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二次元吧 关注:33,322贴子:553,731

【转】扒一扒日本JUMP漫画的发展历史及三大漫画周刊之间持续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在此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27568411369&z=2059443050#27568411369因为本人截图无能······授权在15页的最后一楼
一楼吐血三升
真心蛮长的,各位有兴趣可以有时间再看,看完了冒个泡


1楼2012-12-31 15:55回复
    1926年,日本第二大出版集团”小学馆“将自己的娱乐杂志部门分离了出去,成立了子公司集英社,这个就是后来漫画杂志JUMP的由来。 纵观1968年创刊的漫画杂志jump,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地成绩。它以每周324万册的平均发行量傲视整个漫画领域,并在1995年创纪录的达到过一期发行653万册的历史之最,对比于日本人口总和,相当于每12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手持JUMP杂志,它连载过七龙珠,它连载过海贼王,连载过火影忍者,连载过死神,连载过游戏王,连载过灌篮高手……它一直引领着日本漫画的潮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内青年的阅读口味。


    2楼2012-12-31 15:56
    回复
      1968年,由小学馆分离出来的子公司集英社受日本60年代的第一波漫画热潮兴起的影响,准备创立一本以少年为主要阅读群体的漫画杂志,创立企划之处,集英社一度受到母公司小学馆的严重打压。对于在60年代称霸漫画市场的两极:小学馆的《少年SUNDAY》和讲谈社的《少年MAGAZINE》来说,晚了整整十年的JUMP突然闯入已经被瓜分并且被稳固下来的漫画市场来说,无疑是很不利的,并且最为主要的是,JUMP的出现无疑会抢夺母公司的市场,这对于一个资本公司而言,是无法忍受的。
        无论如何,集英社一直以来对母公司压抑着的不满(后面会8)终于爆发了,无论母公司怎样反对,集英社还是以长野规,西村繁男为核心带领一批年轻编辑,成立了《JUMP》的企划部门。以一个海盗图像为杂志标志,正式发行了《JUMP》。
        于是,漫画界的海盗来了……

      当年两巨头《SUNDAY》《MAGAZINE》的创刊号


      3楼2012-12-31 15:56
      回复
        让我们来看看当年JUMP没进来之前,漫画市场蛋糕的分割。
          小学馆《sunday》的主要作者:手冢治虫(不知道的请去撞墙)、石森章太郎(假面骑士)赤冢不二夫(阿松,最早的无厘头漫画)藤子不二雄(不知道的话……)横山光辉(三国志,直接导致日本对于我国三国时期的痴迷)
          而相对于小学馆的众多远古大神云集,《少年 MAGAZINE》无疑在作者层面上要逊色许多,但正因为作者知名度较低的原因,《少年 MAGAZINE》很快调整了自己的运营方向,把以12到17岁少年读者定位的漫画杂志传统改变为以15岁以上的青年读者群体,用更加适合的题材作品来吸引读者。(棒球漫画,相扑漫画)这种方向无疑是正确并且具有市场的,在发行量上从一开始落后于小学馆到领先于小学馆,事实证明,改变成功了。
          1968年发行量
          MAGAZINE 84万4千
          SUNDAY    69万1千


        4楼2012-12-31 15:58
        回复
          横山光辉主要作品
            三国志!1971年37岁时,他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原型创作出漫画《三国志》,从那时起连续刊载了15年之久,单行本发行了60卷以上约5000万本。直到现在,其文库版和再版新书还在发行,可以说是持续多年的畅销书,受雄壮的“横山世界”影响的漫画迷不计其数。凭着这部作品他于1991年(57岁)获得第20届日本漫画家协会优秀作品奖。之后横山先生还陆续推出《史记》、《楚汉群英》、《殷周传说》等知名的中国历史漫画。接着他又创作出日本历史漫画《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伊达正宗》、《武田信玄》、《武田胜赖》、《丰臣秀吉》、《平家物语》等等,成为历史漫画的权威。在当时,横山先生所创作的这些历史漫画是同时以两种不同方式发行的,日本历史漫画部分是以单行本直接出书,而中国历史漫画则是在漫画杂志连载发表后再以单行本发行的。他几乎每月有着600页漫画创作的惊人产量,在日本漫画界能与其漫画产量相比的漫画家寥寥可数。

          三国志
          相比两大巨头的强势,我们可怜的JUMP却连印刷都找不到地方,当时编辑部去联系印刷公司时,印刷公司却嫌弃印刷量太低,都不愿意接JUMP的活,第一期JUMP的印刷量才十万册,后来总算通过当时少女杂志《玛格丽特》的关系才勉强得以问世,创刊号一开始是双周刊,发行十万最终卖出了八万,这个时候说JUMP最终会成为杂志类的霸主时,恐怕JUMP杂志社自己也不会相信。
            那么,是什么让JUMP成功的呢?


