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 章 拳 坛 独 步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我国的大部分国土之后,又筹划在东京召开“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在他们看来,大日本帝国不但要在军事上称霸于亚洲,还要在最能显示国威国力和民族精神的武术上一占高枝。而中国人,向来被认为是“东亚病夫”,堪堪病弱之体,怎禁得起东洋拳的一击!
汪精卫政府组织了以马良为首的代表团乘轮船前往。主子一声令下,奴才怎敢不听?
代表团的名单里有王芗斋。
伪新民会顾问武田熙,特邀王芗斋出席这次比武大会。
王芗斋托病谢之。
他对弟子们说:“现在正是抗战时期,去的又是儿皇帝的代表团,我不能去。”
但是他告诉日方:欢迎日本拳界派人来中国切磋拳技。
果然,这次“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鸣鼓收兵之后不久,一位日本的大力士就前来中国寻访王芗斋来了。
他不是泽井健一,而叫八田。
八田是日本著名技击家和八段柔道名家。他正值年富力强,且天生神力。四五百斤重的巨石,双手轻轻一端,即可离地三尺,并能在庭院之中绕上几圈,然后再将巨石轻轻放下,脸不变色,气不涌出。人皆骇之。
八田生来得天独厚,长得胸宽背厚,膀大腰圆,眼含凶光,一副凶狠模样,乍看犹如寺庙中的恶神。
在这次“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上,八田连连击败东南亚各国拳击高手,称雄一时。消息传出,东南亚各国都知道日本出了一个力大如神的八田。有些屈服于日寇统治的人们甚至认为,大日本帝国国运亨通,武运长久,正是出能人的时代啊!
八田来到了北京。他的眼中早就盯着王芗斋这个名字了。为了显示大日本帝国的气派,他决定先礼后兵。
一封书信和请贴寄到了北京隆福寺西口弓弦胡同六号。信中邀请王芗斋在北京东安市场的“吉士林”西餐馆会面。
王芗斋读罢来信,轻蔑地一笑。他把请贴扔到了茶几上。
不去!
他从古玩架上拿起一件友人赠送的战国矛,细细地把玩儿。这是一件珍贵的出土文物。青铜色的矛身上,斑驳陆离地裹着一层锈迹。握在手里,沉甸甸地,没有剑锋,没有寒光。有的只是一个谜,一段埋没得太久而鲜为人知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谁能解开这个谜?
国术大师把矛握在手中,轻轻地舞了两回。1928年在杭州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时,他曾在大会上表演了游龙、惊蛇、挥浪、白鹤等古典舞蹈。其起似蛟龙挟浪奔行,落似雾里伏豹蹈匿,蛇惊猫步,鹤落鹰潜,静若处子,动似脱兔,柔若无骨,炸似惊雷,使同道及观众大开眼界。这些古典舞蹈实际上就是古典武术的艺术化。记得那时候他曾当场吟过一首诗。此时,蓦然想起那首诗,他的激情立时把胸膛充填得满满当当的了。“身动飞浪舞,意力水面行,”王芗斋摆臂扭身,提腿跃步。“游龙白鹤戏,含笑似惊蛇。”他舞动战国矛,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曲线。“肌肉含动力,神存骨起棱,”国术大师转身一个飞脚,又稳稳地落地。他忍不住放声吟诵出来:“风云吐华月,豪气贯日虹!”
一首诗吟诵已毕,他挥动着古矛,正要继续舞下去,那高举的手臂却在半空停住了。
他的目光又一次扫向请贴。
八田?这是个什么人呢?王芗斋还不知道八田在拳术上的大名。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来者不善。敢来找大成拳宗师的,十有八九是比武的事。
去吧。一个念头突然从他的心底涌出。去会一会这个八田,不能让他把我中国人小瞧了!
他高举战国矛,猛地向前一剌,仿佛面前站着一个凶恶的敌人。
在约定的日子,王芗斋穿一件旧布中式长衫,足蹬天津千层底布鞋,坐了一辆人力车,来到了东安市场。
老远老远的,就看见了“吉士林”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乃是国内名书法家所书,字划虽简,功力却深厚无比,真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势。
“吉士林”是一家欧洲风格的西餐馆,一些知名人士商谈要事常来此地。这里虽地处繁华热闹的东安市场,却是个闹中取静、乱处寻幽的所在。整个餐馆充满了浓郁的欧洲田园风味。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我国的大部分国土之后,又筹划在东京召开“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在他们看来,大日本帝国不但要在军事上称霸于亚洲,还要在最能显示国威国力和民族精神的武术上一占高枝。而中国人,向来被认为是“东亚病夫”,堪堪病弱之体,怎禁得起东洋拳的一击!
