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故事吧 关注:62贴子:650
  • 1回复贴,共1

人民日报 《西京故事》——绽放清醒的现实主义字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京故事》——绽放清醒的现实主义
来源: 人民日报
  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现代戏创作,迄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正当阴阳难调、未老先衰之际,《西京故事》手执铁牙板,高唱“不管那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啊啊啊……”,宽音大嗓,粉墨登场。一时间,满座皆惊,面面相顾:有谁听过和看过这久违的连说带唱、既做兼打的老秦腔?有谁可以把唱词写得如此古雅,唱腔铺排得如此丰富?有谁曾在舞台上这样深切地关注过中国农民和他们的子弟进城后的命运?有谁这样用力地开掘一个民族的伦理力量,并用伟大的伦理照耀人心?《西京故事》是常山赵子龙,一马当先,不仅解秦腔这一中国古老的剧种于三秦大地正在塌陷的塬上,而且出手解救现代戏于浅薄和误读中。
  现代戏的现代性不是戴上墨镜穿裙子,现代性首先是认知上的清醒,是对于文明转型期人类处境和复杂人性的艺术呈现。城与乡、穷与富、正与邪、男与女……滋滋发展的矛盾和极致压力,沉重地压在为供儿女读书进城打工的前民办教师罗天福的脊梁上。这是中国社会的现实窘境,也是复杂人性的普遍无奈。《西京故事》高明在于揭示了矛盾,也揭示了人之为人的伟大人性中的善和韧永恒对抗着结伴而至的厄运和无常,人具有强大的精神自救和修复能力。
  恩格斯说:“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舞台是精致艺术的展厅,《西京故事》鼓起思想的风帆,借由舞台人物的手、眼、身、法、步,回归秦腔本体,一点点地扩散、传播,改变着人心的方向。虽然这部戏的“田园牧歌”部分稍嫌图解,“大成若缺”,我愿意把这个成语送给《西京故事》。每一个走出剧场的人,都在沉默。我,由此看到了戏剧的力量。


IP属地:陕西1楼2013-01-21 17:26回复
    现代戏的楷模啊


    来自贴吧神器2楼2013-01-22 1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