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吧 关注:28,170贴子:273,751
  • 2回复贴,共1

妙吉祥,好一个展示佛国文化的“窗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台山妙吉祥演艺中心《盛世佛韵》节目观后感


2007-6-18

【打印】【关闭】  
    传说,东汉永平十年(67年),古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寺驮经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腾以天眼观五台山,乃文殊住处,且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是一处鲜有的灵山圣境。次年春,腾、兰礼五台山回,奏汉明帝建伽蓝,腾以此山形若印度灵鹫山,寺依山名,故曰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五台山的香火自此为始,迄今已近2000年。

    五台山不仅仅是因为其建寺最早、规模最大,更因其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蕴而当之无愧地雄踞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这里且不说其它,单说经过近2000年的传承和演绎,五台山形成了世界上唯一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并居一山,共同讲经说法的文殊道场,连同悠扬委婉、抑扬顿挫的佛乐及数以万计的诗词、匾额、碑文、禅武等构成了五台山独特、亮丽、举世瞩目的文苑风景线。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思维上的守旧等因素,多年来,尤其是五台山对外全方位开放以来,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却多数被深藏于闺阁之中。从90年代起,每年除了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旅游月,近年来又粘贴了个佛教文化节,但虽是号称一个月的活动,却在名副其实的一天之内基本落下帷幕,用一位曾任当地行政主官的话来说,就是给当地人过了一个“年”,为此,在景区大张旗鼓、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拓宽旅游空间,拉近淡旺季旅游焦距的同时,愈来愈多的游客感到了到五台山“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困惑和无奈……

    东方风来满眼春。有时挑战就是机遇,机遇就是挑战。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五台山妙吉祥演艺中心就是在机遇中诞生的产物。当海内外的纷至沓来的游客为五台山之旅的夜晚空乏而遗憾之时,五台山妙吉祥演艺中心于2007年就象一匹“黑马”斜刺冲出……

    孙健勇,这个土生土长的五台山人,用独具的慧眼,就象当年摄摩腾、竺法兰发现五台山克隆的“灵鹫山”一样,勇于做吃螃蟹的第一人,投资数百万元在中心景区的明清街引领了一座1600多平方米的演艺中心,经过匠心独运,精雕细琢的设计和修缮,显得雄浑大气、装修考究,别具一格,供客人就坐的是制作精细的红木太师椅配八仙桌,置身其间,仿佛是到了古代的皇家戏院。接着他上北京、到太原,不惜重金从各地物色聘请编、演人才。并以五台山佛教文化为主线,谋局布篇,大胆创新,打破传统舞台剧的空间概念,运用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儒、道文化的相互渗透及共生共荣的过程,增加了舞台空间的张力和魅力。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自己不怎么样。不说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弘扬不够,我做为个五台山人就是个灯下黑。妙吉祥演艺中心已开演一个多月了,我才应外来的朋友之邀去看首场。

    以《盛世佛韵》为名的节目在神秘庄重的佛乐“大悲咒”中拉开了帷幕:全剧共分十幕:千姿万态、变幻无穷的《文殊起舞——千手观音》;大开大合、纵横有道、刚柔并济的《武术禅——五郎棍术、头断钢板、牧羊鞭、五郎形意拳、兵器演练、钢针穿玻璃》;空中芭蕾《佛国飞天》;排忧平躁的《情缘》;请君入翁的《蹬五福大缸》;《地方曲艺》;《跳布扎》;《燃灯礼佛》;有眼儿的全能吹,带弦的就会拉,牙膏管、汽水瓶都能当乐器而演奏出悠扬动听乐曲的《器乐演奏》使人瞠目结舌;匠心独运的《柔术——佛灯献瑞》把在方圆几十里之遥的五座台顶再现于观众的眼前脑海。虽然每一个部分都是独立的片段,自成一体,但是当这些独立片段合而为一时,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艺术张力,以舞蹈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形式多样的舞台艺术,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以及五台山的特色文化魅力。

    整个剧目广纳五台山数千年的佛教文化大千,通过说唱吹拉,禅武跳弹等多种表演艺术,开启了五台山深奥厚重的佛国文化的窗口,绘声绘色地向中外游客诉说着五台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更使观者感到五台山不仅仅是个朝山拜佛的地方,而且是个永无止境、解读不完的中华文明史中的一页。

    (五台山景区新闻中心 高峰毅) 
 



1楼2007-06-19 08:25回复
    五台山计调联盟QQ群欢迎山西的同行加入:35592084


    IP属地:山西2楼2007-06-19 09:38
    回复
      继续支持!~~~


      3楼2007-07-28 1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