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育
经过漫长的时间,生命在黑暗中开始萌芽。
无论是耀眼朝阳还是血色黄昏,生命仍无任何意义,它的思考处于无知状态。
次日清晨,原野上白茫茫的雪景,刺眼,抒情。天尚未晴朗,偶尔一片片的雪在不经意间飘落,挂在树丫上。
正在不经意间,生命开始蠕动。树上的雪越积越厚,从远处传来的一两声树丫折断的声音,无法辨别和证明是不是被雪压断的。雪很厚,很重。遐想,当明年开春时,雪化成水,渗入土地,滋养植物和庄稼,那些植物和庄稼的果实,正是东北人的果腹的粮食,怎么能说,不是雪孕育了生命?给了生命十分之一的机会。
黑暗中,一棵果实正被凝冻,等待雪的融化。
2、出生
因为寒冻,深夜里的一声缨儿的啼哭声会传得更远。
一个生命的诞生没有带来任何东西,也带来了许多东西,它将带着矛盾而来,在矛盾中生存,在矛盾中死亡。生命开始伸展,跨越。即便是冰冻了的,也只是生命的躯体,并非思想。
妈妈说我出生的那天,爸爸不在她身边,她一个人把我生在了一个寒冷的小土房里,那天夜里雪在下个不停。妈妈迎着零下三十多度寒冷,把我擦洗、包裹、揭开、喂奶、哄睡……
我问过妈妈,爸爸当时去了那里,妈妈说为文字捐躯了,我当时不懂妈妈说的话,总以为爸爸死了。
从此,生命有了幻想,初级阶段的蓓蕾象白纸一样稚嫩,幻化于白纸之上的世界如此美丽,像,也不像。只是一两声笑或啼哭会刺破现实的世界,请你不要怪罪,在那个世界里有梦,我相信你也在那里生存过,你也曾有过改变世界的念头。
3、童年
如此简单。生命的几个阶段。
曾羡慕过别人的衣服和吃的;曾向妈妈讨要过那时认为的好东西;曾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曾懒睡;曾尿床,曾感受妈妈甜美的笑;曾在亲戚家不原离开……还有什么,在记忆中模糊。
也不记得爸爸是在什么时候回来的,原来爸爸没有死,后来才知道,爸爸写了一篇文章,涉及到了政治问题,所以暂时的离开了我和妈妈,这是我生命中唯一幸福的时刻,因为有了一个完美的家。
我曾看到过五彩斑斓的朝阳,惊叹着夕阳如血,白雪上闪耀着金星,一个坚硬的茧里住着一只虫子……同桌的她被我打哭了,老师站在讲台上,书包里装着一部外国的小说叫《巴黎圣母院》,那是我有记忆以来看的最早的一部书,当时还看不懂,但喜欢看。
记得曾把一朵花儿插在头上,在镜子前欣赏自己。
简洁的评语就是那时,欢笑多过泪水,行动多于沉默。
4、成长
这样的小说不好写,因为俗套吧,十五岁那年,我开始和爸爸学习文学创作。
中山装是代表也是象征。山村里什么都没有变,山依然是山,只是土在记忆里从黑色变成了微黄。寒冷依旧,雪在每个冬天到来,从未迟疑。
文学是梦,后来是激情,再后来是游戏,现在是生命。
生命在成长中有过满足,从复着新陈代谢的周期,分辨了美与丑的区别,只有思想又回到了萌芽。点点疼痛不曾改变挫败一种认知中的信念。妈妈说我长大了,我把零花钱剩下来给妈妈买了一块糖,妈妈笑得真甜。
就在那一年,梦开始破裂,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不知道是谁说过,成长是需要代价的,均衡生命中的得失,不会有得与过的不平等。
5、读书
总会回到记忆。
一个坚硬的茧里住着一只虫子……我用一个石块砸破了茧,一只软弱的虫子在里面露了出来,它一动不动的任我摆弄,不知是死是活,当玩腻的时候,我会站起来,用脚狠狠的踩那只虫子。一个生命在我的脚下结束了,当人对生命厌倦的时刻会毁坏多少无辜的生命,谁也无法证实。在我的笔下我寻找不到快乐了,但我坚信,创作是快乐,而不是发泄。
