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宋家双庙 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宋家双庙村,位于寒亭区东部,杨瓦公路从村内穿过。所谓“双庙”,是指村西100米处,有一前一后两座庙宇,前庙称龙王庙,后庙称平王庙。元朝时该村名仇庄,两座庙宇建成后改称双庙村,后瓜瓞蕃衍,宋氏族望,遂再称宋家双庙村。乾隆年间潍县知县郑板桥的《怀潍县》诗:“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其中的“鸳鸯庙”即指宋家双庙。《潍县志稿·氏族》载:明初大移民时,“宋氏一族由湖广枣阳县迁潍县,散居宋家双庙、军屯等村”。 自古以来,该村埠貌形胜,人杰地灵。在宋家双庙村内,有一座鲜为外人所知的宋氏先祠,是清末丙戌科武状元宋占魁认祖归宗的家庙。据《宋氏新修祠堂记》碑载,现存的宋氏先祠建于同治十二年。比宋占魁中状元早了18年,因此碑记中没有关于宋占魁中状元的记载。宋氏祠堂大门巍峨壮观,壮严肃穆,有五级青石台阶(现因淤填只外露4阶),大门两侧矗立着两个状元旗杆石座,祠堂正门中有“宋氏先祠”四个大字,下雕“昭”、“穆”二字。进入祠堂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状元府”三个大字,字迹结体苍老雄浑,使人顿生思古之幽情。 院内地面用青石板和青砖铺成,两棵年逾百龄的古柏树身挺拔,仰望虬干曲枝,苍黛扶疏,蓊郁繁荫。祠堂正房三间,两边各有一耳房,耳房现已拆除。祠堂房顶用古代的青灰小瓦阴阳扣合,苍老古朴,浑如天成。房脊正中有一个斗大的“寿”字,两山墙脊顶有龙形兽吻,山脊两侧各有三对吉祥兽,形象逼真,昂首天外。宋氏祠堂大门阁楼房顶的布置一如正房,只是形制略小而已。 祠堂廊檐下房门两侧,有两根方形石柱,高约3米,石柱上有翰林宋书声所聘知名书法家撰写的楹联:上联是“矩护守先训克俭克勤百代箕裘承燕翼”,下联是“纶纟孛 霑皇恩以亨以祀千秋俎豆荷龙光”。祠堂内现有两根木制明柱,上题楹联一幅,上联是“祖德难忘谋烈远贻恩泽大”,下联是“孝思不匮藻蘩莳荐水泉香”。祠堂正房庙门为一古代厚重对开的木制大门,房门上的楹联是:“功德常昭孝孙有庆,音容如在先祖是皇。” 祠堂房房屋现用于村委会办公室。据村内现在健在的老人回忆,旧时祠堂内正房北墙上有宋占魁用宣纸手书的一个“寿”字,“寿”字两旁有一幅对联:“皇恩光先世,祖德裕后昆”,祠堂内两侧的山墙上,挂有宋占魁书写的“龙”、“虎”两个大字。字的书法结体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似用大排笔一笔挥成,力透纸背,悠悠泛金石味,隐隐有剑侠气。解放以后,在宋氏祠堂内,还放着一套状元仪仗,有旗、锣、伞、扇,有“肃静”、“回避”等大字匾牌,还有两杆黄底黑字的大旗,上书“状元及第”四个大字,这两面“状元及第”的大旗,过去每逢年节和祭祖之时,都要将这两面“状元及第”的大旗斜插在祠堂的门楼上,迎风招展。 过去,民间流传着许多与宋家双庙村有关的“柳毅传书”的神话故事。平王庙院内原有一口咸水泉,俗称“海眼”。《潍县志稿·泉源》载:“泉口十余尺,水与口平,深约三丈,每日潮汐,水即外溢,由庙门下流出,西入一小池,终岁不竭。”1974年突然干涸。 (宋英泽/收集整理)寒亭区固堤镇北寨四村:佃-怀-金-希-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