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是围绕一个叫带灯的乡镇综治办主任而展开的,带灯是一名相貌出众且有抱负的已婚女性,她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其丈夫是一画家,只来看她了一次,还是不欢而散。估计还没有享受副科级待遇,只是镇政府的一个中层,虽然她是一名女性且手下也是一名未婚女性,但两人从事了目前乡镇最难干的活,两人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山高、不怕路远,设身处地、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甚至对乡镇一些干部的流里流气、坑蒙拐骗的作风嗤之以鼻,甚至和群众串通对付乡镇的领导和同事。因为两人是女性,所以心地善良、感情细腻、考虑问题眼光独到,和每个村子里的困难妇女群众甚至成为了知心朋友,得到了广泛的爱戴和拥护。因为官位卑微,在处理事情上虽然兢兢业业、披星戴月,但因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所以很多情况下也是非常无耐,有时官大一级压死人,也受了很多委屈。但也因工作方法问题,因为发生黑吃黑的持械斗殴、死人事件,而受人代过、背黑锅,受到了改级的处分,心灵上的打击难以承受,患上了夜游症。整体来说,描写的还是很现实的基层政府的工作情景,在大维稳的形势下,为了地方稳定,乡镇领导为了追求政绩,求稳怕乱,掏钱买稳定,为了稳定,不惜一切代价,对上访人没有很凑效的办法,有的是迁就、妥协和恐吓。作者以文学的形式,从侧面反映了当前信访体制下基层的无奈和对体制改革的强烈呼吁。可以说无职无权、能力有限的基层政府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无奈,建立事权、财权相匹配的政府运行机制、改革维稳体制迫在眉睫。本书唯一的缺陷是对政府在建立法制社会方面所做的贡献没有任何反映,基层公安派出所在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社会稳定方面所做的工作显示太少,甚至是发生黑吃黑的持械斗殴、死人事件时,只是两名政府女将在场调停无效甚至也被打伤而根本没有想到报警更无警察到场,这一点构思太脱离实际,即使乡镇工作人员忘记通知派出所,也不可能群众没有一人报警,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