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12,210贴子:16,660,968
  • 8回复贴,共1

《生活随想》节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一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半多世纪,为摆脱野蛮的“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赞成和拥护的人盲目崇拜、拼命鼓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光辉结晶。”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比喻为“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断言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反对者则视之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妄加指责和排斥。谁肯花力气加以完善和发展呢?敌视者不会,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实用主义者也不会。实用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迷信的教条主义者。


1楼2013-01-18 20:19回复

    教条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都不承认自己的哲学思想的阶级性,把它说成是代表全人类的。在实际上他们的哲学思想绝大多数都只是反映着少数剥削者的利益,并从属于这个阶级的政治任务,真正人民群众的思想要求和这些哲学是不相干的。”什么思想有资格代表全人类呢?只有真理或公理,但是真理从来不是全人类的思想,而是少数追求真理人的思想。作为教会教士的哥白尼日心说打击了当时占有统治地位的教会宇宙观,不符合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却符合全人类的利益。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翁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理论是真理,没有瑕疵,无产阶级能够理解和运用,歪曲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这大概就叫“硬说”吧。哲学不能把人当做武器,该是马克思主义者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教条马克思主义最大特点是阶级性、斗争性和破坏性,缺乏全民性、和谐性和建设性,是一门斗争哲学。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有科学知识、高尚的信仰和**精神,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审视力(质疑精神),否则,只能迷信和盲从,不能科学地掌握和运用。教条主义者说:“马克思主义者决不空谈什么全人类的哲学,但无产阶级的哲学的确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广大人民群众的哲学。”无产阶级的哲学怎么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哲学?他们还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把**性和科学性统一于一身,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工人阶级是现代化机器大生产的产物,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心所向体现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地认识世界。只有科学地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才能找到自身解放的道路,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性的要求,并通过**性表现出来;**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这几句话,除了“靠科学性来保证”半句话有半点道理,余者再没有了。比如,“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地认识世界。”为什么不是人的本性决定的?这种造成文革灾难的主观唯心主义言论,还在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并没有因为文化大**被全盘否定而销声匿迹。可见,对待文革简单粗暴的否定或置之不理,行不通。只有对文革时期的理论进行深刻反思,思想才能解放,中华复兴才有可能。


    3楼2013-01-18 20:24
    回复

      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作了四点说明,特别是:
      一“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理论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称谓,如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名目极其繁多。我们并不否认,这些‘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其中也在不同程度上包含一些可供马克思主义借鉴的合理思想,有的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些溢美之词,但是,它们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有根本不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因此,不能把这些‘主义’列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这种用哲学语言妆扮的极左真理标准观,是“两个凡是”的传种。为什么至今生机勃勃?其根源在于阶级性对科学的制约。mzd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所以无论什么主义、观点、立场、方法或价值取向,只要是真理,就不应排斥。不然,马克思主义就会窒息,科学就无法进步。


      4楼2013-01-18 20:26
      回复

        二“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社会主义理论一旦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蜕变为空想社会主义;同样,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必然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跌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怀抱;如果无视科学社会主义所指明的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无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特别是对新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重新沦为烦琐的、脱离实际生活的经院哲学。把马克思主义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它的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丧失自己原有的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曲解。”恩格斯说,马克思有两个重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讨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果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一个方面,即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历史唯物主义就没有价值了。剩余价值理论必然推导出阶级斗争学说,如果劳动价值论有缺陷,则剩余价值理论不成立,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就克服了,进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就克服了。这是教条主义者绝对不能容忍的,恩格斯除外。因为他说过:“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真理被曲解以后不再是真理,而是偏理。偏理是在修正后成为真理的。屏除阶级性,是修正马克思主义,不能认为是曲解。倘若,马克思主义哲学蜕变成经院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会因此懊恼,而会鼓起勇气去批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体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永远也不会完备。


        5楼2013-01-18 20:28
        回复

          有人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指出“个人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个人需要”即人们的欲望,属于意识方面。持此观点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人们所不自觉的一个悖论。


          6楼2013-01-18 20:29
          回复
            1 问题与哲学
            人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我为什么是我?我来自那里?我会回到什么地方?人与现实世界是什么关系?人的意识与肉体有什么关系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些问题人们可以不回答,但是任何人都不得不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回答。宗教以牵强的教义来回答这些问题,鼓吹他们的教条是真理,通过灌输使无知的人成为信徒。这些问题得不到正确解决,人们就只能迷信各种宗教(包括迷信马克思主义),昏昏噩噩地活着。


            7楼2013-01-18 20:30
            回复

              人类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古代人类的认知水平很肤浅,所有知识通称为哲学。“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爱”(philia)和“智慧”(sophia)经日本哲学家翻译为“哲学”引进中国,其汉语本意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随着社会发展,认识加深,许多知识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且越来越细、越来越丰富,成为专门科学。哲学相应地也成为专门科学,研究的对象也越来越明确。过去,人们认为“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系统化,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没有昭示哲学的完整内涵。


              8楼2013-01-18 20:31
              回复

                哲学是人们对世界(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认识)本质的一般看法或概括总结,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帮助人们确立自己生存发展方向的理论体系,包括:方法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人生观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母子关系,具体科学是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的。二、主从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科学为哲学的概括总结提供材料,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即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或客观真理是一元的;社会科学是一元与多元的对立统一。哲学作为知识的母体,既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历史上哲学流派很多,大都是宗教的形式,以宗教的影响力使人迷信。有的浅显易懂,有的高深莫测,各有各的道理,又相互矛盾,谁也说服不了谁。哲学学不好,不仅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令人更糊涂。哲学的精神在于逻辑论证,或说是批判。逻辑论证闪烁着智慧的迷人光华,彰显着哲学的无穷魅力。有人呼唤“哲学的批判”,反对“哲学的比附”。还有人夸张地认为:“哲学,从它一产生,身上就携带着可怜的基因。开始,它只是少数悠闲阶级的玩物;到了中世纪,它又成了神学的婢女;近代以后,又成了政治的仆女;而到了人类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它又成了生活的妓女……”。哲学有批判的或比附的,好的是批判哲学。没有坏哲学比较,就不会有好哲学的存在,哲学就无以发展。


                9楼2013-01-18 20:32
                回复

                  真理的一元性排斥多元性,每家哲学流派都自称是一元的,企图与自然科学保持一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说明哲学存在多元性,多元性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哲学是主观要求一元与现实多元的对立统一。这是哲学与其它专门科学相区别的标志。一元性表明哲学的理性或科学性;多元性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意愿,或积极进取或消极保守或反动。哲学道理简称哲理,服从真理,又高于真理,具有主观感情色彩,与客观真理没有冲突。这种感情色彩即哲学多元性的表现,在哲学最高问题上反映最浓。各种哲学派别,有的很有科学见地,却令人沮丧;有的不仅具有科学见地,而且令人振奋。这是哲学多元性或感情色彩的必然反映,说明真理与偏理斗争的客观存在,不应理解为党派性、阶级性。应该以客观、求实的态度对待各种思潮、流派,详加研究分析找出科学的结论。哲学的党派性、阶级性即“阶级立场”,反映一部分人或一个阶级的主观意志,是偏见,有悖公理。科学、真理和公理是工具,没有阶级性,无论谁掌握它们,都能为自个服务。


                  10楼2013-01-18 2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