经过漫长的时间,生命在黑暗中开始萌芽。
无论是耀眼朝阳还是血色黄昏,生命仍无任何意义,它的思考处于无知状态。
次日清晨,原野上白茫茫的雪景,刺眼,抒情。天尚未晴朗,偶尔一片片的雪在不经意间飘落,挂在树丫上。
正在不经意间,生命开始蠕动。树上的雪越积越厚,从远处传来的一两声树丫折断的声音,无法辨别和证明是不是被雪压断的。雪很厚,很重。遐想,当明年开春时,雪化成水,渗入土地,滋养植物和庄稼,那些植物和庄稼的果实,正是东北人的果腹的粮食,怎么能说,不是雪孕育了生命?给了生命十分之一的机会。
黑暗中,一棵果实正被凝冻,等待雪的融化。
2、出生
因为寒冻,深夜里的一声缨儿的啼哭声会传得更远。
一个生命的诞生没有带来任何东西,也带来了许多东西,它将带着矛盾而来,在矛盾中生存,在矛盾中死亡。生命开始伸展,跨越。即便是冰冻了的,也只是生命的躯体,并非思想。
妈妈说我出生的那天,爸爸不在她身边,她一个人把我生在了一个寒冷的小土房里,那天夜里雪在下个不停。妈妈迎着零下三十多度寒冷,把我擦洗、包裹、揭开、喂奶、哄睡……
我问过妈妈,爸爸当时去了那里,妈妈说为文字捐躯了,我当时不懂妈妈说的话,总以为爸爸死了。
从此,生命有了幻想,初级阶段的蓓蕾象白纸一样稚嫩,幻化于白纸之上的世界如此美丽,像,也不像。只是一两声笑或啼哭会刺破现实的世界,请你不要怪罪,在那个世界里有梦,我相信你也在那里生存过,你也曾有过改变世界的念头。
3、童年
如此简单。生命的几个阶段。
曾羡慕过别人的衣服和吃的;曾向妈妈讨要过那时认为的好东西;曾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曾懒睡;曾尿床,曾感受妈妈甜美的笑;曾在亲戚家不原离开……还有什么,在记忆中模糊。
也不记得爸爸是在什么时候回来的,原来爸爸没有死,后来才知道,爸爸写了一篇文章,涉及到了政治问题,所以暂时的离开了我和妈妈,这是我生命中唯一幸福的时刻,因为有了一个完美的家。
我曾看到过五彩斑斓的朝阳,惊叹着夕阳如血,白雪上闪耀着金星,一个坚硬的茧里住着一只虫子……同桌的她被我打哭了,老师站在讲台上,书包里装着一部外国的小说叫《巴黎圣母院》,那是我有记忆以来看的最早的一部书,当时还看不懂,但喜欢看。
记得曾把一朵花儿插在头上,在镜子前欣赏自己。
简洁的评语就是那时,欢笑多过泪水,行动多于沉默。
4、成长
这样的小说不好写,因为俗套吧,十五岁那年,我开始和爸爸学习文学创作。
中山装是代表也是象征。山村里什么都没有变,山依然是山,只是土在记忆里从黑色变成了微黄。寒冷依旧,雪在每个冬天到来,从未迟疑。
文学是梦,后来是激情,再后来是游戏,现在是生命。
生命在成长中有过满足,从复着新陈代谢的周期,分辨了美与丑的区别,只有思想又回到了萌芽。点点疼痛不曾改变挫败一种认知中的信念。妈妈说我长大了,我把零花钱剩下来给妈妈买了一块糖,妈妈笑得真甜。
就在那一年,梦开始破裂,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不知道是谁说过,成长是需要代价的,均衡生命中的得失,不会有得与过的不平等。
5、读书
总会回到记忆。
一个坚硬的茧里住着一只虫子……我用一个石块砸破了茧,一只软弱的虫子在里面露了出来,它一动不动的任我摆弄,不知是死是活,当玩腻的时候,我会站起来,用脚狠狠的踩那只虫子。一个生命在我的脚下结束了,当人对生命厌倦的时刻会毁坏多少无辜的生命,谁也无法证实。在我的笔下我寻找不到快乐了,但我坚信,创作是快乐,而不是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