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吧 关注:637贴子:4,826
  • 2回复贴,共1

【严歌苓】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贴吧神器1楼2013-01-30 22:30回复
    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等。代表作品:《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语》、《陆犯焉识》等。


    来自贴吧神器2楼2013-01-30 22:30
    回复
      “[1]有人将严歌苓与张爱玲比较,为此严歌苓说:“我很喜欢张爱玲,但是与她的经历不一样。张爱玲只会有一个。张爱玲伟大就是她把上海写成她的了,就像福克纳把他的小镇写成了福克纳的,马尔克斯把他的小城写成了马尔克斯的。而我写的上海是我自己的。我前半生戎马中国,后半生寄居海外各国,走过西藏,在山西的辽原上观望,特别是少年到青年时代,军队生活给我的烙印最深,那是人生在形成世界观的时候。”
      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在世界及中西文化解读:莫言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这个班现在应该都是在中国奋力写作的一帮作家,莫言,余华,迟子建,毕淑敏,刘震云。虹影……我们班确实是当时在中国非常artist的一帮……我非常为我的同学骄傲,非常为他自豪,因为莫言是一个天分很高也非常勤奋的作家,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就是为了写作而生的一个人,他没有二心。我记得过去有一些杂志来我们学校采访,当时让莫言写一种杂文式的东西,莫言说“除了小说以外的文字我什么都不会写的”,然后让我写我就说“好吧我写吧”。所以他是很绝对的,他写小说的那种devotion(忠诚)是非常非常绝对的,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孤注一掷和他的才分结合在一起使他今天得到了这样的成果。我觉得不管怎么样,西方和整个世界都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开始关注了,开始想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通过文学来表现的中国文化,表现的中国人的生活,他们开始耐烦了,过去他们不耐烦说你们在讲什么我们也不懂。比如说你们讲背叛,背叛是一个负面词,你们儿子去背叛老子难道是好事吗?那你们把它作为一个正面的东西来宣传。就是我们和西方的很多很传统的伦理观念不同,所以很多东西在伦理上形成了我们不能够相互同情,他们不同情我们,审美这个活动就不能够发生。所以不管怎么样,现在西方开始企图懂得中国人的生活,企图懂得中国的文化,那不仅仅是莫言的一个转机,也是整个国家的文化的形象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亮相。每次有采访问我什么什么诺贝尔奖,我就觉得我们中国现在为什么会有关注,我觉得我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已经到了你不承认是不行了,不来关注中国不来企图懂得中国是不行了,到了这样的地步。
      有人说严歌苓是最有竞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家,为此严歌苓有些按耐不住:“为什么中国有些作家老作诺贝尔梦?这就跟冲击奥斯卡奖一个道理。我觉得得奖固然不是坏事,但是得这两项奖未必都是好作品。好多好作品它没有得,相反它们都流传下来了,甚至得了奖的也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大量得奖的都没有流传下来。咱们自己在国内这样,让人家看了很笑话的。”“国外的人总觉得中国怎么总是这样,要冲进哪里,打入什么,要夺什么东西,我觉得这都不搭界的事情,大家把这事也看得很重。”“那些抱着这种目的,去讨好评奖人的,或者是好莱坞趣味的,这种编剧也好、导演也好,是很可悲的,我们若整天看着这种事情,它会不会得奖,或是怎么样,议论纷纷,本身也更可悲。因为首先把好莱坞它的奥斯卡奖变成来要求你自己的最大的准则,最大的裁判的机构,这本身就很可悲,难道你不能确定你自己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吗?你难道不能树立你自己的一个标准吗?为什么你要把裁判的尺度交给人家呢?我觉得都没有必要,这都是蛮可悲的。时间越长,我越觉得,我退出,我再也不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了。我记得《Time Magazine(时代周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就是说中国人的文坛,想得诺贝尔奖的这些作家,都是很可怜的。我看过一些几乎没有在中国文坛听说过的作家,却在国外用英语写一些比较迎合的西方口味的作品,反正我是看不下去。”“对我来说,就是我每创作出一段精彩的文字,我认为是超越了我的,就是喝大了,喝高了,或者说high了,我飘起来了那种感觉,就是我得了诺贝尔奖了。这就是我的盛大的节日,这就是我的奖。每天写作的经历,常常是让我享受的。


      6楼2013-01-30 2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