          5楼2012-12-31 15:58
          回复

            在当时,相比母公司小学馆众多远古大神,JUMP的创刊号作者阵容简直惨不忍睹除了赤冢不二夫(在当时,一位作者可以在N本漫画杂志上连载)楳图一雄(《漂流教室》作者),其他就只是些其他小杂志的作者而已。而为了扳倒两个大巨头,JUMP认识到规规矩矩的比拼是没有意义的,只会把自己给拖死。于是,JUMP使用一些奇招依靠炒作来短时间提高自己杂志的知名度。


            6楼2012-12-31 16:00
            回复
              周刊化,百万册……
                《JUMP》有了这两部大受欢迎的作品,让年轻男人最旺盛的两种血液类型,热血和鼻血,都能得到发泄,再加上川崎伸(代表作《巨人之星》,当时在体育漫画上地位就像后来的高桥阳一)的棒球漫画和赤冢不二夫高水准的搞笑漫画,《JUMP》把握到最广大的读者需求,销量和知名度因而都呈爆炸性增长。
                     它们的策略就是尽量扩大作品的范围,爱看严肃漫画的,喜欢热血漫画的,想看稀罕的,什么类型的都能在《JUMP》上找到所好,从增加“多样适应性”这一途径提高销量。现在日本上了点年纪的漫画迷回忆起当年的《JUMP》,印象大多是“它是什么人都能去看的”。而与此同时,两家霸主还端着“传道”的架子:《SUNDAY》仍在奉行手冢治虫的信条“漫画是给儿童带来快乐的”,而《MAGAZINE》在柔道、棒球、拳击等各种运动“一条线”上走到红得发黑。
                随着越来越受欢迎,原来只是双周刊的《JUMP》在1969年暑假终于实行周刊化。(当时它将至今为止的人气漫画综合起来出了一本增刊,在非主刊发行周出版,使书店里每周都能出现《JUMP》,在实质上已经成为了一本周刊。)
                     《JUMP》197O年的年末最终号,终于达成了100万册销量!仅仅两年时间就能与霸主《MAGAZINE》和《SUNDAY》的销量并驾齐驱。《JUMP》奇迹的第一步就踏得这样坚实有力,靠的是第一任主编长野规那些收到奇效的经营手法。


