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殇吧 关注:43贴子:1,220

《国之殇——中国文明七次劫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被攻入叙拉古城的
罗马士兵杀死的时候,那个士兵并不知道自己
亲手扼杀了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从此欧洲由于
***迷信进入了愚昧黑暗的中世纪,知道一千
多年后,科学文明才因为哥白尼,伽利略等人
重新回到欧洲大陆,如果这个偶然因素被排除
,那么以古希腊的文明水准,稳定地发展,在
之后几前年里,欧洲也完全可能成为封建时代
的文明中心,而不是只有中国在几千年里孤独
地站立在世界文明的山巅。无独有偶,中国古代文明也遭遇过七次类
似的重大打击,如果不是这几次巨大的打击,
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甚至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
加速度,在欧洲的教士们还在几千年前和古埃
及法老一样的方式在纸草和羊皮上记录时,就
突破到近代文明来。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1-09 12:32回复
    坑儒谷是秦始皇镇压不同政见者的地方,
    在西安市临漳区韩峪乡洪庆堡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1-09 12:33
    回复
      第一件 秦始皇的焚书事件
        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了中国,又作了废
      分封,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有利于
      文明发展的措施,《史记·秦始皇本纪》:“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可是
      不久就发生了使文明倒退的“焚书”事件。历
      史上说秦始皇焚书总是和坑儒一起说的。不过
      从现代眼光看,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坑儒事
      件只是封建社会中君王残酷镇压政敌所常见的
      手法,而且被害的儒生,方士据说只有四百六
      十人,比起后来几个朝代的文字狱来说还差的
      远。但“焚书”事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反作用。
        据说在公元213年,当时有个儒家的学者
      在宴会上批评秦始皇设郡县的做法,一些儒生
      也不断议论对秦始皇的政策不满。丞相李斯是
      恐怕这些反对他的人危害国家统治或者是自己
      的地位,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1-09 12:34
      回复
          史书除《秦纪》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
        ;《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
        外,其他人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监督
        烧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
          于是在全国各地都燃起了烧书简的熊熊大
        火,过去东周时期几百年逐步累积起来的诸子
        百家学说成果就这样毁于一旦,很多就此失传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仅仅是这些学术成就
        的损失。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非常有利
        于各类学说的发展,是我国古代学术发展的黄
        金时代,也正是在中国自行发展出现西方近代
        科学的前提,如果不是这次焚书事件,百家争
        鸣能够继续,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时代里,在中
        国就能有人喊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样的豪
        言,使中国出现培根这样的哲学家,并出现现
        代实验科学。
          可惜的是从此几千年,直到现在也再也没
        有如此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了。因此此后的中
        国学术研究都只是在先贤的基础上发展巩固,
        很少出现什么新的学术思想。
          因此中国的科学和文明走上了一条独特的
        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1-09 12:35
        回复
          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推动者
            第二件事:独尊儒术
            由于秦朝的迅速崩坏,取代的汉朝吸取了
          秦的教训,要寻找一条不同于秦的道路。
            汉武帝的时候,为了摆脱上前一代大臣以
          及太后的影响,寻找能集道德,政法,思想三
          位一体的治国之道,需要寻求一种哲学体系来
          支撑。
            汉武帝因此到处举贤纳士来寻求治国之道
          ,《汉书 武帝纪第六》记载道:丞相绾奏:
          “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
          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这个丞
          相绾叫做卫绾,是汉武帝的老师,说使用韩非
          ,商鞅的学说的人只能乱国,不能使用,因此
          汉武帝也不再使用法家的理论,事实上汉朝初
          期推广的是萧规曹随的黄老之学。而法家理论
          对于治理国家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后来中国的
          朝代也还是不断有人推崇以法治国。
            可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使以法治国这样
          的概念,再也没有成为中国人思想中的主题,
          现在社会上,我们抱怨法律不健全,不断有人
          以权盖法,官本位等思想,就是从这件事种下
          的根。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1-09 12:37
          回复
              《汉书·董仲舒传》中的这段文字:“及
            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
            ,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就是说
            只发扬孔子的学说,废除其他的学说。董仲舒
            这个名字应该是被永远记住的名字,就是这个
            人以自己的智慧彻底谋杀了所有其他伟大的学
            说,使现代人评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时,首先
            想到是是儒家思想,甚至只有儒家思想。这样
            后世的知识分子只能学习儒家学说,先秦的百
            家争鸣的学术自由自然是妄想,甚至于连学习
            其他学术思想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只剩下儒
            学才是学习,并为国家录取的正路。
              这一点和欧洲中世纪只有学习神学才是唯
            一获得知识的正式途径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汉
            武帝采用这个措施对汉朝的统治是有利的,但
            是对于中国的文明发展来说,在以后付出了惨
            痛的代价。特别是封建后期,儒家思想成为制
            约文明发展的因素后,董仲舒独尊儒术所造成
            的儒学在中国也造成了特别厚重的枷锁,使的
