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满族:
来自满族一支顾氏,据史籍《清通志•氏族略》记载,清礼部尚书顾八代,“本姓伊尔根觉罗氏,自八代始,子孙以顾为氏”。
顾八代,字文起,本来是满族的伊尔根觉罗氏,属于满洲镶黄旗。其父顾纳禅,服事于清皇太极和顺治朝。人关前,顾纳禅在进攻大同明军时,因为作战勇敢,被赐号“巴图鲁”(意为勇士),授予世袭牛录章京之职。不久升为甲喇额真。顺治初年,清军人关后,顾纳禅参加了清军平定陕西、湖南、江南、浙江的军事行动,晋升为三等阿达哈哈番。顾纳禅有子数人,其中顾苏袭父爵,进二等阿达哈哈番。
顾八代是顾纳禅的次子。年轻时任侠重义,喜欢读书,善于骑射。因为其出身成年后被选人作为护军。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顾八代从征云南有功,被授予户部笔帖式一职,不久又因为长兄顾苏及兄子顾佛岳相继去世,长房绝嗣,由顾八代袭世职,改任吏部郎中。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清康熙帝考核旗人官员,顾八代名列第一,擢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后来,明降将吴三桂起兵反叛,攻陷湖南,并派遣其部属掳掠两广地区。镇南将军莽依图从江西下广东,在韶州驻防。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皇帝命顾八代传令莽依图收复广西,此后顾八代就留在莽依图军内,跟随他征战广西。清广西巡抚傅弘烈为吴三桂部将吴世琮所败,莽依图引兵与他会师。顾八代奉命巡查军营,提醒上司结营阵法散乱,如果敌至就会前后不能相应。果然吴世琮偷袭,清军再败,只好退回梧州驻守。吴世琮采追,清军反击,暂时退敌。
顾八代敏锐地预感到吴世琮还会再来,命令军士加紧戒备。正逢除夕,吴世琮率军三万进袭,被顾八代所败。清康熙十七年,这一路清军反攻,与吴世琮军队相遇,不料主将莽依图病倒了,他就将指挥权交给了顾八代。顾八代于是就与副都统勒贝等渡江,与吴世琮决战;暗地里又分兵迂回敌后方,在击破敌军左翼后合围了他们的右翼。结果吴世琮大败,仅率残部溃围而出。顾八代派遣精骑追击,吴世琮走投无路,只能自杀。于是清军进攻吴三桂据守的南宁,吴军将领马承(广阴)与吴三桂军会合,军队号称十万,凭险与清军对阵。面对顽强的敌人,清军诸将有些畏惧。战斗开始后,顾八代奋勇争先,鼓励诸将死战,终于击败了吴三桂。
清康熙十八年,朝廷考察官员政绩,顾八代因为战功卓著被评为优秀;但是大学士索额图不喜欢顾八代,在对他的评语中写了“浮躁”两字,因而被免职。只是因为莽依图据理力争才保住他的官职。次年,莽依图死于军中,顾八代改随平南大将军赉塔征讨云南。在战役开始前,顾八代认为应该先攻取城外制高点取得优势后再行决战。主帅听从了,用顾八代策,取得了胜利。班师后,顾八代被授予侍讲学士的职务。
清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命令顾八代值守上书房,又升任礼部侍郎;五年后又成为礼部尚书。后来因为得罪皇帝,免去了他的尚书但是仍留值上书房。清康熙三十七年,顾八代因为患病要求退休。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顾八代去世。
顾八代值守上书房时,后来的雍正皇帝曾经跟随他学习。顾八代死后,因为平时很廉洁竟然穷得无钱殓葬,当时还没有即位的雍正亲临祭奠,并为他料理了后事。雍正四年,下诏恢复他的荣誉和头衔,加太傅,谥号文端;又因为他清贫,赏赐顾八代的后人大量财物。雍正八年修建贤良祠时,满族大臣人祀者有五人,顾八代排列第三。顾八代之子顾俨继承父职,从参领官一直当到副都统。顾八代的孙子顾琮在清国史里有传。
从顾八代开始,满族镶黄旗的伊尔根觉罗氏这一支改姓顾氏,顾八代父兄所姓为后来追认。满族顾氏族人在后来的迁徙分布,由于资料较少,有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