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淄博市,山东省最长的内陆河沂河发源于此,沂源因此而得名。沂源县是山东古人类发源地、山东屋脊生态高地、中国北方溶洞之乡和牛郎织女之乡。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称: 沂源县
外文名称: Yiyuan County
所属地区: 山东省淄博市
下辖地区: 南麻镇,鲁村镇,土门镇,悦庄镇
政府驻地: 南麻镇
电话区号: 0533
邮政区码: 256100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中部,淄博市南端
面积: 1635.66平方公里
人口: 55.37万(2003年底)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溶洞群,牛郎织女风景区,唐山摩崖石刻
所获荣誉: 全国绿化模范县
所获荣誉: 国家园林县城
所获荣誉: 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1944年建县,原属临沂地区,1990年划归淄博市管辖。县域东西长55.6公里,
沂源县风光(20张)南北宽52.2公里,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辖11个镇。 济青高速南线在沂源县设有4个服务区和出口。2010年底,根据淄博市统计局、淄博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淄博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沂源县户籍人口为56.19万人。男女性别比103:100。人口出生率9.5‰,死亡率5.8‰ 。有少数民族7个,共计3200人。1990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稳定局势、发展经济两大任务,弘扬沂蒙精神,贯彻淄博精神,苦干实干,开拓进取, 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8310万元,比上年增长9.1%; 国民收入达到483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同1985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9.4%,国民收入增长56.1%,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8倍。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县以治山、治水、改土、修路、造林为重点,大搞山水村田路综合治理,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 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90年,全县社会农村总产值达到。73501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业总产值达到37195万元, 比上年增长4.77%。农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林、牧、副、渔各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大。 年内,林业产值达3311万元,牧业产值达到14583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23.5%和34.6%。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4.82万吨,单产达到387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23.6%;花椒产量仍居全国各县之首;水果总产38627吨,比上年增加2536吨;蚕茧总产742吨,增加116吨;黄烟总产7414吨,增加173吨。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元,比上年增加56元。全县又有29个村、1.2万口人跨过了“温饱线”。 工业生产稳定发展。1990年,在市场疲软、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严峻形势下,全县采取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重点企业,大力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大搞企业内部挖潜,加强信息网络等措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1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5.04%,其中县属工业24183万元,增长15.68%;乡镇工业3850万元, 增长6.09%;村及村以下工业13316万元,增长16.73%。全县工业实现利税4947.32万元,比上年下降8.66%, 其中县属工业2832.32万元, 下降15.13%; 乡镇工业256万元,增长0.79%;村及村以下工业1859万元,增长4.29%。全县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6600万元,比上年增长5.59%,其中县属工业实现30260万元,增长1.92%;乡镇工业实现2845万元,增长12.52%;村及村以下工业实现13494万元,增长20.8%。全年开发新产品7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61%;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6.7%。[1] 1997年底, 沂源县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7亿 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21.78%、30.43%。全 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 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增长95.7%;实现外贸出口创汇总额880 万美元, 增长8.34%;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986万元, 地方财政支出12169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0.27%、 10.8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元、225元。 199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增加值3.3亿元。全年粮食总产119426吨,比上年减 少33574吨, 蔬菜总产98750吨,水果总产88654吨。猪肉总产25600吨,牛羊肉总产3150吨,牛羊奶总产585吨,禽 蛋总产1500吨,禽肉总产2460吨,水产品总产254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40吨、500吨、459吨、397吨、-140吨、 343吨。种植业生产重点逐渐向经济作物和经济园林生产转移。1997年粮田面积为29.7万亩,比上年减少2.33万亩; 经济作物及果园面积36.7万亩,比上年增加2.7万亩。经济作物收入6905万元,经济园林收入12654万元,分别比上 年增加15%、 67.74%。畜牧业生产出现非农户和农户规模生产,1997年全县非农户、农户畜牧业规模生产分别达 到13家、43户,共养牛241头、猪3339头、羊456只,禽38499只。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称: 沂源县
