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常培先生(1931)曾经对切韵时代能够区分鱼虞的方言作过详细的考证,并且断定这个方言区域只限于太湖周围以建康为中心、北起彭城南讫余姚的范围之内。需要说明一下,罗先生文章中的虞实际包括虞、模两韵,主元音为[u],跟鱼韵的主元音[o]相对立。为了避免混淆,下文把前者改称虞类,后者改称鱼类。如果需要特别提及各韵,则一仍《广韵》之旧,分称虞韵、模韵、鱼韵。在韵谱中,鱼类字下加着重号,以求醒目。
罗先生的这篇文章是汉语史上公认的权威之作,尤其是讨论《切韵》性质的时候,更不免要引到它。由于罗常培先生学术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很少有人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和材料产生过怀疑。即有不同看法,也总是改从罗先生的。例如,黄淬伯(1930)曾通过反切系联的科学方法得出长安方言能够区别鱼虞的正确结论。但是罗常培先生在上面这篇文章中对黄先生的结论提出了异议之后,黄先生就在《论切韵音系并批判高本汉的观点》一文中《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2期,改用了罗先生的意见,实际上是对自已的正确观点进行了修改。罗先生的这篇文章在海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就在最近,梅祖麟教授的《吴语情貌词“仔”的语源》(Mei,Tsulin 1979)、张琨教授的《切韵的综合性质》(Chang,Kun1979)都引用了罗先生这篇文章的结论。
所以,象这样一篇重要的文章对它的材料是否确实、观点是否全面重新作一番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本文还打算通过对鱼、虞两类的分析,就《切韵》时代的方言概况以及《切韵》的性质作一些粗略的讨论。
罗常培先生在文章中列举三十七位北方诗人的用韵情况来证明他的观点,但是他在材料的选取上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偏见,甚至有歪曲的地方。略举数例(本文的韵文材料来自《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庾信,籍贯新野,属于罗先生所定的北方诗人,也就是说鱼、虞是不分的,罗先生举了他的《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作为例证。为了全面了解庾信的用韵情况,我们把《全北周诗》中他用过的鱼、虞韵脚都列举出来。
《道士步虚词》初虚舆书鱼墟,《燕歌行》居疎书,《奉和山池》舆渠疎鱼馀,《游山》聚舞雨竖,《奉报穷秋寄隐士》沮锄书鱼渠疎庐,《咏怀》株无跗奴愚,《夜听捣衣》杵鼓缕,《和章文内史入重阳阁》疎渠书蕖居舒妤,《寒园即目》居墟书舒馀鱼疎。《有喜致醉》珠弧夫厨须株雏,《别张洗马枢》顾路渡菟,《别庾七入蜀》乌都图枯株,《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谟图都夫疎狐乌蒲湖,《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誉锄蘧舒如裾璩舆虚墟居初除闾妤车馀疏睢书初余囷Ê渠於沮祛葅诸嘘庐徐鱼樗渔挐书蔬胥疎璵,《咏画屏风诗》壶厨孤垆,《寄王琳》疎书,《和江中贾客》浦鼓。
罗先生的这篇文章是汉语史上公认的权威之作,尤其是讨论《切韵》性质的时候,更不免要引到它。由于罗常培先生学术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很少有人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和材料产生过怀疑。即有不同看法,也总是改从罗先生的。例如,黄淬伯(1930)曾通过反切系联的科学方法得出长安方言能够区别鱼虞的正确结论。但是罗常培先生在上面这篇文章中对黄先生的结论提出了异议之后,黄先生就在《论切韵音系并批判高本汉的观点》一文中《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2期,改用了罗先生的意见,实际上是对自已的正确观点进行了修改。罗先生的这篇文章在海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就在最近,梅祖麟教授的《吴语情貌词“仔”的语源》(Mei,Tsulin 1979)、张琨教授的《切韵的综合性质》(Chang,Kun1979)都引用了罗先生这篇文章的结论。
所以,象这样一篇重要的文章对它的材料是否确实、观点是否全面重新作一番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本文还打算通过对鱼、虞两类的分析,就《切韵》时代的方言概况以及《切韵》的性质作一些粗略的讨论。
罗常培先生在文章中列举三十七位北方诗人的用韵情况来证明他的观点,但是他在材料的选取上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偏见,甚至有歪曲的地方。略举数例(本文的韵文材料来自《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庾信,籍贯新野,属于罗先生所定的北方诗人,也就是说鱼、虞是不分的,罗先生举了他的《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作为例证。为了全面了解庾信的用韵情况,我们把《全北周诗》中他用过的鱼、虞韵脚都列举出来。
《道士步虚词》初虚舆书鱼墟,《燕歌行》居疎书,《奉和山池》舆渠疎鱼馀,《游山》聚舞雨竖,《奉报穷秋寄隐士》沮锄书鱼渠疎庐,《咏怀》株无跗奴愚,《夜听捣衣》杵鼓缕,《和章文内史入重阳阁》疎渠书蕖居舒妤,《寒园即目》居墟书舒馀鱼疎。《有喜致醉》珠弧夫厨须株雏,《别张洗马枢》顾路渡菟,《别庾七入蜀》乌都图枯株,《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谟图都夫疎狐乌蒲湖,《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誉锄蘧舒如裾璩舆虚墟居初除闾妤车馀疏睢书初余囷Ê渠於沮祛葅诸嘘庐徐鱼樗渔挐书蔬胥疎璵,《咏画屏风诗》壶厨孤垆,《寄王琳》疎书,《和江中贾客》浦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