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盟吧 关注:862贴子:3,094
  • 8回复贴,共1

迁安市被命名为“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2月31日上午,在2012年最后一天,“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暨“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迁安隆重举行。
仪式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吕军宣读了命名决定,他说:“迁安轩辕黄帝姓氏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遗存遗物丰富,传承体系清晰,人文底蕴厚重,众多史实和史料表明,迁安是轩辕姓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浸润着迁安人的思想品格和精神血脉。”

中国民协副秘书长吕军致辞。


1楼2013-01-01 08:38回复
    迁安众多且集中的遗址遗貌及丰富的考古发现引起了专家的关注。任重远先生从1997年至今,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通过对古遗址、史籍、古文字、出土文物、天文学、迁安地名和起源于迁安的姓氏等方面进行研究,出版了《迁安黄帝古都》、《轩辕黄帝及其子孙居燕山地区》系列丛书,提出了迁安是黄帝古都的论断,这一观点得到了苏秉琦的充分肯定。这一当代炎黄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得到了史学家罗琨、冯征,著名考古学家谢飞等专家学者的支持和认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费孝通亲笔为迁安题词:黄帝胜迹、光耀千秋。

    迁安市市长李忠致辞。


    5楼2013-01-01 08:41
    回复
      姓氏说、地名说成为迁安是轩辕黄帝古都的有力证据。  迁安拥有全国独有的地缘和血缘相互印证的轩坡子村的轩辕黄帝嫡系后人——轩氏家族。全村1400多人,轩氏一族就有250余人,如此大量集中聚集轩氏族人,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迁安轩坡子等几个村就有轩辕嫡裔,复姓轩辕。从迁安走出去姓轩辕的人家到了全国其它地方由于各种原因都被改成其它姓氏了。而迁安的轩辕姓因是帝都嫡传之姓就没有在改姓之列,幸存下来。近年,在轩坡子村发现一块清乾隆四十六年的(1781年)轩辕氏墓碑,墓碑的正文为“故显祖考桧轩辕公讳孔儒王任氏之墓”,下款为“孝孙轩辕尚德尚羲会孙璞珍玉奉祀”。现轩坡子附近村的轩姓人家,皆为简化称之,但其皆为轩辕嫡裔。2009年12月,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唐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天下唐人从这里走来——黄帝古都、唐人祖庭及唐山文化”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知名学府的16名专家学者出席。课题组认为,中华民族姓氏祖庭有62姓起于迁安,进一步确立了迁安黄帝古都的地位。

      唐山市政协副主席秦少清讲话


      6楼2013-01-01 08:42
      回复
        现迁安境内534个行政村中,与黄帝有关的村名有106个,迁安许多村庄名字的来源传说与黄帝有关。传说黄帝出生地在今天的龙山,黄帝大战蚩尤时的擂鼓台王古庄以及当时的战场鸡鸣庄,芝草坞村与黄帝发明鞋子有关,车轩寨、木厂口和阻水河畔皆与黄帝制造车船有关,贯头山酒也来源于人文始祖造酒,建昌的轩辕庙以及城区西南的雷祖庙(蚕姑庙)也是有关轩辕黄帝的传说。山川河流中,反映黄帝遗迹的山有14座,河流有6条。众多的传说证明了迁安地区轩辕黄帝文化的繁荣。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武四海讲话。


        7楼2013-01-01 08:42
        回复
          多年来,迁安人民以强烈的文化自尊、自信和自觉,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黄帝文化不断得到弘扬壮大,黄帝故都这一文化品牌成为迁安最具内涵、最为亮丽的名片。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轩辕姓氏文化遗存的发掘、研究、恢复、保护与弘扬力度,制定了科学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地文化成果和社会效应。投资300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轩辕阁”。同时,与央视合作拍摄大型纪录片《黄帝》,已于今年4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与央视合作拍摄大型专题片《寻找轩辕国》,提高了迁安黄帝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立了黄帝文化研究会,高质量完成了《黄帝文化研究》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使之成为宣传普及黄帝文化、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滦河之畔的龙山公园,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华夏轩辕(黄帝)姓氏文化城”,这里将被打造成展示黄帝文化的精品城市景观。
          参加仪式的轩坡子村村民合影


          8楼2013-01-01 08:47
          回复
            既然迁安市黄帝的故里,就应该讲迁安改名为轩辕等这类有纪念黄帝意义的名称


            16楼2014-05-27 1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