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后进吧 关注:58贴子:4,167
  • 13回复贴,共1


IP属地:河北1楼2012-12-28 22:03回复

    周. 鬻熊
    简介
    鬻熊(生卒年不详),姓芈(音米),名熊。是祝融氏的后代,是陆终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鬻熊九十岁拜见文王,文王把他当作老师。到了武王,成王都把他当作老师。楚人以鬻熊为始祖。


    IP属地:河北2楼2012-12-28 22:05
    回复

      原序
      鬻子名熊,楚人。周文王之师也。年九十见文王,王日:“老矣。”鬻子日:“使臣捕兽逐糜,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文王师之,著书二十篇,名日《鬻子》。子者,男子之美称,贤不逮圣,不以为经用,题纪标子,因据刘氏。九流即道流也,遭秦暴乱,书记略尽。澎子虽不预焚烧,编秩由此残缺。依汉书艺文志,虽有六篇,今此本乃有十四篇,未详孰是。篇或错乱,文多遗阔。敷衍大道,锉撰明史,阐域中之教化,论刑德之是非,虽卷轴不全,而其门可见。然邓林之技,荆山之玉,君子徐文,可得观矣。鬻子博怀道德,善谋政事,故使周文屈节,大圣咨询,情存帝王之道,辞多斥救之要,理发致通远,旨趣恢弘,实先达之奥言,为诸子之首唱。织组仁义,经纬家邦,垂劝诫之风,陈弘济之术,王者览之,可以理国。吏者遵之,可以从政.足使贤者励志,不肖者涤心。语日:“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恩无邪,言而不朽,可为龟镜。”鬻子论道,无邪之谓钦。幸以休务之隙,披阅子史,而书籍实繁,不能精备。至干此子,颇复留心。寻其立迹之端,探其阐教之旨,岂如寓言。迂恢驰术飞辩者矣。亦乃字重千金,辞高万风岁。聊为主解,略起指归。驰心于古之上,寄怀于千载之下。庶垂道见志。悬诸日月,将为君子,幸无忽焉。
        逢行珪序


      IP属地:河北3楼2012-12-28 22:05
      回复
        进鬻子表
        臣行珪言,臣闻:结绳以往,书疏蔑然。文字之初,教义斯起。记言之史设,褒贬之迹聿兴,书事之官置,劝戒之门由启。于是,国版稠迭谟训昭彰唱讃之道,以弘阐扬之理,兹畅徳业弥缛英华。日新雕琢性情,振其徽烈,逮乎周文传圣。鬻子称贤,意合道同,实申师傅。鬻子降已大启心期,明宣布政之方,广立辅成之筞足,使万机留想,一代咸休。稽古有宗,发明耳目,寻其著述之旨,探其斥救之辞,莫不原道心,以裁章研神理而启沃弥纶。彝训经纬区中不徒讃说:微言务于遗翰而已。鬻熊为诸子之首,文王则圣徳之宗。熊既文王之师,书乃政教之体。虽篇轴残缺,提举犹备纪纲。譬彼盘盂,发扬有愈。臣家传儒,素积习忠良,覩明主奉师之踪,覧贤者尽义之道,循环征究,妙极机神,敢率至愚,为之注解。研覃析理以叙私情,剪截浮辞用申狂瞽。伏惟陛下,则天垂训,越极宣风,稽太上之至和,兴帝王之炯诫。股肱谅直,献替无疑,大举贤良,宁济区宇。四海革面,八表宅心,务本修文,垂拱无事。臣以草莱卑贱,识度庸浅,荷尧沐舜,击壤讴歌,周施政教之端,属听太平之咏,志存缀辑以述矢言。简牍难周,辞意斯拙。谨以缮冩,奉献阙庭。庶日月昭明,布余晖于漏隙。时雨咸泊洒余润于纎枯。望报尘露之资,岂议沉舟之楫。天威咫尺,神魄震惊。谨上表以闻,伏听慈旨。谨言。永徽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华州郑县尉臣逄行珪上。


