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nlp吧 关注:14贴子:94
  • 4回复贴,共1

NLP课程的四大支柱(一) 山东NLP执行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源:NLP互动研习网
  在NLP中,有四项主要的准则。它们分别为:“一致亲和”、“目标设定”、“精准观察”和“保持灵活”。
  这四项准则是神经语言程式学的四根支柱,它们构建了神经语言程式学的基础框架。如果说前一部分所述的为NLP的世界观,那么这一部分就是NLP的方法论。因为这四项准则为NLP其他种种方法与技巧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与操作的严密性。
  NLP自始自终都以这四项原则为依据,这也是使其成为卓越心理学的重要基石。
  ◇第一根柱子:就是要与自己及他人,建立“亲和感”∶
  “一致”以及“亲和”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领域,它是一种关系,特别是相互间潜意识与表意识,我与他者的一种高品质的信任与责任。它可引用在你跟你自己的关系,也可以引用在你跟他人的关系上。
  先从内在的“一致亲和”说起,在你的生活中,有时候你的内心可能总是很矛盾,觉得被两种不同方向的力量所撕扯。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自我对话:“有一部分的我要做这个,但总是有什么阻挡了我?”这就是亲和感的欠缺。
  你的身心也有一种亲和度。你与自己生理的“亲和感”越强,你就越健康与舒适,因为你生理的每一部分合作无间。你越是与自己的精神面有强烈的亲和感,你就越能感觉内在的祥和,因为你心智的各个层面都是统一的。
  而与精神层面的“亲和感”,更能产生一种对更大整体的归属感,超越个人的自我认同,也依稀知道自己的使命与角色。
  在NLP中,身与心之间有亲和一致的状态,就叫做“身心合一”。而身心一致就是说你是完整的,你的肢体、声音及用语都带有相同的讯息。
  1.你的信念与价值观与你的行动吻合,你言行一致。
  2.你知道有多少肢体工作者,他们的姿势很不好?
  3.你知道多少医生自己在抽烟?
  4.而又有多少心理医生,自己最后都与患者搞不清。
  这些都是言行不一致的例子。
  无论你做什么或要什么,要成功就一定会牵扯及影响到他人。所以NLP的第一根支柱,就是要与自己及他人建立“亲和感”。
  “亲和感”的产生主要是因能与他人的世界模型或世界观相知遇。我们都来自不同的教养、经验与生活方式。我们都因有不同的信念、价值观与自我认同而各自殊异。我们各自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要与人建立“亲和感”,你就必须先认知他人及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你并不需要同意它,只能认知及尊重它即可。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做到呢?“亲和感”能在很多不同的层级建立或破坏。许多人认为与人建立“亲和感”,就是要使自己屈尊而就;还有的人以为解读他人的心智就是去控制别人;而刻意地去改变一个人,也就意味着对方个性的减损。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观念。不要忘记了“亲和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品质的信任与负责。
  许多人相当愿意用化妆品来刻意改变自己的形象,但要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却相当困难。他们不仅使自己得不到快乐,而且更容易使自己的家人和同事,甚至陌生人感到不快。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当他们自己”,“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是许多人自私与无奈的理由,他们以为如此便可以成就自己完美的人生。其实,恰恰相反,这种人总会堕入自己苦恼的怪圈。这就是外在“亲和感”的丧失而导致内在“亲和感”的失衡。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作出选择:在“为自己而活”与“做价值的人”之间。
  NLP介绍给你的一些观念与方法,为你的学习和改变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如果有效使用你的头脑,这些可能性立即就会为你所用。在NLP的理念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亲和和一致,无论是自我身心的亲和,还是与外在世界的亲和。可以说“亲和感”就是一种人生的圆满。
  “亲和感”它是一种关系,特别是相互间的一种高品质的“信任与负责”。它可引用在你对你自己的关系,也可引用在你对他人的关系上。


1楼2013-01-31 13:22回复
      我们似乎以反应我们“内在心境”的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所以内在的冲突会衍生出外在的矛盾,而我们对自己内在的“亲和感”的品质程度,也常常是我们与他人关系程度的一面镜子。
