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和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神话是人类文学样式之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按思维的发展,蒙古人同其他民族的古人一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生存条件的需求,对包括自己在内的神秘世界的认识,都是从同一个逻辑起点开始,都有过与其他古老民族相类似的文化原型。蒙古族虽未留下神话传说的专书文集,但从蒙古历史典籍一鳞半爪的记载中,从古老萨满教的传说、祈祷词及丰富的民间口头创作中,仍可探索到他们所经历的原始文化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
图腾崇拜,是蒙古先民解释氏族来源、维系氏族团结的宗教祭仪,而且随着各氏族、部族地域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不同,所崇拜的对象也各式各样。据初步掌握的资料所知,蒙古人在远古有苍狼、白鹿、熊、芒牛、天鹅、海青(鹰)以及树木等的自然现象崇拜,这是神话的萌芽期。氏族社会进入母权制时期,妇女具有崇高地位,于是出现了生殖崇拜。远古的蒙古人称大地为"斡特克",与萨满祭词中的"额秃根"一词同义,都是"大地"、"母"、"母神"、"地神"之义遗留在蒙古文献中被今人所知。蒙古学家道尔吉·班扎罗夫对萨满教"斡脱坚·额客"的"斡脱坚"(即"斡特克")作出解释说:"蒙古人的神话里,把地也作为代表某种自然力神……蒙古人从还能记忆的年代开始便崇拜女神爱土艮(斡脱坚的又一种音译),很可能同崇拜天同时开始的。"所以萨满教一直流传着九十九腾格里(天神)和七十七斡脱坚·额客的传统说法。母权制繁荣时期,即野蛮低级阶段,家庭婚姻形态由群婚伙婚制进入对偶婚制,于是仅仅局限于本氏族内的那种狭小天地的婚姻关系被冲破,从而由氏族发展为部落联盟,生活范围扩大了,视野亦为之开扩,想象力也丰富发展起来。人们渴望了解自然、征服自然,把变化莫测的自然力加以人格化,于是,解释自然的日月星辰神话、人和万物来源的神话、开辟神话应运而生。蒙古卫拉特神话《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便是这时期出现的作品,虽然该作在流传过程中有明显的人为宗教的痕迹,但从其主要内容看,与《女娲补天》是同类性质的作品。麦德尔娘娘造天地、星辰、云雨,并用日月照亮大地的宏伟壮举,说明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开始歌颂人类本身。由于妇女居于崇高地位,麦德尔这样的开天辟地女神便成为歌颂的对象。另外,在一些描述氏族和部落祖先的神话传说中,也表达了对繁衍子孙兴旺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女祖先的无限崇敬,这些作品都反映了母权社会女性崇拜的观念形态。
随着财产的积累和战争掠夺的增加,男子被大批地毁灭,男女两性失去平衡,男子愈益显示其重要地位,对偶婚下的一夫多妻之风开始形成。由多妻到主

蒙古族神话传说——狼图腾 妻、多夫到主夫的过渡以及"子"(即"种")和"父"的观念的产生,对偶婚又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婚俗。男子在控制妻子和子女的同时,进而控制和占有了日益积累起来的财富,严格的父系血亲家族制度和向子孙转移财产的继承观念产生,从此妇女地位一落千丈,以男子为中心的父权制时代到来。男子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显示出男性开拓者的伟力,从而在战争和组织生产中的男性英雄(多半表现为部落首领或酋长)得到崇拜,英雄神话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体裁,蒙古神话进入了繁荣期。天神崇拜、征服自然的创世神话以及某些族源神话传说就是这时形成的,比如"九十九天"说便是父系社会思想观念的反映。天神信仰来自畜牧业对天体的依赖和崇拜,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神化到人化的发展过程。而到萨满祭词和传说的九十九天出现时,万神殿里的主神已登上了宝座,所以成吉思汗也是承天命而生的霍尔穆斯塔(长生天、天帝)之子了。在历史典籍中,这些往古神话传说,无不赋予"天命"、 "天意"、 "天赐"一类的说法。很明显,这是父系血统传承观念在诸神谱系上的结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