        IP属地:河北4楼2012-12-28 22:05
        回复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
          【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於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於甲,以此明政之次也。】
            政曰:
            【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之政事以为法教可称也。】
            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
            【言君子修於内、理於外,端其形、正其影,体真徳之安守冲妙之机,言出以成教。方谋事必为法则,苟於政而不预,岂安为之哉,所以止也。】
            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
            【君子不与人谋则已矣,若与人谋,务存大道而言之,不以违道饰非,不以苟命求王。由,用也。】
            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
            【君子终日言之而不离体要,谋於政事而咸由於道。故同於道者,道亦得之,非道之言,君子不用也。】
            而不能必见受,
            【众目视於伪,不留视於真。众心耀於名,不能察於实。夫庸主必惑於众,岂能受於道教哉。故君子之道,不必见纳也。】
            能必忠,
            【尽心论道而必竭忠尽道,言不邪谲也。】
            而不能必入。
            【尽忠论道,圣君必纳,庸主所难。故有道之君,上下亲爱,忠谠进用,智术无隠。以石投水,何龃龉哉。而不明之主,君臣疏忌,小人侍侧,端正弃遗,谄佞是亲,忠信不用。掩目而视,岂不惑欤,必忠言之不入也。】
            能必信,
            【言君子不苟合,不妄言,正色端辞,澄清真实,必存之於信也。】
            而不能必见信。
            【信言不美,而合於道。庸主惑於众邪,岂信用君子之言乎?言不以见信也。】
            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辞而,施之於行。
            【言君子但为善,将以攻恶,善不自是,恶不非人,施之於行,不显之於言说。】
            故非非者行是。
            【言是非於人是所同也,非於人者,人亦非之君子。将非於人,终不以非非人自行。是道以论彼之非。】
            恶恶者行善,
            【善恶在身,是所共也。君子务善以攻恶,不以恶恶於人,所以彰恶於行善道也。】
            而道论人。
            【谋事必忠,出言必信,行善以攻恶,显是而明非,不苟求所以知而道徳自明也。】


          IP属地:河北5楼2012-12-28 22:06
          回复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
            【执大象而天下往明道,不往则道不可暂离所也。】
              圣人在上,贤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
              【言圣王在上,化被苍生,徳周万物,虽百里而有一贤士,以圣道广宣,贤迹不见其贤,虽多则若无有也。】
              王道衰微,暴乱在上,贤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
              【王道衰微,暴虐乱政,人皆思徳,虽千里有一贤士,其若比肩,言贤人不可得也。】


            IP属地:河北8楼2012-12-28 22:07
            回复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三
              【帝王所以安国家行政教,其在良吏乎?言必博广以取也。】
                政曰:民者,贤不肖之杖也。贤不肖皆具焉。
                【贤者,徳行之名。不肖者,顽嚚之谓。夫贤与不肖见於行,此二者同出於性而异名。皆杖於最灵各有定分矣。天下之广,黎庶之众,贤与不肖自皆具焉。】
                故贤人得贤,不肖人休焉。
                【言贤者,不自求进而材为时须,王者必任贤人所以得也。不肖者,非自求退而行无所取,不登政事是以休废也。】
                杖能侧焉,
                【有过人之智,必矜其能,恃能矜智,必违道。轻躁所至危僻,故曰杖能侧焉。】
                忠信饰焉,
                【懐尽忠之节,必修於道。修身贵真履行务实由於正路,礼义仁信以文饰其身也。故曰忠信饰焉。】
                民者积愚也。
                【冥然无知,愚之谓也。】
                虽愚,明主撰吏焉,必使民兴焉。
                【言明主推心於人以取良吏,而不独任也。】
                士民与之,明上举之。
                【得於众心,善於政事,上所以举用之也。】
                士民苦之,明上去之。
                【如苦人者,贤愚之间,政既不与,所以斥去之也。】
                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后和。
                【人主总羣谋以观众知,明以探风声察於下,言以求得失,取贤人以宣政化,推已取贤,唯圣者能之。】
                民者,吏之程也。
                【程,法式也。知之在下,是故取吏之法式,察之於众庶人者若之也。】
                察吏於民,然后随。
                【人与之,主举之。人若之,主去之。此随之也。】
                政曰:民者,至卑也。
                【极卑下也。】
                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爱。
                【圣主不违人以独用也。】
                故十人爱之,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则万人之吏也。
                【自此已上,皆言人之情好之,徳行各有所爱,乐之多少殊别也。】
                故万人之吏,撰卿相矣。
                【人爱之多,则必堪为政事。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主之所拔,不可失贤也。】
                卿相者,诸侯之丞也。
                【卿相者,人主之杖,故为诸侯之丞也。】
                故封侯之土秩出焉。
                【贤者得之,列土封疆,得自家臣,故曰秩出焉。】
                卿相者,侯之本也。
                【政之兴亡在於卿相,得贤者和辑,失贤者妬散,故为侯之职在卿相也。】