外文名称: Yiyuan County
所属地区: 山东省淄博市
下辖地区: 南麻镇,鲁村镇,土门镇,悦庄镇
政府驻地: 南麻镇
电话区号: 0533
邮政区码: 256100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中部,淄博市南端
面积: 1635.66平方公里
人口: 55.37万(2003年底)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溶洞群,牛郎织女风景区,唐山摩崖石刻
所获荣誉: 全国绿化模范县
所获荣誉: 国家园林县城
所获荣誉: 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1944年建县,原属临沂地区,1990年划归淄博市管辖。县域东西长55.6公里,
沂源县风光(20张)南北宽52.2公里,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辖11个镇。 济青高速南线在沂源县设有4个服务区和出口。2010年底,根据淄博市统计局、淄博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淄博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沂源县户籍人口为56.19万人。男女性别比103:100。人口出生率9.5‰,死亡率5.8‰ 。有少数民族7个,共计3200人。1990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稳定局势、发展经济两大任务,弘扬沂蒙精神,贯彻淄博精神,苦干实干,开拓进取, 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8310万元,比上年增长9.1%; 国民收入达到483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同1985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9.4%,国民收入增长56.1%,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8倍。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县以治山、治水、改土、修路、造林为重点,大搞山水村田路综合治理,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 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90年,全县社会农村总产值达到。73501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业总产值达到37195万元, 比上年增长4.77%。农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林、牧、副、渔各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大。 年内,林业产值达3311万元,牧业产值达到14583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23.5%和34.6%。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4.82万吨,单产达到387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23.6%;花椒产量仍居全国各县之首;水果总产38627吨,比上年增加2536吨;蚕茧总产742吨,增加116吨;黄烟总产7414吨,增加173吨。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元,比上年增加56元。全县又有29个村、1.2万口人跨过了“温饱线”。 工业生产稳定发展。1990年,在市场疲软、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严峻形势下,全县采取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重点企业,大力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大搞企业内部挖潜,加强信息网络等措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1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5.04%,其中县属工业24183万元,增长15.68%;乡镇工业3850万元, 增长6.09%;村及村以下工业13316万元,增长16.73%。全县工业实现利税4947.32万元,比上年下降8.66%, 其中县属工业2832.32万元, 下降15.13%; 乡镇工业256万元,增长0.79%;村及村以下工业1859万元,增长4.29%。全县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6600万元,比上年增长5.59%,其中县属工业实现30260万元,增长1.92%;乡镇工业实现2845万元,增长12.52%;村及村以下工业实现13494万元,增长20.8%。全年开发新产品7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61%;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6.7%。[1] 1997年底, 沂源县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7亿 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21.78%、30.43%。全 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 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增长95.7%;实现外贸出口创汇总额880 万美元, 增长8.34%;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986万元, 地方财政支出12169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0.27%、 10.8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元、225元。 199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增加值3.3亿元。全年粮食总产119426吨,比上年减 少33574吨, 蔬菜总产98750吨,水果总产88654吨。猪肉总产25600吨,牛羊肉总产3150吨,牛羊奶总产585吨,禽 蛋总产1500吨,禽肉总产2460吨,水产品总产254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40吨、500吨、459吨、397吨、-140吨、 343吨。种植业生产重点逐渐向经济作物和经济园林生产转移。1997年粮田面积为29.7万亩,比上年减少2.33万亩; 经济作物及果园面积36.7万亩,比上年增加2.7万亩。经济作物收入6905万元,经济园林收入12654万元,分别比上 年增加15%、 67.74%。畜牧业生产出现非农户和农户规模生产,1997年全县非农户、农户畜牧业规模生产分别达 到13家、43户,共养牛241头、猪3339头、羊456只,禽38499只。
![](http://hiphotos.baidu.com/%D2%CA%D4%B4%B0%D7%B8%EB/pic/item/4aa3cf0028381f308f8ea11ca9014c086f06f001.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