      对自己不信任就对他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负责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不负责。
      有很多人拥有所有成功的外在条件,但内心里却并不快乐。你可能会注意到,他们也让别人不太轻松。
      ◇建立“亲和感”的几个模式:
      我们在面对面的场合里,以很多种方式如“话语”、“肢体语言”及“说话的音调”、“用词遣字”来建立“亲和感”,进而产生互信。
      1.肢体语言:
      假如“口语”与“肢体语言”间有矛盾,我们总是会比较采信那非口语的讯息,虽然我们的意识注意力是放在语言上。
      “衣服与表情”也是我们肢体语言的一部份。不论我们愿不愿意,它都向外界叙述着我们。
      认同别人并赢取“亲和感”的方法,就是去“契合”别人的“肢体语言”与“谈话音调”。
      去“契合”对方“肢体语言”的背后意图,是可以稍微帮助分享与了解他人的世界观。
      “肢体的契合”是进入他人心里世界有效地方式,因为我们如何去使用身体,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及我们的思考方式。“契合”并不是“仿效”,而是双方互补,其实蛮像是在跳舞。他们的动作表达出了他们的关系。
      2.声音音调:
      我们也可以透过“契合音调”而与他人建立“亲和感”。
      3.用词遣字:
      你的“用词遣字”也可以建立“亲和感”。
      在适当的情况下,可用与对方相同的术语,以建立起专业的信用度。
      人们经常会在他们的谈话里,特别强调出一些对他们而言,重要的用词或言语,你可在你的回答里,使用相同的用语或字眼,以显示出你听到而且也尊重他们的用意。
      PS:
      建立在“信念与价值观”层级上的“亲和感”是比较坚固的。拥有相同的“信念与价值观”,可以建立起“亲和感”。像政治或宗教团体,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最坚固的“亲和感”是来自于对认同某人的“自我认同”。当有人自觉被人在这一层级上认同时,他可能会将自己完全敞开,接受认同他的这个人的任何影响。
      意识与潜意识的一致与不一致∶
      ◇一致∶(Congruence)
      在NLP里,身与心之间有“亲和感”,就叫做身心“一致”。而身心一致就是你是完整的,你的肢体、声音及用语都带相同的讯息。你的“信念与价值观”与你的“行动”吻合,你言行一致。
      “一致”并非指你的身心全部都弹同一个调,而是至少他们要“和谐”。
      ◇不一致: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能够言行一致,持之以恒,然而,我们经常会有下述两种“不一致”。
      遇到别人是“不一致”时,真令人不知所措,要能较有效地应对别人的“不一致”,你必须如实地辨别出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此会使双方确实了解。
      同步性“不一致”:
      同一时间下,表达出两种不同讯息,如口头说是,语气却不肯定或摇头。
      “不一致”即跟自己有别扭及有内在的矛盾。
      例如:当你答应别人说“好”时,你的身体内在声音在说“不”。
      又例如∶当你有时想完成某项工作,却不知怎地,你的心一直飘离这工作。
      分段性“不一致”:
      在某一时间完整的表示出一个决定,而到了另一时间点,却又犹豫不决或反向为之。
      另一种“不一致”是有先后顺序发生的。例如当你已做了某事,然后你才后悔你做了。
      因此,我们要学习判断他人和自己在言行上的反覆矛盾之处,然后再学习如何常保持言行一致。
      PS:
      人格是由许多不同的部份或是次人格所组成的,就像是一个团队,有时是齐心协力;有时是意见纷纭;有时又互不协调。
      在不同的情境里,我们的不同的部份或次人格就分别出现。我们并没有一个所谓完全统一的人格架构,但我们倒是有一种对这各个部份或是次人格统合的感觉。
      


    2楼2013-01-31 13:22
    回复
      二NLP的明确的“目标/结果”
        ◇第二根柱子:明确的目标/结果,就是知道你“要什么”。
        若不知你要的是什么,你甚至无法定义成功是什么。在NLP里,这就叫做“目标设定”(OutcomeSetting)。这是一项完整的思考程序。
        你不断追问自己或者其他人“我要什么?”或“你要什么?”这与光问“有什么问题”是截然不同的。和多人都以问上述问题开始,然后,开始数落谁的错胶着在那情景里,无法得到他们想要的,或帮助他人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
        你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因为你想要得到答案,你想要一些东西。所以我们建议你,可把上述的终极问题改为:“你想什么?”我们做的每一行为背后,皆有其原因。虽然我们并不确知我们要的是什么,但是我们总是在要一些东西。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当你饿时,你的目标就是要去找些吃的;当你累时,你的目标就是去睡。满街的人,无论是走路的、开车的还是搭公车的、火车的及坐飞机的,都在为某种原因而去某些地方。