              9楼2012-12-31 16:02
              回复
                杂志的核心灵魂!!编辑!!!
                  JUMP的独特编辑制度,一般是一个编辑对应负责一个作者,在因为是新人出道的时候,才会一位编辑负责多个作者。
                  在当时的情况而言,一个编辑要是能挖掘出一个漫画家并且使之走红的话,那双方将会是一辈子的深厚交情,而在JUMP起家的时候,新编辑,新人漫画家,新杂志,在各种的新的情况下,大家在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下一起努力!!!
                  而在其中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前期最有名的故事就属于我们的本宫大人了。
                  《JUMP》刚创刊不久,这个连豪门《MAGAZINE》、《SUNDAY》的门槛都摸不着的年轻人,看到有这么一本不讲资历、急需作者的新杂志,于是他带着辛苦积攒画成的一大本原稿敲开了编辑部的门。接待他的西村繁男见这小伙子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实在太可怜,就说:“稿子先别急着看,我带你出去吃顿好的吧。”
                   话说这本宫也是苦出身。他15岁时从中学毕业后加入日本少年航空队,但因为检查出患有心脏疾病,才17岁就从少年航空队退伍。此后他立志以漫画为生,不断向各大漫画杂志投稿。好不容易得到在一个小杂志连载的机会,他抛弃了一切从家乡上东京,没曾想不几天那个小杂志就停刊,生活无着的本宫只得一边到处打零工一边投稿。本宫在《JUMP》创刊后,经朋友引见去拜访西村繁男,才有了上面这一幕。
                   西村繁男从发掘出本宫开始表现出了敏锐的眼光,成了提携众多漫画家的伯乐。而本宫呢?从此就替《JUMP》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其实不用,只不过日后他成了《JUMP》被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成“非人道”的一些方针最初和最大的实验品而已。
                而在上文所说,在当时,一位作者只要有精力并且愿意的话,他可以同时在N多本杂志上连载漫画,而这一切也被JUMP改变了。
                  在杂志销量暴涨的同时,自己所挖掘漫画家也红了。
                  这个时候,减少人才流失也就是重中之重了,如同一个企业一样,做大做强,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长野规发明了专属制度,JUMP的漫画家又戏称它为:奴隶制度。
                  在当时,一个名气作者为了赚钱同时赶赴几个杂志的稿子的市场环境下(机器猫中经常出现作者角色被N多人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写稿的情节,呵呵)让他们只为一家杂志供稿,是不可思议的,这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
                  作为一个刚刚创建的制度,自然得有实验品,而这个实验品自然得在自己杂志捧红的作者群体中寻找。
                  于是,我们可怜的本宫同志……
                  专属制度规定了在《JUMP》上连载的作者不可以在其它杂志社同时进行连载,契约时间是一年。每年作者和编辑都会商量是否更新契约。而且在契约期间不能在其它杂志进行连载,连契约结束后的执笔约定和谈判都不可以进行,以防分心。
                   这种制度作为长野规的搜集被延续下来,直到2000年的《JUMP》上,边页小字上还写着这样的话,“只有在《JUMP》上才能看见XX老师的作品哦”。
                  这种制度优缺点也是非常明显。
                  因为只能给一家杂志供稿,所以以前给多家杂志供稿骗钱的招数就行不通了。
                  这时候作者就会对每一部作品都全力投入,而这个作者在其他的杂志上视看不到的,因此也保证了该作者的粉丝不会转投别的杂志。
                  而缺点也很明显第一就是这种制度被人指责为对编辑部过于有利、因为它没有给漫画家一种执笔的保障,也就是说对被中断连载的漫画家没有保障,一旦中断连载的时间在契约规定之内,那么即使画了新连载也无法在其它杂志上刊登了。这个系统在创立初始就让许多作者都吃尽了亏,就算是现在对它的批评也一直不绝,很多人回忆时就差没用“奴役”这样的字眼来指责了。这导致有很多漫画家都对《JUMP》敬而远之。不过也有漫画家以“其它杂志来找我了”为理由,要挟提升专属契约费。第二是长时间地被一个编辑部限制住,会导致故事风格和画风变得偏颇,让年轻作者与社会脱节,从面使他的未来变得艰险。
                   总之不管后来如何招致恶评,现在都不用担心人跑了,杂志销最稳步上升,该做的就是引入淘汰机制,让大家都产生紧迫感,逼着自己去提高作品受欢迎程度了。这就是《JUMP》又一个著名的编辑方针……


                10楼2012-12-31 16:06
                回复
                  好了,时至今日,JUMP作为一本刚入行的漫画杂志,已经在漫画市场打下了基础,各种杂志设定也基本上成熟,那么,就该想办法继续挖掘一本漫画需要的灵魂了。
                    那就是:新人!


                  12楼2012-12-31 16:07
                  回复
                    1971年,发生了一件在当时而言十分轰动的大事,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回归,起因源于他的动画工作室倒闭,虽然要为大神的事业不幸而遗憾,但对于漫画迷而言,这可是件天大的消息,于是,各路豪杰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抢……呃……是请神,一番台前幕后的争夺后,让人大跌眼镜的最后得到者却是刚刚成立没多久的小弟《周刊少年CHAMPION》,连载的作品便是《怪医黑杰克》
                      这样的结果使得长野规大为恼火,他抢不到大神,也要想办法用上大神,于是使用大神的名义而产生的漫画奖——手冢赏诞生了!