汪精卫政府组织了以马良为首的代表团乘轮船前往。主子一声令下,奴才怎敢不听?
代表团的名单里有王芗斋。
伪新民会顾问武田熙,特邀王芗斋出席这次比武大会。
王芗斋托病谢之。
他对弟子们说:“现在正是抗战时期,去的又是儿皇帝的代表团,我不能去。”
但是他告诉日方:欢迎日本拳界派人来中国切磋拳技。
果然,这次“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鸣鼓收兵之后不久,一位日本的大力士就前来中国寻访王芗斋来了。
他不是泽井健一,而叫八田。
八田是日本著名技击家和八段柔道名家。他正值年富力强,且天生神力。四五百斤重的巨石,双手轻轻一端,即可离地三尺,并能在庭院之中绕上几圈,然后再将巨石轻轻放下,脸不变色,气不涌出。人皆骇之。
八田生来得天独厚,长得胸宽背厚,膀大腰圆,眼含凶光,一副凶狠模样,乍看犹如寺庙中的恶神。
在这次“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上,八田连连击败东南亚各国拳击高手,称雄一时。消息传出,东南亚各国都知道日本出了一个力大如神的八田。有些屈服于日寇统治的人们甚至认为,大日本帝国国运亨通,武运长久,正是出能人的时代啊!
八田来到了北京。他的眼中早就盯着王芗斋这个名字了。为了显示大日本帝国的气派,他决定先礼后兵。
一封书信和请贴寄到了北京隆福寺西口弓弦胡同六号。信中邀请王芗斋在北京东安市场的“吉士林”西餐馆会面。
王芗斋读罢来信,轻蔑地一笑。他把请贴扔到了茶几上。
不去!
他从古玩架上拿起一件友人赠送的战国矛,细细地把玩儿。这是一件珍贵的出土文物。青铜色的矛身上,斑驳陆离地裹着一层锈迹。握在手里,沉甸甸地,没有剑锋,没有寒光。有的只是一个谜,一段埋没得太久而鲜为人知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谁能解开这个谜?
国术大师把矛握在手中,轻轻地舞了两回。1928年在杭州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时,他曾在大会上表演了游龙、惊蛇、挥浪、白鹤等古典舞蹈。其起似蛟龙挟浪奔行,落似雾里伏豹蹈匿,蛇惊猫步,鹤落鹰潜,静若处子,动似脱兔,柔若无骨,炸似惊雷,使同道及观众大开眼界。这些古典舞蹈实际上就是古典武术的艺术化。记得那时候他曾当场吟过一首诗。此时,蓦然想起那首诗,他的激情立时把胸膛充填得满满当当的了。“身动飞浪舞,意力水面行,”王芗斋摆臂扭身,提腿跃步。“游龙白鹤戏,含笑似惊蛇。”他舞动战国矛,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曲线。“肌肉含动力,神存骨起棱,”国术大师转身一个飞脚,又稳稳地落地。他忍不住放声吟诵出来:“风云吐华月,豪气贯日虹!”
一首诗吟诵已毕,他挥动着古矛,正要继续舞下去,那高举的手臂却在半空停住了。
他的目光又一次扫向请贴。
八田?这是个什么人呢?王芗斋还不知道八田在拳术上的大名。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来者不善。敢来找大成拳宗师的,十有八九是比武的事。
去吧。一个念头突然从他的心底涌出。去会一会这个八田,不能让他把我中国人小瞧了!
他高举战国矛,猛地向前一剌,仿佛面前站着一个凶恶的敌人。
在约定的日子,王芗斋穿一件旧布中式长衫,足蹬天津千层底布鞋,坐了一辆人力车,来到了东安市场。
老远老远的,就看见了“吉士林”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乃是国内名书法家所书,字划虽简,功力却深厚无比,真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势。
“吉士林”是一家欧洲风格的西餐馆,一些知名人士商谈要事常来此地。这里虽地处繁华热闹的东安市场,却是个闹中取静、乱处寻幽的所在。整个餐馆充满了浓郁的欧洲田园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