        而人类的行为,会由此而成为无法理解的吗?因此,NLP又有一项假设:人类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你现在想要什么呢?从一个较宽的角度来看,你是在履行一些使命。
        你对想要或者所需要的东西,有长短期的目标。设定目标是使你成为你生命主导力量的关键。在教练过程中,目标设定也是被教练者要被引导去做的关键步骤。
        无法达成目标的原因主要是三种:
        1.那些目标可能事实上无法达成。
        2.那些目标可能并无足够的激励性。
        3.虽然那些目标是你想要的,但从一个较宽广的观点来看,又不是那么令人欲求。
        请订下你的“人生的目标”:
        当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便能在脑海描绘出一幅图画,让神经系统得以按图索骥,找到最需要的资料。
        “目标”会导引你的一切想法,而你的想法便决定了你的人生。当我们有了心动的“目标”,若再加上必然能够达成的“信念”,那么就可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你得建立个美梦,尤其是得全心全意地去做。有限的“目标”会造成有限的人生,所以在设定“目标”时,要尽量伸展你自己。唯有你自己去订定“目标”,才是唯一能期望达成的方法。
        假如你不替自己设立“目标”,不久后,不是老天就是别人会替你决定,你该得到什么。
        


      3楼2013-01-31 13:29
      回复
        醒思格言:
          1.伟大的目标带来积极的企图心。
          2.“除非先有梦,否则一切皆不成。”…桑德柏
          3.“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在于先作什么样的梦。”…柯提斯
          4.“没有比梦更能实现未来了,今天先有个骨架,明天便可以加上肉和血。”…雨果
          5.“思考是最艰难的工作,这也就是为何很少人愿意去从事的理由”
          ...亨利福特
          假设前题:
          “沟通”的真正意思,在于你所取得的“回应”。
          人类的“行为”都是有“目地性”的。
          “目标”(outcomes)---即你想在世界上创造的结果,“目标”是比“目地”(goal)更具体,当你拥有它时,你能看到、听到或感受的,就是“目标”。而“目地”是那些你要的。“目标”是那些你创造出来的。
          要将一个“目地”转换成“目标”,使其更“实际”、能“达成”、更富“激励性”及“令人欲求”,你必须由“不同的观点”来挖掘它。
          ◇所谓“资源锁定系统”∶(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简称RAS
          RAS听起来似乎满复杂的,可是它实际的运作过程却极为简单,其功能就在于标定你要能达成目标应该留意的一切有关人、事、物。
          要想把看不见的梦想化为看得见的事实,此刻你就拿出行动的第一步,当你完成下面这些工作后,一个能令你心动的伟大未来便浮现眼前,只要你能坚持这个目标,人生就会按照这个蓝图一步步地展开。
          1:确认它是以“积极”且“正向”的方式表达。
          一个负向的“目标”,就像拿一张不要购买的清单,到超市去买东西。
          如有“减”、“戒”或“不要”等文字,就不是以“正向”的方式表达。
          清单1:
          它是否以“积极”、“正向”,移向某项你要的事的方式表达,而不是远离某项你不要的事的方式表达?
          2:决定有那些是“你要做的”,有那些是“别人要做的”。
          尽可能将“目标”的达成纳进你能直接掌控的范围内。假如必要有人替你做,则想一想如何可以安排出双赢的“目标”。
          所以你必须常问自己:“我必须做些什么,以确保别人愿意继绩帮我,使我达成‘目标’”。
          清单2:
          1.你能自力开始或维持这项“目标”吗?
          2.你及其他人都将要做什么事?
          3.你要如何才能说服他人来帮助你?
          3:目标要“愈具体愈好”。
          尽可能详尽去想像。要费多久来达成呢?设定一个“实际的时限”,如可能的话,可以有确切的日期。
          只要你设立的“目标”够具体,它就愈可能成真,而你也愈能注意到各种机会来完成它。
          


        4楼2013-01-31 13:30
        回复
          清单3:
            这“目标”够具体吗?你清不清楚,你希望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与谁共享此“目标”?
            4:清楚地了解目标“完成的证据”。
            如果你没有任何“回馈”,你是很难达成“目标”,而且这个“回馈”是来得愈早愈好。
            而“回馈的证据”可透过五种感官来感觉。
            清单4:
            你达成“目标”的感官证据为何?即使你达成“目标”时,你会看到、听到及感觉到什么?
