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16 来源: 作者:陈涛 赵珊珊
公路成网,车流量急剧增加,公众出行频次增加和出行结构不对称,运行车辆构成复杂,运输结构发生变化。为适应公众的交通需求,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养护管理模式应该作出怎样的改革?这类焦点问题在第26次全国公路局长座谈会上得到了充分讨论。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面临着车流量急剧增加带来的压力,运行车辆构成的复杂性给公路运行带来的压力,运输结构对公路交通造成的压力,群众出行频次增加和出行结构不对称对公路交通造成的压力,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养护管理模式与现有交通需求存在着不适应的压力。
1月5日,全国数十位公路局长齐聚海南,共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201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热烈探讨公路养护体制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加强收费公路监管等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最热议的主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印发了《地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成为年末公路行业焦点话题之一。《指导意见》意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公路管理事权,优化组织机构设置,落实公路建养管责任,对公路管理职责进行归位、机构进行合并,规范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管理事权、农村公路事权,提出了养护机制改革和养护市场改革的方向。
《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其背景。前些年,为了加快公路建设,各地在公路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但随着公路成网,公路管理问题成为工作重点,体制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因素。管理模式不统一、事权主体责任模糊、职能定位不清晰、机构设置重复交叉、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弱以及政企、事企不分等,特别是随着大部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这种分割管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公路网络化运行的需要。
会议上,代表集中讨论了《指导意见》,特别是对整合归并公路管理机构,各省市只能设置一个承担公路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高速公路管理局的设置、逐步整合归并,规范公路管理机构名称,明确国道、省道管理事权,落实农村公路管理事权,推进公路运营机制改革以及改革的配套设置等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北京市路政局、河北省公路局认为垂直管理体制能够有利于公路养护一体化管理,对涉及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人员安置等重大敏感事项,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公路队伍的稳定。海南省公路局建议对各级公路局的级别、名称、职能等进行统一。内蒙古公路局建议由交通运输部、财政部、中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加大执行的力度,并对各级公路局的性质和级别进行界定。江苏省公路局建议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分阶段逐步解决面临的问题。
最集中的话题:路网应急体系建设
去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较多,公路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公路抢通保通压力极大。很多地方愈发重视路网应急体系的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路网运行监测及应急处置工作制度,积极推进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联网工程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干线公路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公路气象预报和恶劣气候预警工作。
部公路局要求,相关地区要加快推进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工作。各地公路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条件,加快组建公路应急养护中心和专业化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特别是协调组织*****队参与地方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其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要坚持“畅通主导”原则,加快构建公路交通跨区联动协调工作机制,推广高速公路路警联合办公模式,探索建立减少和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工作机制。加强对重要省际通道的动态监测和协调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现场监管和交通疏导,避免出现大范围严重堵车现象。
公路成网,车流量急剧增加,公众出行频次增加和出行结构不对称,运行车辆构成复杂,运输结构发生变化。为适应公众的交通需求,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养护管理模式应该作出怎样的改革?这类焦点问题在第26次全国公路局长座谈会上得到了充分讨论。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面临着车流量急剧增加带来的压力,运行车辆构成的复杂性给公路运行带来的压力,运输结构对公路交通造成的压力,群众出行频次增加和出行结构不对称对公路交通造成的压力,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养护管理模式与现有交通需求存在着不适应的压力。
1月5日,全国数十位公路局长齐聚海南,共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201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热烈探讨公路养护体制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加强收费公路监管等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最热议的主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印发了《地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成为年末公路行业焦点话题之一。《指导意见》意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公路管理事权,优化组织机构设置,落实公路建养管责任,对公路管理职责进行归位、机构进行合并,规范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管理事权、农村公路事权,提出了养护机制改革和养护市场改革的方向。
《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其背景。前些年,为了加快公路建设,各地在公路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但随着公路成网,公路管理问题成为工作重点,体制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因素。管理模式不统一、事权主体责任模糊、职能定位不清晰、机构设置重复交叉、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弱以及政企、事企不分等,特别是随着大部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这种分割管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公路网络化运行的需要。
会议上,代表集中讨论了《指导意见》,特别是对整合归并公路管理机构,各省市只能设置一个承担公路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高速公路管理局的设置、逐步整合归并,规范公路管理机构名称,明确国道、省道管理事权,落实农村公路管理事权,推进公路运营机制改革以及改革的配套设置等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北京市路政局、河北省公路局认为垂直管理体制能够有利于公路养护一体化管理,对涉及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人员安置等重大敏感事项,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公路队伍的稳定。海南省公路局建议对各级公路局的级别、名称、职能等进行统一。内蒙古公路局建议由交通运输部、财政部、中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加大执行的力度,并对各级公路局的性质和级别进行界定。江苏省公路局建议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分阶段逐步解决面临的问题。
最集中的话题:路网应急体系建设
去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较多,公路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公路抢通保通压力极大。很多地方愈发重视路网应急体系的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路网运行监测及应急处置工作制度,积极推进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联网工程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干线公路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公路气象预报和恶劣气候预警工作。
部公路局要求,相关地区要加快推进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工作。各地公路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条件,加快组建公路应急养护中心和专业化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特别是协调组织*****队参与地方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其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要坚持“畅通主导”原则,加快构建公路交通跨区联动协调工作机制,推广高速公路路警联合办公模式,探索建立减少和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工作机制。加强对重要省际通道的动态监测和协调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现场监管和交通疏导,避免出现大范围严重堵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