                    在当时,长野规发明这个漫画奖也是不得已而为。
                      1971年,才三年创刊年龄的JUMP已经遭遇最大的危机,那就是杂志成名漫画家的身体健康问题,本宫的身体最先撑不住,住进医院的本宫无奈只好停止了《孩子王》杂志也由于这部招牌品牌的停载而销量大跌,而另一位支柱永井豪却因为JUMP得一些设定而不断产生摩擦。
                      长野规明锐的发现,如果过于依赖一两个人,杂志的前途势必会被束缚,这种情况很危险,而刚创立的JUMP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一个没有两个大巨头的市场地位,二不像《champion》那样砸钱,他分析之后认为,杂志想要稳固市场,必须不断的挖掘新人,所以发明一个漫画奖项以最大限度挖掘有才气的新人变成了长野的目的。
                      而1974年,尝到甜头的长野又设立了赤冢赏。
                      手冢赏设立于1971年,选拔故事漫画作品。赤冢赏设立于1974年,选拔搞笑漫画作品。虽然手冢治虫和赤冢不二夫这两位巨匠和《JUMP》这家新兴杂志没有什么渊源,但他们的大名为漫画奖提供了极高的权威性。这两个奖被誉为日本战后少年漫画的起源并不夸张,因为战后出生,看着漫画长大的孩子,已经到了把成为漫画家的梦想付诸实现的年龄。在他们投稿时,漫画之神的名字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并且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自信和鼓舞!
                    曾经有一位少年,在他得奖时手冢的评语是“你的画风很适合画水手服”。少年激动不已,“既然手冢老师都这么说了,我一定要努力!”不过……这人终究没有以画水手服出名,反而成了以画美少女著称的漫画家,他叫北条司……
                    综合来看,手冢赏对于JUMP而言是多么意义重大,因为代表了漫画界最高的荣誉,无数年轻作家前埔后续,而又因为无数年轻作家投稿,手冢奖项的发起者,JUMP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在众多青年作者中,早于其他杂志社挑选优秀漫画作者也使得JUMP在作品内容上多元化,形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杂志销量越来越好。
                      手冢赏和赤冢赏各自以每年2次,每次5人左右的名额选拔着佳作赏以上的新人。也就是说每年会有20个左右的新人有资格在《JUMP》上开始职业漫画生涯。与其它杂志的漫画赏相比的话,比如《少年CHAMPION》的,它举办的10次比赛中被选入佳作赏以上的只4人。10次中有6次是“获奖者空缺”,这还能让人有干劲吗?
                    手冢赏和赤冢赏由手冢治虫(在世时)和赤冢不二夫亲自担任评委会主任,其余评委都是《JUMP》的主编和资深漫画家等。为了鼓励年轻作者,奖项不用胜负色彩特别强烈的字眼,而是用“入选”作为头等奖的名称,以下依次是“准入选”和“佳作”。因为不限制得奖次数,所以有的人拿了一次觉得不服气,下次接着参加.一定要拿个更好的名次。像桂正和、森田真法都有过再次得奖的经历。还有些天真的作者,为了能让评委一眼注意到自己的名字,就起个自认为很酷或很怪的笔名。看看那些人是怎么给自己穿马甲的!
                       荒木利之-荒木飞吕彦
                       土方茂-小畑健
                       西胁伸宏-和月伸宏
                       成合雄彦-井上雄彦
                       月水火木金土-尾田荣一郎(尾田啊尾田……)
                      但是手冢、赤冢赏有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诅咒”,那就是“状元不吉”。因为它的头等奖“入选”的获得者功成名就者寥寥,远远不如“准入选”和“佳作”得主般前途平坦。有人认为这是获得头等奖的作者艺术追求太高,反而不太能适应商业漫画的要求的缘故。总之至今大奖获得者中能让我铭记的名字只有一个——井上雄彦。而其他一些拿到“入选”的作者甚至有过干脆从漫画界消失几年的经历,譬如第一个入选得主岩重孝。在《JUMP》上短暂地连载几个作品后,跑去开了几年书店。后来1976年他荣获第31届小学馆漫画赏,才算成了正果,最近他正在讲谈社的周刊《MORNING》连载根据作家五木宽之的小说《青春之门》改编的同名漫画。
                      于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再加上同期优秀作者吉泽休。
                      终于,在1973年JUMP以每期销量超100万成功成为漫画周刊的冠军,傲视群雄!
                      经过五年的斗智斗勇,五年的精心培养,JUMP的巅峰时代开始了。
                      而由于众多杂志社终于开始直视JUMP的时候,无可避免的,大战要爆发了……


