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吧 关注:860贴子:12,393
  • 1回复贴,共1

提高“逆商”,安度难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兵教授著作
  人生的道路多非平坦,有时难免会遇到难以越过的关隘。古人云:“人生逆境常十之八九”。生活中的各种突变和挫折,以丧偶、离婚、牢狱之灾、突然失业、直系亲属的死亡等,对人的精神打击最大。
  当遇到挫折厄难时,一般会出现心理危机,不由自主地陷入悲痛、绝望、灰心、沮丧、失意、痛苦、焦虑、紧张不安的负面情绪旋涡中。精神打击通常会影响身体,缩短寿命。
  学会自我调节,闯过心理难关,是做人必须掌握的智慧和技术。当代心理学称人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或摆脱困境和挫折的能力为“逆境商数”,简称“逆商”(AQ)。大量研究发现,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成就,不仅取决于智商、情商,与逆商也有很大关系。提高应付突变的能力,培养适度耐压力,从危机中寻找机遇,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度的主要标准。


1楼2012-12-31 18:07回复
      佛经中多处说,面临任何挫折,都要保持自心的宁静,犹如坚石、大山,不为风雨所动摇。大乘菩萨行六度中的忍度和精进度,更要求菩萨以无所得的般若智慧为导,忍耐、承受挫折、失败和痛苦,面对挫折厄难毫不动心。《萨迦格言》曰:
      聪明人即使受到挫折,也会更加机智顽强。
      当兽王饥饿的时候,能迅速撕裂大象的脑袋。
      佛教把挫折和厄难称为“魔障”,降魔,是成道的必由之径。《华严经》卷五四说菩萨应以魔宫殿为园林,降伏魔众。
      古人有“十大碍行”,教人在逆境中修行,磨练自心,有云:
         处世不求无难,以患难为解脱;
         究心不求无障,以障碍为逍遥;
         立行不求无魔,以群魔为法侣;
         谋事不求易成,以事难为安乐;
         于人不求顺适,以逆人为园林;
         被抑不求申明,以受抑为行门。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跋》谓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八师。“美玉不琢不成器,顽金不锻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若稍存喜顺逆恶之情,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杰克康菲尔德《心灵幽径——冥想的自我疗法》说,不可避免的困难,会成为觉醒及加深智慧、耐心、平衡、悲悯的根源。困难和弱点常引导我们到最需要学习的事情上。处在最大困境中时,新事物往往会出现。在最脆弱之处,最易觉醒到生命的神秘。应如藏密所说,“与困难同行”——有意识地去经历不愿面对的痛苦、悲伤、挣扎:当我们明白我们所受的痛苦只是所有生灵分享的更大痛苦的一部分时,心灵的力量就产生了。


    2楼2012-12-31 1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