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吧 关注:1,234贴子:513

诸子百家之儒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1楼2013-01-11 18:21回复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家圣教十三经。儒家正典化始自孔子治六经。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1],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诗书礼乐又称古之四教,周朝贵族的教科书。“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2]《诗经》教以言语文学,《尚书》教以政事,《礼记》教以宗法纲纪、君子修养;《易经》《春秋》教以道义是非智慧。“君子知在位者之不能以恶服人也,是故简六艺以赡养之。《诗》《书》具其志,《礼》《乐》纯其养,《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3]荀子说“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4],即《诗经》教言圣人之志,《尚书》教行圣人之事,《仪礼》规定圣人之行,《乐经》乃和圣人言,《春秋》乃圣人微言大义。“温惠柔良者,《诗》之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


    3楼2013-01-11 18:23
    回复
      孔儒后续及其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代表了儒家发展的不同阶段。
      儒家的派别包括:思孟学派、宋明理学、 心学、气学、今文学派、 公羊学、谶纬神学、古文学派、训诂学。


      4楼2013-01-11 18:23
      回复
        孔门十哲: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门十哲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门四科中表现出类拔萃的十位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战国八派:
        由于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5楼2013-01-11 18:24
        回复
          儒家历史发展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经之中,留意於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於道为最高。"而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庄子后学评论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齐民。将以利天下"。
          所以儒家可考证的起源是周朝,而后于创始人孔子手中成型,秦朝时始皇重用法家、焚书坑儒,儒家及其他学派都受到了压制,汉武帝时期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之学成为正统。


          6楼2013-01-11 18:25
          回复
            楼主自己的见解呢?


            7楼2013-07-28 13:37
            收起回复
              感觉儒家被官场废掉了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8-20 06:33
              回复
                我的意思是儒家应该是建议权,而不是去参与决策,当然,参与决策会与许多利益相关纠结,迷失了自己的道。学者就是学者,而不是政治家。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8-20 19:18
                回复
                  三从四德哪是迂腐?从一而终不是只有儒家才是的。良择木而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儒家会变通。比如四书五经里面的周易,易字就有变化,变易,交易,等之说。而且孔孟也不太反对改革。只不过,当时孔子认为当时的周朝的礼乐等体制是最好的。所以对许多不是恢复古制的变革而反对。而且,儒家也有好多学派,不全是理论派,还有实务派。只不过后市程朱理学成为了主流。明朝王明阳的心学很好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8-20 19:32
                  收起回复
                    当然,我看书也没看多少,我还是不怎么赞同儒家是迂腐的。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8-20 19:37
                    收起回复
                      儒学的主要核心,是仁义,要符合所谓的礼。四书五经还是很好的,里面有许多放之寰宇都行的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8-21 08:17
                      收起回复
                        儒家的学说的基础是根据孔孟之说发现起来的。儒学的局限性是有的,而且还会出现为了君王的喜好而改变。比如说汉朝发展出来了谶纬神学。你觉得孔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麽?儒家成为了后世社会的主流,不只是死抱着四书五经这几本书的,他们还广泛涉猎其他书籍而形成了提出以孔孟的仁义为核心的由此衍射出的相关理论体系。学系的派别而已。这不是数学,需要严密的逻辑理论。儒家主要是教人的为人处事。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8-21 15:07
                        回复
                          孔子提倡的是百善孝为先。那时候的概念是家国,而不是国家。一个个家庭为主的。许多人们都是以自己的家族利益为优先级。我忘记了一个故事具体是怎样的。就是父想吃牛肉吧,但由于家穷,且那时候禁止无缘无故杀耕牛的,但儿子为了父亲,宰杀了耕牛,后来被县令发展抓了起来。貌似是孔子还是谁吧,反正是儒家的人物,听说了这件事,像君王说不应该抓他,且应该奖赏他,因为是孝子。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8-21 15:20
                          回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别人而已。何况事情没有对与错,只有真与假之分。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8-21 15:30
                            收起回复
                              学说的派别,就像你上面所说的儒家就有子思之儒等等。墨家自墨子以后也有义墨,礼墨等等。法家像韩非子提倡要严刑,李恪提倡刑法要适宜,不宜太严厉。但是他们都是某家的人物,而不是其他家的人物,核心没变而已。以某为核心,其余着重点不同而已。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8-21 15: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