            中国在向近代科学迈进时步履艰难。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1-09 12:38
            回复
                于是中国后面几千年的文明许多学者都概
              括为儒家文明,这听上去便不觉的是很丰富的
              感觉。
                但是由于中国文明这时候还是处于封建社
              会的上升期,之后还是创造出盛唐这样的文明
              高潮。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1-09 12:38
              回复
                  蒙古骑兵
                  第三件事 金元入侵
                  随着历史车轮到达宋代,中国特色的封建
                文明达到了最高峰,宋朝的赋税收入在中国古
                代历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当高,
                导致司马光慨叹: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有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
                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宋代的科
                学文化也达到了高潮,理学家程颐的“格物致
                知”已经体现出科学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学
                家的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领先的水准。而当
                时甚至已经出现了工厂生产等资本主义萌芽,
                就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由于北方游牧
                民族的入侵,使这个时机被错过,否则中国可
                能是最先实现工业**的国家,而这个时机的
                错过,导致中国再也没有在封建社会时期遇到
                这样好的发展时机。
                  北方金元的连续入侵,导致中国北方的生
                产水平完全倒退。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1-09 12:39
                回复
                    封建时代的资本主义萌芽
                    第四件事 明朝的统治方针  这样的段落标题似乎对明朝的统治者太过
                  于苛刻了 但事实上一点也没错,明朝几代君
                  王里除了明成祖万历帝还算可以外,其他的君
                  王都基本可算是昏君,整个国家在统治下,整
                  个国家生产落后,毫无朝气,到处是密探的恐
                  怖统治,可说是最差的封建时期了。
                    自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天下后,为了将元朝
                  强制实行的牧业恢复为农业,将大量的土地分
                  配给农民,使得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不
                  过这种开国时期的发展相当程度是在元朝长期
                  的生产力压制后的反弹,如果换成任何一个前
                  朝政权来统治也都能达到开国时期的发展。由
                  于对刚刚从蒙古统治压抑下,明朝的统治者对
                  于传统特别着重,理学这时候发展成为用儒学
                  中的伦理来管理国家,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的
                  理论。而这样的理论宣扬的不是发展,而是禁
                  欲,只要维持原始的农业自然经济就可以了,
                  这样才符合简朴的道德风范。这种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的生产完全走回封建社会初期的形式
                  去了,因此在后期,导致粮食供应赶不上人口
                  的增长。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1-09 12:42
                  回复
                      在这样的治国方针下,虽然在中后期,又
                    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即使没有满人的入侵,
                    还是很难爆发出工业**的。
                      与此理雪家们已经完全脱离了宋朝理学初
                    创时寻求天地间真理的初衷,变成完全僵化,
                    沦为统治阶层工具的东西,在同时禁锢着人们
                    的思想。而八股文的出现,使得知识分子阶层
                    整体被僵化,从而使得科学文明再一次停步了
                    。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1-09 12:45
                    回复
                        被八股文毒害的范进
                        第五件事 明朝的八股文
                      朱元璋有一次临朝听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写
                      了洋洋万言陈说时务,朱读了半天也不知道他
                      在说什么,不由得大怒,将茹责打了一顿。后
                      来又让人继续读,读到最后才涉及正题,所提
                      几条建议也还可行。他一面向茹道歉,一面下
                      令纠正浮夸的文风。又钦定了奏言的格式,由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
                      股、束股”等八个部分组成,通称“八股文”
                      。又规定在科举中,应试考生也要按八股文体
                      做文章,后来连字数都有了限制。这种文体格
                      式死板,内容空洞,束缚人们思路。可是读书
                      人为了考功名,都只好学习八股文,很多人连
                      书都不读了,只研究怎样写好八股文,于是这
                      样发展出来的知识分子,很多也是毫无思想,
                      可见对文明的发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坏作用
                      。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
                      之害,甚於焚书。”
                        当明清两朝的读书人开始沉迷在八股文里
                      钻营时,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的发展便陷于停
                      顿了。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3-01-09 12:45
                      回复
                          被八股文毒害的范进
                          第五件事 明朝的八股文
                        朱元璋有一次临朝听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写
