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强吧 关注:20贴子:1,417
  • 0回复贴,共1
得姓始祖  
共工。上古炎帝的后裔,黄帝时任水官。史书云:“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种描绘。其活动中心应在黄河中游,近伊、洛流域。据古史记载,他曾与颛顼争为帝,怒而撞不周之山,使支持天的柱子被撞断,地的四角也裂开,所有这些神话般的描绘都是在说明炎黄两系争权斗争的激烈。为了怀念这位先人,遂有共姓。后因避仇,又因共工有水德,成洪姓,尊共工为洪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上古时期的共工,于四千二百年前被虞舜流放到幽州。洪姓形成后,直至汉代,主要是在其发祥地今河北、河南、辽宁一带发展繁衍。据《元和姓纂》所载,三国东吴庐江(今属安徽)太守洪矩是宣城人,唐代有“清河丞洪孝昌,代居舒州(今安徽舒城),状称矩后……”。由此可见,三国时期洪姓已有徙居安徽者。唐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随从陈氏父子戍闽的中原将士两次共约七千人、六十四姓,其中有洪姓落籍福建,这当是洪姓最早入闽者。唐玄宗时,豫章宏姓为避讳改姓洪,加之唐末世居徽州婺源(今属安徽)黄荆墩的洪姓为避战乱行徙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之东,凡七百余家,世代读书耕桑,逐渐昌盛为洪姓豫章郡望。《姓氏考略》说洪姓“望出敦煌、豫章、宣城”。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这说明唐代及其以前,洪姓不仅称盛于安徽、江西,而且甘肃还有一支比较兴旺。常州洪姓由洪察而改,子子舆,孙经纶皆显贵于当朝,并沿袭洪姓未改。隋唐以后,洪姓称盛于皖赣一带。北宋初,江西乐平的一支洪姓入迁福建宁化,后又派分出两支,一迁广东海阳汤田,旋迁嘉应州;一迁丰顺布心,再迁梅县石坑玉坪(奉洪贵生为开派祖)。明初,山西洪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等地。清代,南方各省含台湾、北方各省含甘肃、新疆皆有洪姓人居住。如今,洪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上述两省之洪姓约占全国汉族洪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 


IP属地:安徽1楼2007-06-06 15: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