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每山以中线为界分成左顺右逆两局,每局7.5°范围,则二十四山岂不是成了四十八局。如子山0°至7.5°为阳顺局,0°至352.5°为阴逆局。前文说到后天罗经以干与维置于先天罗经地支之间,每一干维覆盖相邻地支各四份之一,即7.5°,因此干维顺逆各7.5°的两半实质上属于先天罗经不同的地支范围,因而有不同的五行属性,理应为两局,而后天罗经地支中分的一顺一逆各7.5°范围也理应为两局。也就是说,从干维被加入到先天十二支盘中的那一刻起,后天罗经即已被赋予了7.5°一局的四十八局属性,四十八局因此是后天罗经的必然属性。四十八局确定,五行即在以二十四山的正中间为界线双双起的二十四组中分配。组合虽为二十四,但排列却有四十八个。如子癸虽为一组,但其排列却有子癸和癸子两个,子癸为0——7.5°,而癸子则为7.5°——15°,子癸为顺而癸子则为逆。四十八局顺逆相隔,分属河图顺生五行和洛书逆克五行。四十八局中,逆和顺分别冠以阴阳之名,这一新的阴阳定义与传统的阴阳五行之阴阳因此就有所区别。知道了这一点,阴阳和风水的本质就已经掌握了,若善加运用,求取大地又何难之有?顺逆四十八局的相互联系和搭配、入用的依据是阴阳内在的联系和流通,这也是天玉宝照经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阴阳的流通体现在气的五行属性上,无论阴阳都各行五步而相通的属性。阴阳五行出自古人律吕实验的总结和归纳,是易经八卦之祖宗。《中外普渡皇经》中上帝曰“八卦统属五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下面我们以律吕为出发点来推演五行,进而划分五行的阴阳属性。以酉山顺逆两局酉辛和酉庚为例。酉辛为阳顺局而酉庚为阴逆局。酉为八月南吕,酉辛顺,则以逆八位(八个月)之正月太族也即艮寅生之,而艮寅顺行八月,过寅至卯直至酉辛,隔八(连本位)而生酉辛,这就是律吕的隔八相生。而从酉辛起顺行,历戌、亥、子、丑而至寅,共历五位,这是阳从左边顺转五位而至艮寅。艮寅为寅之右边属阴,逆行丑、子、亥、戌至酉辛,这就是五行阴从右路转相通。酉庚逆,则以顺八位(八个月)之三月姑洗也即巽辰生之,巽辰则逆行八月,过辰至卯直至酉庚,这也是律吕的隔八相生。从酉庚开始逆行,历申、未、午、巳而及辰,也历五位,这是五行的阴从右路转相通。反过来,从辰之左边巽辰顺行五位也可以通于酉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阴阳五行是律吕的归纳和提炼。五行又是八卦之祖,读者可以在奥语有关章节的注传中继续体会。阴阳五行这一杰出贡献归功于人文始祖伏羲大帝。
四十八局者合四维八干二十四局,地支二十四局而言也。乃阳由左旋,阴从右转之法,同一山向,有左兼右兼之分,亦即左阳右阴之别也。知此诀,则龙向水口相配,乘气纳局,收山出煞无误矣。
四维八干二十四局
坐艮兼丑:左旋阳龙,辛水来,丙水去。
坐艮兼寅:右旋阴龙,丙水来,辛水去。
坐丙兼巳:左旋阳龙,艮水来,辛水去。
坐丙兼午:右旋阴龙,辛水来,艮水去。
坐辛兼酉:左旋阳龙,丙水来,艮水去。
坐辛兼戌:右旋阴龙,艮水来,丙水去。
坐甲兼寅:左旋阳龙,乾水来,丁水去。
坐甲兼卯:右旋阴龙,丁水来,乾水去。
坐丁兼午:左旋阳龙,甲水来,乾水去。
坐丁兼未:右旋阴龙,乾水来,甲水去。
坐乾兼戌:左旋阳龙,丁水来,甲水去。
坐乾兼亥:右旋阴龙,甲水来,丁水去。
坐乙兼卯:左旋阳龙,壬水来,坤水去。
坐乙兼辰:右旋阴龙,坤水来,壬水去。
坐坤兼未:左旋阳龙,乙水来,壬水去。
坐坤兼申:右旋阴龙,壬水来,乙水去。
坐壬兼亥:左旋阳龙,坤水来,乙水去。
坐壬兼子:右旋阴龙,乙水来,坤水去。
坐巽兼辰:左旋阳龙,癸水来,庚水去。
坐巽兼巳:右旋阴龙,庚水来,癸水去。
坐庚兼申:左旋阳龙,巽水来,癸水去。
坐庚兼酉:右旋阴龙,癸水来,巽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