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盟会吧 关注:92贴子:952
  • 8回复贴,共1

中华姓氏分布--顾姓迁徙分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顾姓-迁徙分布
从四千多年前开始,顾氏族人就主要繁衍迁徙于今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一带。他们的先祖为越王勾践。自三国顾氏崛起,直至隋、唐两朝,顾氏就一直是中国江东四大姓之一。唐朝以后,顾氏仍是江苏、浙江两地一个有名望的大姓,尤其是江苏一带。因此,顾氏历代名人多出自南方,而且世代繁衍,逐渐遍布全国各地。
顾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发源于浙江省境的会稽地区(今浙江绍兴),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在台湾省则未列入前一百大姓,现今人口约二百八十三万余,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


1楼2013-01-30 04:55回复

    东晋时期:
    在各类史料里有迹可寻的顾氏后裔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支:
    顾显、顾荣,这两支都是顾雍的曾孙;
    顾和,他是顾徽的四世孙;
    顾众,是顾悌之孙。这四支都是顾向的嫡系后代。


    7楼2013-01-30 05:02
    回复

      南朝时期:
      东晋末年,由于司马家族腐败,以及世族势力过大,特权阶级与国家之间的冲突日趋激烈。由于世族的政治特权,他们的子孙世袭清闲高贵的文职,原来政治世家所具有的优势逐渐退化;另外一方面,寒族出身的官僚则逐渐掌握军权,势力开始超过世族。
      北府军是当时东晋一支最精锐的武装力量,自从淝水之战后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北府军将领刘裕出身低微,但是却极富才干,此时掌握了军队的领导权。刘裕先后以武力消灭了南燕、后秦等政权以及内部的竞争者,控制了朝政并取代晋建立了宋。此后的南方政权在近一百七十年里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虽然世族名义上地位仍然很高,但是政权却实际掌握在寒族地主官僚与将领的手里。


      8楼2013-01-30 05:02
      回复

        隋唐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这一阶段,中国的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黄河流域,但是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向南转移了。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唐朝之所以在历经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之后统治仍然可以延续下去,经济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王朝还可以得到南方的经济支持。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科举取士取代了以前的依靠门第选官的制度。
        由于隋唐以后统一王朝的科举选官制度,作为文化昌盛的大姓,顾氏族人很多成员都进入政界,四处为官,举家跟随;加上顾氏人口繁衍,吴地土地狭小,因此从顾野王之后开始,顾氏逐渐分布到其他地方。大致情况是:隋朝顾彪一系迁居余杭(今天浙江省杭州),唐朝顾少连一支携祖先宗祠迁徙到洛阳;夏南后人的一支迁居盐官(今属上海市金山县);鸿南的一支迁居润州(今镇江)……五代以后顾氏就散居各地,已经难以一一考实了。但是吴地的顾氏族人始终最多、最集中,苏州地区作为顾氏根据地的情况一直未变。
        唐高祖、唐太宗父子自太原起兵后,消灭了隋朝的残余以及各路诸侯,建立了唐朝,唐朝时期显赫的顾氏宗族基本都是顾野王铜坑系的后人。
        唐以后,由于官职调迁,避兵火之乱等原因,顾姓不断地向南北各地播迁。


        9楼2013-01-30 05:03
        回复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是顾氏历史发展的低潮,其主要支系有:会稽顾氏、太兴顾氏等顾氏族人,在宋、元时期的迁徙活动见于家谱记载的还有一些。


