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94,705贴子:12,599,019
  • 37回复贴,共1

永乐二年(1404)————日本上表臣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奉命出使日本。他率领水师十万,威风凛凛地抵达日本,代表大明皇帝向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宣读旨意。意思表达得很明确:“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说白了,就是责成日本人自己“擦屁股”,并给明朝一个痛快的答复。《明书·戎马志》记载:足利义满闻风而动,立随即捉了二十多个江洋大盗。为了做给明朝人看,下令用“蒸杀”的方法把他们残酷地处死。怎么个“蒸杀”呢?将犯人放在一只大甑上,下面燃起柴火,活活蒸死。足利义满同时受明朝封赏,还与大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日本以“属国”的名义对明朝进行朝贡贸易。
明朝也很大方,永乐皇帝对日本国“嘉其勤诚,赐王九章”,随即赐给足利义满“日本国王”金印一枚,赠送了冠服、文绮、金银、瓷器、书画等贵重物品,允许日本国十年一贡,正副使等可以多至二百人。同时,允诺日本商人在江浙进行贸易。足利义满则谦恭地回信,自称“日本国王,臣……诚惶诚恐”,并献上“金千两、马十匹、薄样千帖、扇百本、屏风三双、铠一领、铜丸一领、剑十腰、刀一柄、砚筥一合、同文台一个。”解决倭寇犯边问题,干净利落。到永乐十五年,我国东南沿海,出现了“海洋平静”的可喜局面。
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 向大明俯首称臣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


1楼2013-01-21 15:45回复


    2楼2013-01-21 15:49
    回复
      永乐大帝被控制话语权的螨虫后代刻意的抹黑和忽略,后人所知甚少,一大悲哀


      4楼2013-01-21 15:52
      回复
        永乐帝在位期间臣服大明的国家至少有30个。。。。。。


        5楼2013-01-21 20:31
        回复
          日本国王源道义


          IP属地:辽宁6楼2013-01-21 20:33
          收起回复
            其实有一件事,大家很多人都有误会,很多人认为郑和下西洋,虽然宣扬了国威,宣扬了和平,但是那是赔本赚吆喝。外国的朝贡,大明往往给予数倍的回赐,这是一个误解,不过也不能怪大家,历史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事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永乐皇帝时,大明建国还不久,因为白银和黄金的极度不足,上缴税款的时候,交的都是实物,一般是大米,俸禄也有好多是大米多少多少石来发的。但是在此期间,永乐皇帝曾经干过一下一些事:数次征讨蒙古鞑靼部,使其一蹶不振,远遁大漠,余部接受大明册封;征讨安南,悬师三十万与异国数年;建造大报恩寺(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齐名);编修《永乐大典》;建造长城(现在我们大家能看到的大部分长城就是明时修建的);把全国的县城城墙都修了一遍;整治河道;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顺便在南京还搞了一套备用朝廷班底;还有就是郑和率领规模达到十万人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哥哥们,问题来了,钱哪里来的?难道永乐皇帝会点石成金吗?自然不是,那些钱都是郑大使给他搜刮来的。中国自古以来,也只有明朝是拿着自己的国书,去别国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册封。外国的朝贡,按例给予十倍的回赐,但是那个回赐给的是大明宝钞,也就是空头支票,这种所谓的宝钞,在大明是买不到任何东西的,就算给一百倍回赐,那也只是个意思而已。要不然,光是郑和下西洋这一项,国家就得被拖垮。大家想想,就算是今天,国家没事派个十万人出去外国玩七趟,别人的朝贡给予数倍回赐,就是美国人也受不了吧。
            所以说,这个道理稍微想一想,大家就明白了。永乐皇帝干了那么多大事,钱都是郑大使给他搜刮来的。不愿意接受册封,不愿意对明朝朝贡,不愿意接受宝钞的,都被郑大使给灭了。我最最希望大家知道的事,至少在那个时候,中国还不是冤大头。有的人别有用心,不希望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经如此的强大,我们大汉人,从来就不是羊。


            8楼2013-01-21 21:09
            收起回复
              现在有很多人不遗余力的黑明,只是害怕我们崛起,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恐惧的,一旦我们崛起了,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


              9楼2013-01-21 21:13
              收起回复
                大明V5


                IP属地:江西10楼2013-01-22 02:39
                回复
                  呵呵:)这个观点我还是看锦衣夜行看到的呢:)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1-22 02:49
                  回复
                    给力!


                    IP属地:重庆12楼2013-01-22 05:27
                    回复

                      大明帝国威武


                      13楼2013-01-22 06:54
                      回复
                        永乐帝在位时的20多年,史称永乐盛世,究竟是怎样的盛世呢?举个例子:史书记载当时的明朝粮仓里的粮食据说多到烂掉。。。


                        14楼2013-01-22 15:59
                        回复
                          明成祖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之后,永乐帝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15楼2013-01-22 16:01
                          回复
                            明朝当时之强远非我等可想想的,同样今日之衰也非当时士大夫可理解(估计能气得精神失常),日本历史近代改革前可谓不值一提,高丽时代日本还不是朝鲜的对手,不过日本人还是很诚实的,记得以前看大河剧平清盛里,关于宋朝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文物的仰慕都表达出来了,里面的武士都穿着破旧,贵族出行也很寒酸,这些也反映的当时日本贫穷的事实。但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这点要记住。


                            16楼2013-01-22 16:15
                            回复
                              小日本,看见大哥不能不认


                              IP属地:山东17楼2013-01-22 17: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