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粉红兔吧 关注:14贴子:2,671
  • 5回复贴,共1

明月进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7-06-10 11:56回复
    接上



    可以说,前七话地狱少女从不同角度揭发了这个社会的险恶,然而这并不是全部,从第八话开始,登场的人物柴田一是展开了故事的一条线索。这名为资产阶级统治者服务的新闻工作者在得知地狱少女的存在感到了恐慌。这一方面是由于他本身的服务对象,造成了他的阶级局限性,无法认识到地狱少女作为无助的社会地层人民最后的希望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他却不属于资产阶级阵营本身,甚至在早年也因为社会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即便如此,特殊的职业属性却使得他从一开始就对于地狱少女的否认态度坚决而明确,他一再试图通过“报仇不能解决问题”的观点来麻痹受剥削、受压迫人们的精神,将忍耐思想灌输给身边的人们。而他自己也是身先士卒,处处追查地狱少女的行踪。

      柴田つぐみ作为柴田一的女儿,拥有与地狱少女沟通的能力,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柴女有着她纯洁的心灵和善恶分明的世界观。然而生长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之下,却难免受到其父的影响。柴女的存在,为整个故事中波折的矛盾与压抑的情绪提供了极好的视角。从一个正逐渐被社会所扭曲的儿童眼中去看丑恶的现象被带入了作者想象中的地狱,正反应了作者矛盾的心理——可以说,柴女的角度,就是作者的角度,柴女的老子就是作者的老子。生长于黑暗的社会制度之中却无法作为,只能用这种间接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不满。虽然显得无力,却满是血泪的鲜明。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指出:“他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学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不单单是残酷的社会,动画对于在社会矛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生产资料的血腥争夺也进行了批判。如第十四话中,出身贫农的女孩桐野的父亲和代表了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村长产生的矛盾,反应了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封建残留势力依然强大,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关系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无数的被统治者为了获得解放,不得不把最后的希望投向地狱少女,而他们的代价,则是死后堕入地狱——这对资产阶级统治者所宣扬的安心接受他们的统治就可以上天堂的谎言是多么辛辣而无情的嘲讽!这样矛盾的世界观注定了在落后的社会制度下人们悲惨的处境,即使是浪漫主义的结尾,也同样是凄凉而没有未来的。

      在二十集时,出现了代表统治者利益的地狱少年。这名狂妄自大性格残忍的人物代表了统治者所特有的特征。一方面对善良弱小的劳动人民进行无情的嘲弄,另一方面却试图挑战地狱少女的地位——那个为广大下层人民寻找平衡点的自由战士。当然最后这种跳梁小丑似的人物卑劣的反革命行为最后在红绳被解开的一瞬间难逃失败的命运。

      故事在第二十四集时进入了高潮。作者一反之间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将刀锋一转指向了吃人的封建迷信制度。这反应了作者极高的思想觉悟和与落后腐朽斗争到底的精神。柴田家的祖先所在的村庄为了丰收,不去自己努力开发新的耕种技术和生产工具,竟然把希望寄托在牛鬼蛇身之上,不惜每年以鲜嫩可口的小萝莉进贡,这种愚昧到渣的行为远不如把萝莉进贡给最后的使徒来得有效。对于自然科学的无知和愚蠢的崇拜,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这十分准确地反应了在旧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来自于统治者的奴化教育,以及低下的生产力。而柴田一的祖先柴田仙太郎,作为一个还抱有良知的孩子,并没有被大人们的愚昧冲昏头脑,而是试图拯救孤立无援的阎魔爱。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一个儿童无法改变他的时代,最终命运仍然被迷信所注定,走向了哀婉的结局。

      然而地狱少女最终也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将愤怒转移到柴田父女身上。无奈,地狱少女也是人,而且并不是坚强的阶级战士,她没有很强的政治觉悟和先进的斗争经验,而是象个孩子一样将过去的怨恨过分的爆发了出来。这样的安排,事实上是宣告了作者的浪漫主义幻想的破灭——在黑暗中,是没有真正能为了弱者的利益洗雪屈辱的理想人物的。即使是地狱少女,也无法逃脱厄运。

      到这里,有关地狱少女的故事也差不多快画上一个句号了。虽然作者为我们展示了理性又富有正义感的剧情,可是作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成长的动画监督,他无法拜托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正如近代历史上大多数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样,他依然彷徨着不知所措,而故事中带有强烈的软弱感和迷信色彩也为这部动画添上了不算光彩的一笔。

      但无论如何,《地狱少女》作为一部批判了落后事物,反应了有理想的资产阶级新兴作家对于平等和自由的向往的动画作品,所表现出的对水深火热中的普通民众的关爱、对残酷无情的现实世界的唾弃和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思,都是具有很重要的进步意义的。


    7楼2007-06-10 12:00
    回复
      接上





      动漫今日评——日本动漫的文化中立

       日本动漫这些年成功的打入了中国、美国等大市场,甚至打入了欧洲这一有着强烈文化自恋的市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其文化中立的创作理念。这和我们所通常宣称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理念大相径庭,日本笃信的是“只有中立的才是世界的”。