                        了洋洋万言陈说时务,朱读了半天也不知道他
                        在说什么,不由得大怒,将茹责打了一顿。后
                        来又让人继续读,读到最后才涉及正题,所提
                        几条建议也还可行。他一面向茹道歉,一面下
                        令纠正浮夸的文风。又钦定了奏言的格式,由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
                        股、束股”等八个部分组成,通称“八股文”
                        。又规定在科举中,应试考生也要按八股文体
                        做文章,后来连字数都有了限制。这种文体格
                        式死板,内容空洞,束缚人们思路。可是读书
                        人为了考功名,都只好学习八股文,很多人连
                        书都不读了,只研究怎样写好八股文,于是这
                        样发展出来的知识分子,很多也是毫无思想,
                        可见对文明的发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坏作用
                        。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
                        之害,甚於焚书。”
                          当明清两朝的读书人开始沉迷在八股文里
                        钻营时,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的发展便陷于停
                        顿了。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3-01-09 12:45
                        回复
                          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存在,当时中国还是很
                          可能成为近代史中领先的强国,那就是郑和,
                          这个人比哥伦布早九十二年开始了伟大的航海
                          ,甚至有证据表明,是郑和的船队(由他的副
                          手率领)发现了美洲和澳洲。郑和的功绩我们
                          都很知道了,可以这样讲,当时成为世界的霸
                          主,建立日不落中华帝国的不二时机就在眼前
                          。当时中国事实上也的确是称霸于印度洋和太
                          平洋的海上霸主,郑和的宝船是1500吨的巨舰
                          ,百年后哥伦布使用的最大的船才100吨。只
                          要郑和所进行的伟大事业能继续下去,现在在
                          美洲,澳洲以及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建立庞大殖
                          民帝国的将是中国人,可是由于明王朝的理学
                          观念和下文所说的事件,使我们错过了在地球
                          上拓展国土的最好时机。
                            郑和下西洋已近黄昏
                            第六件事 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
                          愚蠢
                            郑和七次下西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
                          航海所得到的资料和航海技术,也使得当时中
                          国是海上的绝对霸主。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3-01-09 12:46
                          回复
                            可是前文已经说过明朝的治国方针是一种
                            非常保守的,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思想,发展生
                            产对于明朝来说不不对的,因为这违背了简朴
                            的美德。因此当时的永乐帝和大臣们没有一个
                            从郑和的描述联想到其中的巨大商业利益。
                            当然由于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富足最强大国
                            家,这些王孙大臣自然没有动力去海外捞世界
                            。于此相反,当时欧洲各国的君主无不梦想着
                            能打开到东方的新航路,带来大量财富,对航
                            海都非常支持。不过我国东南沿海的居民一直
                            都有出海的传统,当时民间的海上贸易也相当
                            繁荣,因此如果明能支持航海事业,中国人建
                            立美洲殖民地完全是可能的。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3-01-09 12:47
                            回复
                              可是由于***的倭寇开始骚扰中国沿海,
                              明朝便禁止了民间出海,明太祖屡颁海禁令。
                              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宣布“仍禁濒海民不
                              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又宣布“林示濒海
                              民私通诲外诸国”。洪武十七年正月,“ 禁
                              民入海捕鱼”。洪武二十三年十月,诏户部“
                              申严交通外番之禁”。洪武二十七年正月,甚
                              至下令“禁民间用番香、番货”。明太祖制订
                              律法,对于违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滨海军卫官兵
                              ,都要处以严刑。明太祖的海禁,使唐、宋、
                              元以来的海外贸易遭到沉重打击。至永乐时,
                              明成祖宣布:“不许沿海军民人等私自下番交
                              通外国,遵洪武事例禁治。”小小的海盗竟然
                              让号称最强大的明帝国,签署这样的命令,在
                              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从没有过,从这点看出
                              明朝的外强中干,以及极端保守。
                                


                              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3-01-09 1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