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说我是怎么找到申吧的!
应该是2011年4月的一天我在翻看阿翁的旧作《十三妹》时,发觉秀姑好美,所以当时去秀吧看看。发现了申哥《绝代双骄》的片段,感觉原来真的是名不虚传,申哥的小鱼儿演得冇得顶。
观看《绝代以骄》后,来看过一下申吧;没特别留意贴子的内容。特别显眼的是《各位请回吧》当时的点击率是4万多,看了这个贴子就感觉这不是一般人的发的,而且格式异常。当时留了个心,就这~!
直到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晚上,在重看《大侠霍元甲》的片头,为了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十分重要,直到现在仍然觉得我与申哥的缘分就是这个画面延续的!

当时好纠结,想来想去,搜索枯肠怎么也想不到《霍元甲》是讲什么的?一套被大家奉为经典的神剧,我竟然没有半点印象。花了一个晚上把二十集一气呵成看完。看完后对申哥演绎的这个角色十分感动,由衷的打动了我的心。。只限于角色,从来都有喜欢一个角色就对演员感兴趣的习惯,但往往是十分失望,角色演得再好也只是剧本写得好,演员的演技好。。
一直相信世间万物都是有缘分的,如果没有为这个画面纠结,我就不会来申吧,也不会了解申哥,以后的一切都不同……
缘分是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
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

没有这个因缘就没有以后关于申哥的一切。对2006年那曾经的大屿山之行,之前没清晰的印象,不过冥冥之中似乎有着万缕千丝的接触,平生第一次踏入大屿山就有此因缘去宝莲寺参观,当时进到宝莲寺第一个想法是过去的一个明星好像在这里修行,我四处张望,内心竟然殷切的盼望能有一面之缘。前提是申哥的一部作品都没看过,也不了解他,可脑海里确实是浮现这想法。到寺庙里我是带着崇敬的,这是一个神圣的境地,入屋叫人,入庙当然是拜神。这是尊重几千年来早已定下的佛家规条,虽然我不是佛门弟子,但拜拜又何妨。
傻傻的我在寺外拍了一张照旧,谁会联想到七八年后发到申吧。

之后像着魔般把吧里的帖子都重看一遍。开始只是跟下贴,没有发贴,因为这格式挺规范的,早就留意,鉴于当时的心态只适合跟帖,不发主题。
由我第一次接受这格式发第一个贴的时候我就奉行这个前人定下来的规矩!好明白玩这游戏,就服从一些规定。个人认为真正看得开洒脱的人是不在意这些题目,也许是每个人看事物的不同性,所以才有一句话叫:求同存异。
一看再看贴吧时的帖子开始感动了,当时认为黄元申有像你们说的那么优秀吗?这真是我那时的想法,不怕大家拍我。

我是一个小心求证的人,你们把他说得那么好,我就去查他的所有资料看看是否真的,顷刻间就把申哥的名字在百度里查,看了千条连接后发觉几乎所有的资料都在申吧。
经过几千篇报道后申哥的经历直是直接打入我的心房,他的人生比他演绎的任何角色都要崎岖,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感激动容,真的与别不同。。真心的感动了,但还是肤浅的阶段!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感触,因为之前一直以为申哥家里非常富裕;看申哥的言谈举止,那像是吃过那么多苦,看透人情冷暖,经历失学,生活的艰辛,其实也不想多说,因为会心痛。
申哥对工作的认真,看他的剧集就知道他的卖力,就凭这一点就让我尊重。再说,即使不看他的剧集,看他的经历你能不为他感动吗?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经历这么多,付出那么多,到头来结果是如此,用世间的一颗真心去感受申哥的经历,谁不为之流泪。
我的心变成现在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是经过净化与升华与沉湎与感悟,反思,转念,分析,总结。再加上那一次宝林寺之行才真正感动申哥的用心,抛下红尘俗世的一切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地方,我看见后没有哭,只是有一阵莫名的感动,一种生活的真实。。
也许每一个人的感悟都不一样,不要求所有人都对申哥付出至高无上的爱,至少对他尊重。
哪一位对申哥的尊重,我就尊重哪一位!
看到吉梁对申哥的那份尊重,什么叫家教,父慈子孝,那叫言传身教,其它的不用多说了,那份真情你们能感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