          10楼2013-01-30 05:03
          回复

            ⑴满族:
            来自满族一支顾氏,据史籍《清通志•氏族略》记载,清礼部尚书顾八代,“本姓伊尔根觉罗氏,自八代始,子孙以顾为氏”。
            顾八代,字文起,本来是满族的伊尔根觉罗氏,属于满洲镶黄旗。其父顾纳禅,服事于清皇太极和顺治朝。人关前,顾纳禅在进攻大同明军时,因为作战勇敢,被赐号“巴图鲁”(意为勇士),授予世袭牛录章京之职。不久升为甲喇额真。顺治初年,清军人关后,顾纳禅参加了清军平定陕西、湖南、江南、浙江的军事行动,晋升为三等阿达哈哈番。顾纳禅有子数人,其中顾苏袭父爵,进二等阿达哈哈番。
            顾八代是顾纳禅的次子。年轻时任侠重义,喜欢读书,善于骑射。因为其出身成年后被选人作为护军。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顾八代从征云南有功,被授予户部笔帖式一职,不久又因为长兄顾苏及兄子顾佛岳相继去世,长房绝嗣,由顾八代袭世职,改任吏部郎中。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清康熙帝考核旗人官员,顾八代名列第一,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后来,明降将吴三桂起兵反叛,攻陷湖南,并派遣其部属掳掠两广地区。镇南将军莽依图从江西下广东,在韶州驻防。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皇帝命顾八代传令莽依图收复广西,此后顾八代就留在莽依图军内,跟随他征战广西。清广西巡抚傅弘烈为吴三桂部将吴世琮所败,莽依图引兵与他会师。顾八代奉命巡查军营,提醒上司结营阵法散乱,如果敌至就会前后不能相应。果然吴世琮偷袭,清军再败,只好退回梧州驻守。吴世琮采追,清军反击,暂时退敌。
            顾八代敏锐地预感到吴世琮还会再来,命令军士加紧戒备。正逢除夕,吴世琮率军三万进袭,被顾八代所败。清康熙十七年,这一路清军反攻,与吴世琮军队相遇,不料主将莽依图病倒了,他就将指挥权交给了顾八代。顾八代于是就与副都统勒贝等渡江,与吴世琮决战;暗地里又分兵迂回敌后方,在击破敌军左翼后合围了他们的右翼。结果吴世琮大败,仅率残部溃围而出。顾八代派遣精骑追击,吴世琮走投无路,只能自杀。于是清军进攻吴三桂据守的南宁,吴军将领马承(广阴)与吴三桂军会合,军队号称十万,凭险与清军对阵。面对顽强的敌人,清军诸将有些畏惧。战斗开始后,顾八代奋勇争先,鼓励诸将死战,终于击败了吴三桂。
            清康熙十八年,朝廷考察官员政绩,顾八代因为战功卓著被评为优秀;但是大学士索额图不喜欢顾八代,在对他的评语中写了“浮躁”两字,因而被免职。只是因为莽依图据理力争才保住他的官职。次年,莽依图死于军中,顾八代改随平南大将军赉塔征讨云南。在战役开始前,顾八代认为应该先攻取城外制高点取得优势后再行决战。主帅听从了,用顾八代策,取得了胜利。班师后,顾八代被授予侍讲学士的职务。
            清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命令顾八代值守上书房,又升任礼部侍郎;五年后又成为礼部尚书。后来因为得罪皇帝,免去了他的尚书但是仍留值上书房。清康熙三十七年,顾八代因为患病要求退休。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顾八代去世。
            顾八代值守上书房时,后来的雍正皇帝曾经跟随他学习。顾八代死后,因为平时很廉洁竟然穷得无钱殓葬,当时还没有即位的雍正亲临祭奠,并为他料理了后事。雍正四年,下诏恢复他的荣誉和头衔,加太傅,谥号文端;又因为他清贫,赏赐顾八代的后人大量财物。雍正八年修建贤良祠时,满族大臣人祀者有五人,顾八代排列第三。顾八代之子顾俨继承父职,从参领官一直当到副都统。顾八代的孙子顾琮在清国史里有传。
            从顾八代开始,满族镶黄旗的伊尔根觉罗氏这一支改姓顾氏,顾八代父兄所姓为后来追认。满族顾氏族人在后来的迁徙分布,由于资料较少,有待进一步考证。


            12楼2013-01-30 05:05
            回复

              ⑵裕固族: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是主要聚居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的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另外有部分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使用多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也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其本族的历史主要通过民间史料流传。
              根据有关资料,裕固族有自己的姓氏,其中就有顾勒都斯。此姓后来在用汉字写定时就取第一字的谐音,就成了顾氏。由于裕固族顾氏得姓较晚,又缺乏文献史料,所以这一支顾氏族人的源流与分布已经难以考证了。


              13楼2013-01-30 05:05
              回复

                明初洪武年间,顾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有资料表明,明代中叶时,顾姓不仅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
                明末至清中叶时,有闽粤之顾姓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


                15楼2013-01-30 05:07
                回复
                  综观顾氏家族史,从古至今,顾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一直在今江苏、浙江一带。
                  如今,顾氏族人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这两省之顾氏约占全国顾氏人口的60%左右。


                  17楼2013-01-30 0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