我的言行的鉴戒。
    这是一个君王纳谏的故事。但有几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魏文侯的宽容。能够听纳谏言的,大都是宽容的,因为忠言逆耳,人人都爱听好话。而听到难听的话却不发怒,反而虚心地接受,说明君王的胸怀和宽容,但宽容到魏文侯这种程度的,却不多见。你进言只管进言罢了,说得难听一点也无所谓,但为什么当着那么多臣僚的面要用琴砸人呢?倘若一下子击中要害,将君王砸死了怎么办?这还是进谏吗?简直就是谋杀了。魏文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都容忍了,而且,还能理性地去反思自已的过错,这不是软弱,只能说明魏文侯的宽容。这种宽容,甚至有点超出常理了。
    二是魏文侯改过态度的坚决。做到有错则改,并非难事,但以彰显自已的过错来表达改过的决心,却不是常人所容易做到的。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有隐恶扬善,“为大人讳”的传统。有些君主,为了时时警戒自已,将有关的内容书之于纸,张之于壁的事是有的,但不象魏文侯这样,大张旗鼓地将砸自己的琴挂在城门上,好象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而且,还把时常戴的冕冠上被砸散的玉串也不修补,就这样天天在下属们的眼前晃来晃去的,千人看,万人瞧的,唯恐人们不知道自已的君主犯了过错,而结毫不顾及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其实,这除了表明魏文侯的宽容,也彰显了他改正错误的决心。
    三是师经进谏方式的过激。作为直臣,敢于犯颜进谏,这是可以理解并应受到敬重的。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君王也是人,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忠言逆耳,他能虚心纳谏,本来就十分难得了,前提是你必须有一个恭敬的态度。如果你以失敬,甚至近于侮辱的方式进谏,那么,恐怕连圣君明主也难以容忍。师经你想进言,有话好好说就是了,干嘛非要做出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式?而且,话未到,手先到了。应该知道,你面对的是手里握有生杀予夺大权而且十分注意维护自己形象的君王。侮辱君王,按律当斩的呀!你师经脖子上有几颗脑袋?
    这就涉及到进谏直臣自我保护的问题了。冒死进谏,精神固然可嘉,但这种方式不能轻易使用,除非是情不得巳。因为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死了便不可复活。你不怕死不要紧,但这也是使国失栋梁的呀。如果用和平方式就可以解决的话,何苦要搭上自己的一条命呢?师经用这种近乎侮辱的方式来进谏,我们除了庆幸他遇到一位超常宽容的君主外,也不得不为他捏着一把汗,甚至是后怕。而且,他也没有必要非得采取这种过激的方式。他也太不懂得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如何保护自己了。

                                                        2007,5,26.





1楼2007-05-30 05:37回复
    • 121.16.49.*
    专制政体下发表言论之最佳结果.


    2楼2007-05-30 06:08
    回复
      但我还是喜欢和钦佩刚正不阿的忠贞臣子的形象


      IP属地:福建3楼2007-05-30 21:17
      回复
        • 121.16.32.*
        即能坚持原则,又可以保护自己.何乐不为


        4楼2007-05-31 12:28
        回复
          • 121.16.46.*
          他这还算刚正不阿?阿是什么意思?
          一看人家真要杀他了赶紧快拍马屁,只不过这个马屁拍的既隐蔽又轻巧罢了.

          我是二楼.


          5楼2007-05-31 14:01
          回复
            • 60.179.36.*
            楼上说的好。。。人临死前都会拼命挣扎
            谁知道他 是何居心!


            6楼2010-01-23 12:10
            回复
              • 118.122.87.*
              楼上说的对
                 


              7楼2010-08-16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