                    13楼2012-12-31 16:08
                    回复

                      熟悉的形象…JUMP杂志的标志
                      这好像是银他妈中的一段


                      14楼2012-12-31 16:09
                      回复
                        1970年,一位年仅13岁的小女孩深深的爱上了《少年SUNDAY》和《少年MAGAZINE》这本来没什么,一般来说,那时候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也都是这么的喜欢漫画。
                          不同的是,这个小女孩从小不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娃娃,而是喜欢在课桌上涂涂画画,所以她立志成为漫画家,当初她最喜欢的是《少年SUNDAY》,所以立志要在上面连载。
                          但等她初中的时候,《少年MAGAZINE》(以后全都简写为前两个字母,这样写太麻烦了)的销量却超过了《少年SU》,所以她又改变为在这上面连载。可等她高中准备出道的时候,市场却又变成JUMP老大了……
                          所以,连载嘛,当然得选择一个巨头才行,于是高中的她便去JUMP投稿,很可惜的是被拒绝了。她不死心又去投稿MAGAZINE,可惜结果还是被拒绝,伤心欲绝的她认为自己没有当漫画家的天分,就死心了,安心上了大学。
                          在大学二年级的某一天,突发奇想的她将稿子投给了SUNDAY,没想到却马上获得了最佳新人奖……
                          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了……她这个不世出的天才改变了漫画格局,也把JUMP推上了悬崖,让三代目迎来了首个考验……
                          猜猜她是谁?


                        17楼2012-12-31 16:12
                        收起回复
                          自从JUMP创刊十年来,稳稳坐着第一把交椅的时候,在MA奋起直追的同时,另一个巨头SU却没什么动作,依然使用它的理念:漫画是给小孩子带来快乐的东西。
                            她不针对竞争对手,也可以说,她不正视自己的子公司。一代霸王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连载着,反正它的死忠读者多得是,随便怎样都可以捞钱……
                            而这时候,只需要一个天才就可以改变这一切,要赢得漫画史上的荣誉,一个天才就好了。幸运的是,SU得到了这个天才
                            是的,她叫做高桥留美子,那本改变漫画界格局的漫画叫做《福星小子》。


                          18楼2012-12-31 16:12
                          回复
                            突然发现白泉社没说,罪过罪过。
                              1973年12月1日,集英社将它的女性漫画部门分离,成立了白泉社。如同当年小学馆把娱乐杂志部门分离出去,形成集英社一样。
                              小学馆、集英社、白泉社这三家是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的关系。它们都位于东京市千代田区的一桥地区,集英社的办公大楼甚至跟小学馆只隔了一条马路。因此,它们三家出版社被业界称为“一桥集团”,与另一大出版社讲谈社领头的“音羽集团”并立。不过从现在的知名度上看一桥集团实力更强。不管出版社旗下的杂志之间如何对立,一桥集团对外竞争时没有互相扯后腿的,比如《JUMP》进军美国市场时,就是由小学馆发行。
                              这便是白泉社的来历


                            19楼2012-12-31 16:13
                            回复
                              无论如何,福星小子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她让一代漫画家都明白了一句话。
                                “原来少年杂志上也可以这样描绘爱情啊!”
                                从那刻开始,描绘细腻感情,以及平淡生活但自然的现实生活恋爱累漫画开始了她的辉煌。这是少年漫画杂志第一次使得女性读者也开始关注,并且形成了一个传统。
                                直到现在SU的女性读者都是三大少年漫画杂志最高的!
                                敏锐的三代目觉察到了这个问题,就其JUMP杂志定位读者群而言,年龄比例在13至17岁的占据了绝大多数,这种年龄本身就处于对爱情朦胧却又抱着美好期待的感情,而恋爱漫画的成功也使得大量的女性读者开始购买SU,这无疑是对JUMP的销售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福星的成功除了市场的冲击外,最大的影响便是JUMP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与高桥相比的天才新人,在作者便是一本漫画的支柱年代,无疑使得三代目很头痛。
                                “怎么办呢?”三代目考虑了一下,重重拍了下桌子喊道:“我们也要女性漫画!”
                                于是,救世主要登场了……


                              21楼2012-12-31 1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