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三国真髓传》赏析
作为早期网文的精品,《真髓》直到今天读来也依旧让人感到如闻宝瑟瑶琴,在小白文,种马文大行其道的网文中,《真髓》既是异类,也是绝品。
说《真髓》是绝品,既是说这部小说超出同类作品甚远,也是说该书作者写了大约三分之一便就此搁笔,导致孤篇横绝,未能从精品一跃成为经典。
小说第一卷《雏鹰展翅》采取第一人称,生动记录了主角的成长史与心灵史。令人称奇的是,小说第一卷异常紧凑,几乎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和普通网文的打怪练级。小说第一卷写到一半就此走向高潮,从主角失宠,遭陷害,再到兵谏,弑主,识破阴谋,决定慷慨赴死再到最后力挽狂澜,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十五万字,而这些情节的在小说内的时间总和却不过几日,单个情节间彼此铺垫联接过渡延续发展,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说也因此高潮迭现,在长达半卷的惊心动魄后归于大彻大悟般的象征性结尾。
小说第二卷《大浪淘沙》转为第三人称,由于不再受第一人称视角的限制,作者在此卷中开始对除主角之外的人物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刻画:贾诩回首往事时的思索,安罗珊的大喜大悲,马超的在复仇之火向走向疯狂,都是独立于主角之外篇幅不多但却及其精审的描述。相比于第一卷,第二卷在情节安排,叙事节奏上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最令人赞叹的是此卷精彩纷呈的战争场面,此外,在写作利益集团间的权谋冲突时真正让人感到了“勾心斗角”这四个字的内涵,延续了第一卷的高水准。
小说有不少金句为其他小说所不备。诸如曹操的“用干戚以济世”以及贾诩对主角所说的“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虽然都摘自典籍,但读来犹让人耳目一新。
令人遗憾的是,作者第三卷尚未写完便就此中断了写作,原因则不得而知。尽管网上有后续情节大纲,但小说的意义又怎在于一个结果?
作为早期网文的精品,《真髓》直到今天读来也依旧让人感到如闻宝瑟瑶琴,在小白文,种马文大行其道的网文中,《真髓》既是异类,也是绝品。
说《真髓》是绝品,既是说这部小说超出同类作品甚远,也是说该书作者写了大约三分之一便就此搁笔,导致孤篇横绝,未能从精品一跃成为经典。
小说第一卷《雏鹰展翅》采取第一人称,生动记录了主角的成长史与心灵史。令人称奇的是,小说第一卷异常紧凑,几乎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和普通网文的打怪练级。小说第一卷写到一半就此走向高潮,从主角失宠,遭陷害,再到兵谏,弑主,识破阴谋,决定慷慨赴死再到最后力挽狂澜,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十五万字,而这些情节的在小说内的时间总和却不过几日,单个情节间彼此铺垫联接过渡延续发展,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说也因此高潮迭现,在长达半卷的惊心动魄后归于大彻大悟般的象征性结尾。
小说第二卷《大浪淘沙》转为第三人称,由于不再受第一人称视角的限制,作者在此卷中开始对除主角之外的人物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刻画:贾诩回首往事时的思索,安罗珊的大喜大悲,马超的在复仇之火向走向疯狂,都是独立于主角之外篇幅不多但却及其精审的描述。相比于第一卷,第二卷在情节安排,叙事节奏上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最令人赞叹的是此卷精彩纷呈的战争场面,此外,在写作利益集团间的权谋冲突时真正让人感到了“勾心斗角”这四个字的内涵,延续了第一卷的高水准。
小说有不少金句为其他小说所不备。诸如曹操的“用干戚以济世”以及贾诩对主角所说的“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虽然都摘自典籍,但读来犹让人耳目一新。
令人遗憾的是,作者第三卷尚未写完便就此中断了写作,原因则不得而知。尽管网上有后续情节大纲,但小说的意义又怎在于一个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