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一年四季在外面奔波,倒也混个自由,还能偶尔游山玩水,比在家下地干活挣工分要好,只是养蜂的日子,酸甜苦辣的滋味也只有父亲自己知道。
于是在外奔波了5年之后,伴随着我姐姐的出生,顾家的父亲便不再跟着潮流去远方追花酿蜜,只是在家等花期来得时侯采一点,这样每年的收成也变得不稳定,后来父亲便跟人学了木匠,一边做木工,一边照料着十几箱蜜蜂(恰巧生产队解散,土地承包到户,生产队的蜜蜂也卖给了养蜂的爸爸和另外一位爷爷)
直到97年,那会我已经上小学了,父亲才又一次开始了奔波之路。80年代养蜂人转场都用火车,后来逐渐都改用汽车了,这也导致了相对较高的路费。
为了缩小成本,减小风险,父亲便只在春天去潍坊坊子和寒亭一带采油菜蜜,采完油菜再到青州东部采集槐花蜜,最后到家采山花蜜,可好景不长,02年左右,潍坊的油菜种植面积大幅减小,没有再去那里的必要了。不得已,父亲便转场到安徽全椒一带,直到08年。父亲去安徽一般都是在正月初或者腊月下旬,因为这时候去能够在那边繁殖蜂群顺便采集油菜蜜,一直到五月初,这时候蜂群已经发展起来,同时山东青州这边槐花开放,父亲便带着蜜蜂回来。
但08年初南方的雪灾封路,挡住了正在高速公路上的运蜂车(司机不等人啊),不得已,父亲便在高速公路上把蜂箱,帐篷等家什卸下来,直到高速路重新开通,另外联系了一辆车才到的安徽全椒。父亲上了年纪,不愿再年年折腾,接下来的几年便没有再出发。可这两年糖价涨的厉害,从08年得2000多一吨疯涨到七八千元一吨,在家的话开春喂饲料繁殖蜂群成本太高,收成不好的话白干一年不赔本就挺好,父亲又不愿舍弃养了30多年的蜜蜂,于是又一次的踏上了南去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