              IP属地:河北9楼2012-12-28 22:08
              回复

                曲阜鲁周公政甲第十四
                【曲阜之地方七百里,少昊之墟,是鲁周公所封之邑,以周公禆益政礼,故称之以为篇耳。】
                  政曰:昔者鲁周公曰:吾闻之於政也,
                  【称周公之言,以明政者也。】
                  知善不行者谓之狂,
                  【善者,体道懐徳也。人主行善於上,百姓变善於下。尧之日比屋可封,知善道之为善而不行用者,是狂悖之人也。】
                  知恶不改者谓之惑,
                  【恶者,贼以丧躯,人主为恶於上,则百姓为恶,而不悛者是昏惑之人也。】
                  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
                  【知善而不行,知恶而不改,必至狂惑者,此圣王之明戒也。】


                IP属地:河北10楼2012-12-28 22:08
                回复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二
                  【夫开国崇基,必先於道,道既符合,无往不真。影响相同,自然合应,甲者先於乙也。】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
                    【肖者,类也。言不类,不似也。自知贤不肖是为明也,不似之人岂自称哉,言不知也。】
                    而不肖见於行。
                    【丹朱傲虐,无舍昼夜,頟頟肆恶,曽无休息。此则见於外不以隠微者也。】
                    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
                    【不肖者,岂自谓不肖哉。以贤者视之,不肖之迹见矣。虽以彼贤以自贤,人岂以为贤乎。】
                    愚者不自谓愚,而愚见於言。
                    【昧道不徳之人,岂自称其愚蒙哉,而愚迹见於辞说也。】
                    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
                    【愚者岂自以为愚哉,以智视之,愚迹见矣。虽以彼智以自智,人岂以为智乎。】


                  IP属地:河北11楼2012-12-28 22:08
                  回复

                    数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言帝者,年数之始,以记其佐帝及升位之年数也。天下者岂可忘理哉,亦由积徳累业以有之也。言五帝之道相缘为政,故同称之也。】
                      昔者帝颛顼,
                      【黄帝正妃曰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颛顼,为髙阳氏,在位七十八年。】
                      年十五而佐黄帝,
                      【轩辕氏,少昊次子。父曰帝鸿氏,母曰附寳。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感而孕,二十四月生,以土徳王,故曰黄帝。在位百年,颛顼自幼年以翼佐黄帝也。】
                      二十而治天下。
                      【升为天子也。】
                      其治天下也,上缘黄帝之道而行之,
                      【因修黄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也。】
                      学黄帝之道而常之。
                      【比迹不及,所以效也,效其通道而常用之。】
                      昔者帝喾,
                      【黄帝正妃生玄嚣,玄嚣之子生帝喾,徳日新故曰髙辛,在位七十上宾。】
                      年十五而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
                      【佐颛顼以理天下,三十而升为帝也。】
                      其治天下也,上缘黄帝之道而明之。
                      【言徳稍下,不能尽行黄帝之道,但明之而已矣。】
                      学帝颛顼之道而行之。
                      【政教所为效颛顼而行,其言不能常习之也。】


                    IP属地:河北12楼2012-12-28 22:09
                    回复

                      禹政第六
                      【伯禹,夏后氏。言禹功锡玄圭,徳谐元始,仁贤立政,以致太平,可为法则,故以名篇矣。】
                        禹之治天下也,
                        【黄帝玄孙,祖颛顼,姓姒,名文命,字髙宻。在位九年,受禅成功曰禹,受舜禅以临天下。】
                        得臯陶,得杜子业,得既子,得施子黯,得季子宁,得然子堪,得轻子玉,
                        【此以上七大夫之姓名也。】
                        得七大夫以佐其身,以治天下而天下治。
                        【言帝王独治天下,虽则圣徳,皆俟贤佐以辅之,故得天下乂安也。】