            5:想一想有什么或能创造“什么资源”,来达到这项目标。
            你可以列出一份你的“资源表”。或许你不会随时都需要那么多,但是,拥有越多选择余地,就越能达到设定的“目标”。
            何况常常检视一份可以帮忙你的“人、事、物”之表,也是令人振奋的。
            清单5:
            要达成这项“目标”,你还需要那些资源?列一张你个人的资源的清单,上面有你的“财产”、“金钱”、“人脉”、“模范”、“技术”及“个人的特质”。
            6:想一想,达到你要的目标时,你会有什么“副作用”。
            萧邦说过:生命中有两种悲剧。
            1.一种是得不到你心爱的东西。
            2.另一种是你得到了。
            清单6:
            想想达到你要的“目标”后。
            1.你会有什么较宽广的后果?
            2.你又必须放弃些什么?
            3.别人又会受到什么影响?
            4.你要投入什么金钱?
            5.实质的或精神的努力以达成?
            6.而这又值不值得?
            7:认同你目前行为的“正向副产品”。
            清单7:
            你要如何将目前情况不错的部分,结合在新的“目标”上呢?
            8:你的目标是如何与你“更大的计划”相关连。
            当你将你目前的“目标”与你的“价值观”或“生命计划”连结起来后,如此会变成很有激励性。
            一个“目标”如果不是很重要而且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连结,则你很难对其投入。
            清单8:
            这“目标”会是什么样“大目标”下的“子目标”呢?
            9:有什么这个目标的部分为“次目标”。
            你的“目标”有时会较大及松散。如此可能会有阻碍,你可能需将其分割为数个较小的、系列的、好管理的“次目标”。
            并决定好实施的顺序,然后才开始做。
            清单9:
            你要不要将此“目标”分割为几个“次目标”?有没有什么阻碍呢?
            10:最后,你感觉这目标对你而言“恰当”吗?
            是否你觉得这目标与你的“自我认同”是“一致”的?是否真的是你要的?如果是,保持着那种内省,并着手做其行动计划,其中要包含某一项你能马上做的事。
            除非你真的行动了,否则“目标”仅是一个梦想而已。
            清单10:
            完成这“目标”后,你还是不是你?
            11:一切就绪,就要开始行动!
            形成“目标”结果的五大规则:(outcomesformulating)
            用肯定的语气来预期你的结果∶
            说出你希望的结果,不要像许多人说出不希望发生的结果。
            结果要尽可能具体∶
            你希望结果看来如何?听来如何?嗅来如何?感受如何?我要你尽可能把所有的感觉用上,好好把你所要的结果做详细的描述,如此才能鼓舞你的脑子去实现它。另外你也得明确地订出完成的期限和项目。
            要掌握住达成的证据∶
            在你做成结果之后,你要能从外界得知你的成果。否则你虽达成而不自知,无异于虽已赢得比赛,却总觉得好像是输了。
            要能全盘掌握∶
            要怎么做的主动权是由你掌握,不应由他人来控制。要记得任何的结果都是你直接行为的反映。
            问你一个问题:“假使你知道不可能失败,你会怎么做?假使你百分之百相信会成功,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查验你的结果是否于社会有利,为社会所喜∶
            你必须针对做出的结果,放眼于未来,看看这个结果是否让你及社会一同受惠。
            “目标”设定:
            想过一个自己要的生活,需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如何能知道自己“要什么”,在NLP里,这叫做选择一个“结构完整的目标”。
            ◇“结构完整的目标”要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积极、正向的说法,指出“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2.是当事者自己“所要的”及可以“维持的”。
            3.以感官用语具体描述的。
            4.有适当的背景情境。
            5.保有目前情况中好的部份。
            6.是整体生态平衡的,或不会制造新的问题。
            7.目标的规模大小适中。
            8.采取行勤。
            ◇设定“目标”的四个重点:
            1.具体目标:
            要想美梦成真,基本上最少你得在心中先作个梦吧!如果那个梦是又清楚又真实,在你的现实人生中就可能得到远超过你所想像的结果。
            美梦能够驱策我们的身心,朝向“目标”前进,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就先让自己的心灵自由翱翔,随后身子便能翕然相从。
            什么是你确实想要的。
            曾经有人这样说:“我希望我能美梦成真”。
            我就问他说:“什么样的梦”。
            他想了一想说:“我也不知道也。”
            2.期望感元:
            你希望“看见”什么?
            你希望“听见”什么?
            你希望有何“感觉”?
            你希望“嗅到”什么?
            你希望“尝到”什么?
            3.期望结果与目前状况:
            你想得着什么?
            目前状况如何?
            两者有何差异?
            4.查验结果:
            你要如何才能知晓所追求的目标已经实现?


          5楼2013-01-31 1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