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
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
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脱
--释迦牟尼
2、 “佛”
“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中音译过来的,翻译成中文是“智慧、觉悟”的意思。这个“佛”不是迷信,不是迷信中的神仙,“佛” 就是“觉者”,就是通过修炼觉悟了的人,是一个对宇宙人生彻底觉悟的“人”。是宇宙的保卫者,他献身于宇宙、服务于众生。
佛经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决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应当成佛,人人本来是佛。不同的是: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
一说到“佛”,有人就想这是迷信,是唯心的,这种观念对吗?科学没有认识到的,就能说是迷信,是唯心吗?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是错误的。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现在是科学的,将来也许就被新的科学所否定。所以科学就是不断地去认识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经说明宇宙中有另外空间的存在,这些空间中都应该是有生命存在的,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看不到就能说不存在吗?现在人类科学的研究只能局限在物质世界之内,而在我们这个空间中摸不着、看不到的,但客观存在现象,却往往被视为迷信,我们应该改变一下僵化的观念了。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就不难发现有很多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例如:梅河纯印老人百年火化后就有很多舍利子;再有北京香河有一位叫做周风臣的老人(88岁),自1992年停止呼吸至今,遗体完好如初。而且“银白的头发逐渐变黑,两额间还泛着几滴水珠。”还有很多很多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佛”的存在呢?
3、 佛教不是出世宗教
有人认为佛教是一个非常消极的、出世的宗教,整天吃斋念佛,不问世事,与世无争,最后圆寂归西。由于这种思想认识,导致人们对修“佛”的错误理解。其实佛教不是出世宗教,也不是哲学,是“佛学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要让人们在世间修行,也就是要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达到大智大觉的境界,也就是佛的境界。
而要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要在世俗这个错综复杂、五彩斑斓的环境中,在矛盾中,在困境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心性,净化自己的心灵,出污泥而不染。而不是象人们所理解的那样,闭门念佛,不问世事,甚至离开世俗,隐居于山林或寺庙中。这种形式不与世人打交道,如何在矛盾中,在困境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呢?没有“污泥”,莲花如何生长盛开呢?更何况,佛陀要我们普渡众生,这是对每一个佛弟子的要求,也是佛弟子的责任。不与世人打交道,如何普渡众生呢?所以我们应该在融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众生的同时,修行自己。因此,我们都应该为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做出我们应该做的,在人类这个大染缸中开出纯洁美丽的莲花。
4、 迷惑、造业、苦报
前面讲到佛教教育的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那么什么是“迷”,什么是真相呢?人在世上生活,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好,不要经历痛苦磨难,其实人不明白,这些痛苦磨难都是自己以前造的业带来的。
宇宙中有一个理:人做了好事,在另外空间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做德;相反的,人做了坏事,也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做业力。人积了德,就有善报,而造了业,就有苦报。人生生世世干了很多坏事,而产生了无比大的业力,才造成有病、有难、有痛苦。这就是所说的因果关系,种下善因,就有善果,种下恶因,就有恶果。
我们遇到什么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那都是我们以前和现在的因缘关系造成的。人要明白这个因果,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就有恶报。实际上人做了坏事,都会在后来某个时候遭到报应,只是人不悟,不相信,出了事就认为是偶然的。过去老人讲,积德呀,多积点德,日子就好过了,如果人没有德,饭都要不来。人生生世世都在造业,自己的业力促成了自己这一世的困难、痛苦、磨难、缺钱、多病。你只有偿还业力,你才能够变好。干了坏事不还,这是不行的!宇宙的理对任何生命都是绝对公平、合理的。
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
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脱
--释迦牟尼
2、 “佛”
“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中音译过来的,翻译成中文是“智慧、觉悟”的意思。这个“佛”不是迷信,不是迷信中的神仙,“佛” 就是“觉者”,就是通过修炼觉悟了的人,是一个对宇宙人生彻底觉悟的“人”。是宇宙的保卫者,他献身于宇宙、服务于众生。
佛经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决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应当成佛,人人本来是佛。不同的是: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
一说到“佛”,有人就想这是迷信,是唯心的,这种观念对吗?科学没有认识到的,就能说是迷信,是唯心吗?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是错误的。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现在是科学的,将来也许就被新的科学所否定。所以科学就是不断地去认识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经说明宇宙中有另外空间的存在,这些空间中都应该是有生命存在的,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看不到就能说不存在吗?现在人类科学的研究只能局限在物质世界之内,而在我们这个空间中摸不着、看不到的,但客观存在现象,却往往被视为迷信,我们应该改变一下僵化的观念了。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就不难发现有很多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例如:梅河纯印老人百年火化后就有很多舍利子;再有北京香河有一位叫做周风臣的老人(88岁),自1992年停止呼吸至今,遗体完好如初。而且“银白的头发逐渐变黑,两额间还泛着几滴水珠。”还有很多很多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佛”的存在呢?
3、 佛教不是出世宗教
有人认为佛教是一个非常消极的、出世的宗教,整天吃斋念佛,不问世事,与世无争,最后圆寂归西。由于这种思想认识,导致人们对修“佛”的错误理解。其实佛教不是出世宗教,也不是哲学,是“佛学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要让人们在世间修行,也就是要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达到大智大觉的境界,也就是佛的境界。
而要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要在世俗这个错综复杂、五彩斑斓的环境中,在矛盾中,在困境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心性,净化自己的心灵,出污泥而不染。而不是象人们所理解的那样,闭门念佛,不问世事,甚至离开世俗,隐居于山林或寺庙中。这种形式不与世人打交道,如何在矛盾中,在困境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呢?没有“污泥”,莲花如何生长盛开呢?更何况,佛陀要我们普渡众生,这是对每一个佛弟子的要求,也是佛弟子的责任。不与世人打交道,如何普渡众生呢?所以我们应该在融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众生的同时,修行自己。因此,我们都应该为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做出我们应该做的,在人类这个大染缸中开出纯洁美丽的莲花。
4、 迷惑、造业、苦报
前面讲到佛教教育的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那么什么是“迷”,什么是真相呢?人在世上生活,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好,不要经历痛苦磨难,其实人不明白,这些痛苦磨难都是自己以前造的业带来的。
宇宙中有一个理:人做了好事,在另外空间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做德;相反的,人做了坏事,也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做业力。人积了德,就有善报,而造了业,就有苦报。人生生世世干了很多坏事,而产生了无比大的业力,才造成有病、有难、有痛苦。这就是所说的因果关系,种下善因,就有善果,种下恶因,就有恶果。
我们遇到什么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那都是我们以前和现在的因缘关系造成的。人要明白这个因果,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就有恶报。实际上人做了坏事,都会在后来某个时候遭到报应,只是人不悟,不相信,出了事就认为是偶然的。过去老人讲,积德呀,多积点德,日子就好过了,如果人没有德,饭都要不来。人生生世世都在造业,自己的业力促成了自己这一世的困难、痛苦、磨难、缺钱、多病。你只有偿还业力,你才能够变好。干了坏事不还,这是不行的!宇宙的理对任何生命都是绝对公平、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