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 这一年 发生了很多事
2013-01-10 02:33:52
新京报
◀呐喊,也是一种力量。图/Osports
丁宁
出生地:黑龙江大庆
出生日期:1990年6月20日
身高:1.72米 项目:乒乓球
主要成绩 2009年世界杯女团冠军 2010年世锦赛团体亚军 2011年世锦赛女单冠军 2012年世锦赛女团冠军 2012年奥运会女单亚军、女团冠军
◀眼泪,并不代表软弱。
1月8日,乒超联赛半决赛,北京女乒客场1比3不敌山西大土河无缘决赛,丁宁一人丢了两分。这两场球打完,丁宁的2012年才正式结束。当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丁宁说,2012年过得有点跌宕起伏,不像她这个年纪所应承受的。兵败莫斯科、伦敦奥运会失利,22岁的丁宁已两次受挫。她说,对她而言,莫斯科受挫让自己更容易地接受了在伦敦的失意。
2012年 各种感觉
新京报:乒超结束后,2012年就过去了,你怎么看待这一年?
丁宁:这一年挺长的,还真不好评价和总结。对我来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有点跌宕起伏,我也充满了各种感觉。有一次接受央视采访,他们让我用一种颜色来概括这一年,真的很难做到。你说我这一年好还是不好,遗憾还是不遗憾,都很难去界定。说不好,我还有一块奥运金牌。说好吧,单打金牌没拿着。说实话,跟我同龄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在这个年纪经历这么多事。
新京报:莫斯科和伦敦两次失利,哪个印象更深一些?
丁宁:可能大家觉得伦敦失利对我打击最大,从理论上讲也是如此。但与两年前相比,我比莫斯科失利那会儿更成熟了。这两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事情。那时我可能跟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遇事就两眼一抹黑了。很迷茫,接下来的很多事都是没遇到过的,超出了想象。2011年,我慢慢缓了过来,坚持到能够参加奥运会,虽然奥运会也不理想。当时大家觉得我能成为大满贯(得主),但结果也不是像之前预想的。好在之前封闭训练时做了充分准备。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在团体赛中,我还是能够正常地去完成比赛。对我来说,两次感觉不太一样。
新京报:郭焱退役后,北京队将进入纯粹的丁宁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丁宁:从宁姐(张怡宁)到郭焱姐,她们带了我十年,现在,只剩下我了。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也很希望起带头作用,甚至能像宁姐和郭焱姐那样去带年轻队员,让她们更快地成长,少走弯路。
新京报:在国家队呢?
丁宁:国家队不光是我一个人,还有(李)晓霞、跃仔(郭跃)、小枣(刘诗雯),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更多的是靠团队的力量,而不是只看一个人。在国家队,大家都差不多,竞争也很激烈,希望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