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世界以及...吧 关注:37贴子:8,994

回复:中华历史上公认水平最高的20首诗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Top.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8楼2013-02-08 16:59
回复
    Top.3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武穆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9楼2013-02-08 17:00
    回复
      Top.2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楼2013-02-08 17:00
      回复
        Top.1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1楼2013-02-08 17:00
        回复
          再补几首神作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IP属地:浙江22楼2015-04-21 21:52
          回复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IP属地:浙江23楼2015-04-21 21:53
            回复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IP属地:浙江24楼2015-04-21 21:54
              回复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 (701—762年),生于公元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IP属地:浙江25楼2015-04-21 21:54
                回复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IP属地:浙江26楼2015-04-21 21:55
                  回复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IP属地:浙江27楼2015-04-21 21:57
                    回复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690-756),汉族。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出塞》为乐府《横吹曲》旧题,多写军旅征戌。原作二首,此其一。诗人借用乐府旧题,写下这首铿锵有力的诗篇,也正是抒发出征塞外、为国守边的豪情壮志和内心感慨。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IP属地:浙江28楼2015-04-21 21:58
                      回复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现在你随便找路人甲问问:“你会哪首诗啊,念首诗来听听啊”答案就是这首啊。世界上有唐人的地方就会有人读这首诗,这首诗从传诵方面来说可以说是中华第一诗。这首诗排名略后,原因是明清两代对原诗做了修改,即为现在人们熟知的版本,且短短20个字不足以表达中华文化的深和美


                        IP属地:浙江29楼2015-04-21 21:59
                        回复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IP属地:浙江30楼2015-04-21 2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