                      IP属地:河北13楼2012-12-28 22:09
                      回复

                        汤政天下至纣第七
                        【言成汤放无道之桀,以统万机而理天下,得贤大夫赞佐而致太平,至纣昏惑以失国,故终始书之以名篇。】
                          汤之治天下也,
                          【汤姓子,名履,字天乙,除虐去残曰汤。征葛伯,放桀,顺取天下以理也。】
                          得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蝡、南门蜧、西门疪、北门侧,
                          【伊尹,有莘氏媵臣,以为相,东门等并姓名也。】
                          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
                          【七大夫皆有贤行,斥救弼谐,故得天下咸乂也。】
                          二十七世,
                          【自汤至纣,父子兄弟相承二十七代也。】
                          积歳五百七十六嵗至纣。
                          【夏曰嵗,此除即位之年也。】


                        IP属地:河北14楼2012-12-28 22:09
                        回复

                          上禹政第六
                          【以五声听政,克勤于邦,可以为上也。】
                            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聴。
                            【九重幽深,下言难达所欲,百姓反斥救之事,故悬置五声招之,以听政也。】
                            门悬钟鼔铎磬,
                            【悬之於簨簴也。】
                            而置鞀,
                            【置於地也。】
                            以得四海之士。
                            【四海之士有进其言者,必造五声以挥撃传闻也。】
                            为铭於簨簴,
                            【悬乐器之具,刻铭於其上也。】
                            曰:教寡人以道者撃鼓,
                            【鼓以动物,故动合於道也。】
                            教寡人以义者撃钟,
                            【钟金声也,以合於义,故教义者撃钟也教。】
                            寡人以事者振铎,
                            【铎金铃木舌也,所以事务有可行,为所欲言者以振铎也。】
                            语寡人以忧者撃磬,
                            【忧者声悲,磬声消燥,而近於悲,故忧而撃磬也。】
                            教寡人以狱讼者挥鞀,此之谓五声。
                            【狱讼之事,务於疾速,故挥鞀以陈之,此以上并铭於簨簴之大也。】
                            是以禹尝据一馈而七十起,日中而不暇饱食。
                            【急於政事,无暇安於一食,所以示接士之急也。】
                            曰:吾犹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
                            【常行之处非所宜留也。】
                            是以四海之士皆至。
                            【事必得,道必合,上下应会,无不至也。】
                            是以禹当朝廷间也,可以罗爵。
                            【不暇饱食,听政不疲,朝廷闲静,然后无事也。】


                          IP属地:河北15楼2012-12-28 22:09
                          回复

                            慎诛鲁周公第六
                            【刑法有伦,宜於时政,好生之徳,理适典章,故明圣之资,辅成周室,诫劝之道,所得称言。国之大经在於赏罚,二者或替,将何训焉。可为政先,故纪之为篇目矣。】
                              昔者,
                              【此昔者,往日之辞也。】
                              鲁周公使康叔往守於殷,
                              【康叔,周公母弟也,卫三监之地,殷人数叛,故使贤以弟往也。】
                              戒之曰:与杀不辜,宁失有罪,
                              【人命所悬,理须详正,夫刑或滥,其何则焉,故不可轻杀不辜,宁可失於有罪,此亦寛仁之道也。】
                              无有无罪而见诛,
                              【罚而不明,虽刑不禁,言罚必施於有罪也。】
                              无有有功而不赏,
                              【赏而不明,虽赏不劝,言赏必加於有功也。】
                              戒之封,
                              【重称戒者,所以示於殷勤。封,康叔名也。】
                              诛赏之,慎焉。
                              【诛赏者,国之柄也,怒而加诛,未必当罪,喜而行赏,未必当功。赏僭则惧及於淫,诛滥则惧及於善,赏得其功,则贤人以劝,罚得其辜,则奸人以息,此不可不审慎之。】


                            IP属地:河北18楼2012-12-28 2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