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位女生写的,挺不错的。仅供参考。
笔试基本上是裸考的,所以也没什么经验好分享,得知自己进面了第一反应就是万分惊喜,同时,也有些慌乱,作为一个一点面试经验都没有的人,我该从何准备起?
首先,说说我的基本情况:平凡人一个,内向,不善于说话,容易紧张,对时事社论不敏感,真要我发表什么见解我也发表不出来,绝对不是考霸面霸之流的人物。
所以,我这篇备考过程,或者说经验分享,更适用像我一样资质一般的普通人参考,资质高的考生则无需用我这种“笨鸟法”了。
一.培训班的重要性
看到论坛里很多人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报培训班,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是第一次进面,如果你打算一直走考公之路,如果你没有舞台经验,如果你容易怯场,如果你是个没有什么自制能力和归纳能力的人,如果你非常非常非常想上岸,但凡满足其中一条,都请不要大意地报个培训班培训下吧。
关于报培训班我有两点建议:
一是不要报大班要报小班,一个班20个人左右的那种为宜,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每节课都能上台练习。
二是一定要早报不要晚报,要知道有道德的培训班是不会收重复岗位的考生的。我这个岗位的第二名和我找的是同一个培训老师,但她就是因为晚了我一步报名,结果被这个老师拒收了(值得提的是这个老师口碑很好,很多人推荐,而我在经历了10天的培训后,也觉得他确实教得很有效果,所以第二名姑娘因为晚我一步报名而错过机会,真的很是可惜)。
我没有参加过某公或某图的培训,所以我不清楚他们的培训方式是什么样的,我就说说我们老师的培训方式。
1.第一节课最轻松,介绍基本题型和面试礼节,一下子就让面试流程变得清晰。
(很多考生不报培训班而在网上瞎看,却不知道面试流程和考试题型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我考XX省的公务员,找的就是XX省的培训老师,更有针对性,他们研究XX省的题型以及面试注意事项也更为透彻。)
2.第二节课开始就是填鸭式的题型背记。我们老师讲课的时候只讲母题,不讲例题。
所谓母题,就是一个框架很大的题。比如说人际关系类题,他不会用过往的具体例题来一题一题讲,而是直接给母题,题目类似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你要怎样与同事和领导相处?”这类大题。
老师让我们思考回答后,会给我们一个很长很长的答案。这个答案就包括了解决“与同事的误会”“与领导的误会”“同事遇到困难该怎么办”“领导把过于繁重的任务交于你该怎么办”等等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母答案。
这种母答案,答案很长,分点很多,很全面,语句也很巧妙,与模版相同的是,它需要你以后在遇到各种人际关系小题时,能够灵活拆分、灵活拼接、灵活运用;与模版不同的是,它是我们老师自己写的,语句有独创性,不像某公某图的模版那样在世面上传播得很广,考官即使听了也不会太有模版的感觉。
老师念答案的时候,就让我们用笔记,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的就是让我们能背得滚瓜烂熟。
3.很多考生很怕自己的答案太模式化,所以不敢去背什么模版金句,这个想法固然是对的。但我觉得,模式化虽然要尽量去除,但该背的东西当然还是要背一些的。
因为,考生上考场通常是紧张的,面对陌生的题目,也很容易卡壳。这时候,你会背的内容和句子就是有效的缓冲器,它能在你脑袋短路的时候自然蹦出来,帮你续上句子,帮你作转折,帮你掩饰紧张,同时也让你显得有话可说。
不管如何,面试的时候能说总比不能说好,语句丰富总比语句匮乏好得多。
所以,我上培训班的时候,老师是每天要抽背的,这种抽背鞭策法真的很有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卡壳词穷帝慢慢的变成流畅话痨帝,有时候哪怕一时没想好答案,但一些背过的金句名言也常常能起到很好的修饰作用。
4.模拟练习很重要。
很多考生平常对着题目练习很有思路,也答得很好,但因为缺乏上台经验,一到面试考场上就容易怯场。这就是因为缺乏模拟练习的原因。楼主也是个比较容易怯场的人,尤其是看到人多,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笔试基本上是裸考的,所以也没什么经验好分享,得知自己进面了第一反应就是万分惊喜,同时,也有些慌乱,作为一个一点面试经验都没有的人,我该从何准备起?
