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道侠以武犯禁。早期武侠多为刺客、绿林、游侠,显著特点是来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些小说多以官场险恶,而这些豪侠路见不平,怒发冲冠,怒目圆睁,拔刀而起。作者赋于主人公血气方刚,荡涤阴霾,发泄一腔不平之气,令人击节叫好,大呼痛快。不过主人公多不惜殒命。
至近代武侠,方有详述武功如果修炼,亦有何为侠,何为大侠的追问。至新武侠,有外功内功之分。这些武功,不可纯粹认为与现实中武功一一对应,否则便失了阅读乐趣。先来看故事的层次。金古梁温黄的故事,都是写江湖险恶,大侠们如何成长,如何行走江湖、并辔同行,以至手刃奸贼,快意恩仇。因为武侠小说的浪漫,大侠能够与那乌烟嶂气的官场相抗衡,而这便有赖于适当夸大武功。作者们写武功,外功多为招式,讲求招随心至,甚至上升到无招胜有招的变通,至此,讲武功已然不似讲武功,而是讲思考方式。再讲内功,更是将修心的方式融入其中。个人觉得武侠比之纯文学,少了被现实压抑下的纠结,反应的格局有时比纯文学更大,还多出豪迈慷慨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