       候是日本的,有时候甚至是外太空的。不断变换的场景消除了文化隔阂,而外太空世界对整个人类来说又是个大一统话题。日本动漫巧妙地排除了世界各国文化保护主义的干扰,开辟了很多独特的中立文化的现象——比如最近特别流行的“萌文化”。“萌文化”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各种文化都能相对接受的中立文化,它既不是大和文化,也不是中华文明、玛雅文明、埃及文明,它基于青年人的某种母性情怀、童年留恋以及心理异变产生的一种时尚的中立的文化。文化中立的另一个表现是“他者”的旁观视角。日本动漫很少特别客观地去讲述某个经典故事,总是予以改编,虽然有时候这种改编是相当出格的,但它一直是作者站在局外的某种旁观感受。即使在描述日本自身的时候,你也会感到其描述或许不代表日本人的立场,而只是作者的一种价值观而已,和日本人对其他国家的描述无异。这样一来,人们就放松了对日本动漫文化侵略的警戒。事实上,日本之所以要走文化中立的道路,就是源于“二战”失败后的某种心理顾忌。亚洲曾受其殖民的国家对日本文化有着天然的排斥,日本想要继续进行文化的后殖民,必须要走文化中立的道路。显然中国、台湾、韩国都中计并且上钩了。这种文化后殖民的最大危害,虽不是直接的让人们对日本文化有强烈的崇拜感(虽然这种趋势也相当严重了),但却让人们深深陷入日本式创意和想象的模具里无法自拔。它,抑制了其他国家的创造力。


      8楼2007-06-10 12:01
      回复

          在二十集时,出现了代表统治者利益的地狱少年。这名狂妄自大性格残忍的人物代表了统治者所特有的特征。一方面对善良弱小的劳动人民进行无情的嘲弄,另一方面却试图挑战地狱少女的地位——那个为广大下层人民寻找平衡点的自由战士。当然最后这种跳梁小丑似的人物卑劣的反革命行为最后在红绳被解开的一瞬间难逃失败的命运。

          故事在第二十四集时进入了高潮。作者一反之间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将刀锋一转指向了吃人的封建迷信制度。这反应了作者极高的思想觉悟和与落后腐朽斗争到底的精神。柴田家的祖先所在的村庄为了丰收,不去自己努力开发新的耕种技术和生产工具,竟然把希望寄托在牛鬼蛇身之上,不惜每年以鲜嫩可口的小萝莉进贡,这种愚昧到渣的行为远不如把萝莉进贡给最后的使徒来得有效。对于自然科学的无知和愚蠢的崇拜,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这十分准确地反应了在旧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来自于统治者的奴化教育,以及低下的生产力。而柴田一的祖先柴田仙太郎,作为一个还抱有良知的孩子,并没有被大人们的愚昧冲昏头脑,而是试图拯救孤立无援的阎魔爱。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一个儿童无法改变他的时代,最终命运仍然被迷信所注定,走向了哀婉的结局。

          然而地狱少女最终也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将愤怒转移到柴田父女身上。无奈,地狱少女也是人,而且并不是坚强的阶级战士,她没有很强的政治觉悟和先进的斗争经验,而是象个孩子一样将过去的怨恨过分的爆发了出来。这样的安排,事实上是宣告了作者的浪漫主义幻想的破灭——在黑暗中,是没有真正能为了弱者的利益洗雪屈辱的理想人物的。即使是地狱少女,也无法逃脱厄运。

          到这里,有关地狱少女的故事也差不多快画上一个句号了。虽然作者为我们展示了理性又富有正义感的剧情,可是作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成长的动画监督,他无法拜托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正如近代历史上大多数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样,他依然彷徨着不知所措,而故事中带有强烈的软弱感和迷信色彩也为这部动画添上了不算光彩的一笔。

          但无论如何,《地狱少女》作为一部批判了落后事物,反应了有理想的资产阶级新兴作家对于平等和自由的向往的动画作品,所表现出的对水深火热中的普通民众的关爱、对残酷无情的现实世界的唾弃和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思,都是具有很重要的进步意义的。
         
         动漫今日评——日本动漫的文化中立

         日本动漫这些年成功的打入了中国、美国等大市场,甚至打入了欧洲这一有着强烈文化自恋的市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其文化中立的创作理念。这和我们所通常宣称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理念大相径庭,日本笃信的是“只有中立的才是世界的”。

         候是日本的,有时候甚至是外太空的。不断变换的场景消除了文化隔阂,而外太空世界对整个人类来说又是个大一统话题。日本动漫巧妙地排除了世界各国文化保护主义的干扰,开辟了很多独特的中立文化的现象——比如最近特别流行的“萌文化”。“萌文化”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各种文化都能相对接受的中立文化,它既不是大和文化,也不是中华文明、玛雅文明、埃及文明,它基于青年人的某种母性情怀、童年留恋以及心理异变产生的一种时尚的中立的文化。文化中立的另一个表现是“他者”的旁观视角。日本动漫很少特别客观地去讲述某个经典故事,总是予以改编,虽然有时候这种改编是相当出格的,但它一直是作者站在局外的某种旁观感受。即使在描述日本自身的时候,你也会感到其描述或许不代表日本人的立场,而只是作者的一种价值观而已,和日本人对其他国家的描述无异。这样一来,人们就放松了对日本动漫文化侵略的警戒。事实上,日本之所以要走文化中立的道路,就是源于“二战”失败后的某种心理顾忌。亚洲曾受其殖民的国家对日本文化有着天然的排斥,日本想要继续进行文化的后殖民,必须要走文化中立的道路。显然中国、台湾、韩国都中计并且上钩了。这种文化后殖民的最大危害,虽不是直接的让人们对日本文化有强烈的崇拜感(虽然这种趋势也相当严重了),但却让人们深深陷入日本式创意和想象的模具里无法自拔。它,抑制了其他国家的创造力。


        13楼2007-06-10 13:41
        回复
          • 211.136.15.*
          动漫观后感额..――?


          14楼2007-06-14 19:49
          回复
            好神奇~


            15楼2007-07-13 1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