首先,说说我的基本情况:平凡人一个,内向,不善于说话,容易紧张,对时事社论不敏感,真要我发表什么见解我也发表不出来,绝对不是考霸面霸之流的人物。
所以,我这篇备考过程,或者说经验分享,更适用像我一样资质一般的普通人参考,资质高的考生则无需用我这种“笨鸟法”了。
一.培训班的重要性
看到论坛里很多人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报培训班,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是第一次进面,如果你打算一直走考公之路,如果你没有舞台经验,如果你容易怯场,如果你是个没有什么自制能力和归纳能力的人,如果你非常非常非常想上岸,但凡满足其中一条,都请不要大意地报个培训班培训下吧。
关于报培训班我有两点建议:
一是不要报大班要报小班,一个班20个人左右的那种为宜,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每节课都能上台练习。
二是一定要早报不要晚报,要知道有道德的培训班是不会收重复岗位的考生的。我这个岗位的第二名和我找的是同一个培训老师,但她就是因为晚了我一步报名,结果被这个老师拒收了(值得提的是这个老师口碑很好,很多人推荐,而我在经历了10天的培训后,也觉得他确实教得很有效果,所以第二名姑娘因为晚我一步报名而错过机会,真的很是可惜)。
我没有参加过某公或某图的培训,所以我不清楚他们的培训方式是什么样的,我就说说我们老师的培训方式。
1.第一节课最轻松,介绍基本题型和面试礼节,一下子就让面试流程变得清晰。
(很多考生不报培训班而在网上瞎看,却不知道面试流程和考试题型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我考XX省的公务员,找的就是XX省的培训老师,更有针对性,他们研究XX省的题型以及面试注意事项也更为透彻。)
2.第二节课开始就是填鸭式的题型背记。我们老师讲课的时候只讲母题,不讲例题。
所谓母题,就是一个框架很大的题。比如说人际关系类题,他不会用过往的具体例题来一题一题讲,而是直接给母题,题目类似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你要怎样与同事和领导相处?”这类大题。
老师让我们思考回答后,会给我们一个很长很长的答案。这个答案就包括了解决“与同事的误会”“与领导的误会”“同事遇到困难该怎么办”“领导把过于繁重的任务交于你该怎么办”等等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母答案。
这种母答案,答案很长,分点很多,很全面,语句也很巧妙,与模版相同的是,它需要你以后在遇到各种人际关系小题时,能够灵活拆分、灵活拼接、灵活运用;与模版不同的是,它是我们老师自己写的,语句有独创性,不像某公某图的模版那样在世面上传播得很广,考官即使听了也不会太有模版的感觉。
老师念答案的时候,就让我们用笔记,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的就是让我们能背得滚瓜烂熟。
3.很多考生很怕自己的答案太模式化,所以不敢去背什么模版金句,这个想法固然是对的。但我觉得,模式化虽然要尽量去除,但该背的东西当然还是要背一些的。
因为,考生上考场通常是紧张的,面对陌生的题目,也很容易卡壳。这时候,你会背的内容和句子就是有效的缓冲器,它能在你脑袋短路的时候自然蹦出来,帮你续上句子,帮你作转折,帮你掩饰紧张,同时也让你显得有话可说。
不管如何,面试的时候能说总比不能说好,语句丰富总比语句匮乏好得多。
所以,我上培训班的时候,老师是每天要抽背的,这种抽背鞭策法真的很有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卡壳词穷帝慢慢的变成流畅话痨帝,有时候哪怕一时没想好答案,但一些背过的金句名言也常常能起到很好的修饰作用。
4.模拟练习很重要。
很多考生平常对着题目练习很有思路,也答得很好,但因为缺乏上台经验,一到面试考场上就容易怯场。这就是因为缺乏模拟练习的原因。楼主也是个比较容易怯场的人,尤其是看到人多,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