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润新复读学校吧 关注:35贴子:164
  • 4回复贴,共1

化学1—4答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属及其化合物
完成时间:2013年2月5日
姓名 班级 学号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
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
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④只发生物理变化
解析 ①4Na+O2===2Na2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②Na2O+H2O===2NaOH,故B项错误;③中因NaOH易潮解,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表面形成溶液,故C项错误;④中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2·常州模拟)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
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 B.Na2O2 Na2CO3
C.NaOH Na2CO3 D.Na2O2 NaOH Na2CO3
解析 涉及的反应有:
2NaHCO3Na2CO3+CO2↑+H2O
2CO2+2Na2O2===2Na2CO3+O2
2H2O+2Na2O2===4NaOH+O2↑
CO2+2NaOH===Na2CO3+H2O
基于CO2与NaOH的反应,本题在计算时可处理成先让CO2与Na2O2反应,若剩余Na2O2,则再与H2O反应。2 mol NaHCO3受热分解产生1 mol CO2,已足以把Na2O2反应掉,故残留固体只有Na2CO3。
答案 A
3、(2012·徐州调研)为了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  )。
A.浓盐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NaOH溶液与铝反应而与Fe不反应,由此可除去少量杂质铝粉。两者都能与浓盐酸反应,都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
答案 D
4、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镁共热可制取金属镁
B.足量铝分别与含1 mol HCl、1 mol NaOH的溶液反应,产生相同量的氢气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
D.在浓硝酸中加入等体积的浓硫酸后,立即加入铝片,铝片表面发生钝化
解析 镁比Al活泼,不能用铝粉制取镁,A错误;根据关系式2Al~6HCl~3H2,2Al~2NaOH~3H2,当铝足量时,等量的HCl和NaOH产生H2的比为1∶3,B错误;浓H2SO4吸收浓HNO3中水分,并放出大量热,促进HNO3挥发,使两种酸的浓度减小,铝片不钝化,D错误。
答案 C
5、下列图像表示Al3+与AlO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实线表示Al3+,虚线表示AlO,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Al3+和OH-反应时,先实线后虚线,横坐标之比为3∶1, B项正确;AlO和H+反应时,先虚线后实线,横坐标之比为1∶3,C、D项均错误。
答案 B
6、下列各种物质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是(  )。
①Al ②AlCl3 ③NaAlO2 ④Al(OH)3 ⑤Al2O3 ⑥NaHCO3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④⑤ D.①④⑤⑥
解析 下表中,“√”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






强酸

×


I


1楼2013-02-09 11:12回复


    强碱


    ×



    答案 D
    7、(2012·常州二模)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产生的是(  )。
    A.冷浓HNO3 B.Cu(NO3)2溶液
    C.稀硫酸 D.Fe(NO3)3溶液
    解析 铁在冷浓硝酸中钝化,质量并不减少;铁和Cu(NO3)2反应,在Fe片上附有Cu,质量增加;铁和稀H2SO4反应有H2产生;铁与Fe(NO3)3反应无H2放出,生成Fe(NO3)2。
    答案 D
    8、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浓度基本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血红色
    C.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解析 n(Fe)==0.02 mol,n(Fe3+)=0.025 L×2 mol·L-1=0.05 mol,由反应:Fe+2Fe3+===3Fe2+可知Fe3+过量,加入KSCN显血红色,溶液中n(Fe2+)=3n(Fe)=0.06 mol,溶液中剩余n(Fe3+)=0.05 mol-2n(Fe)=0.01 mol,即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 B
    9、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做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入试剂
    稀硫酸
    浓硫酸、加热
    稀硝酸
    浓硝酸
    实验现象
    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无色气体
    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
    红棕色气
    体和蓝
    色溶液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A.Cu
    B.Cu2O
    C.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解析 此题是通过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的本质。H2还原CuO生成红色固体,可能是Cu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加入稀H2SO4溶液变蓝和得到红色固体,证明原固体中含Cu2O,而Cu不能证明其有无。
    答案 D
    10、在Fe(NO3)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Fe(NO3)3与Cu(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1 B.1∶2
    C.2∶1 D.1∶1
    解析 注意纵坐标是c(Fe2+)。由化学方程式:2Fe3++Fe===3Fe2+、Fe+Cu2+===Fe2++Cu↓,结合图像可知,c(Fe2+)的大小范围在0~3变化快,3是拐点,此前发生2Fe3++Fe===3Fe2+,在3~4范围内变化时发生Fe+Cu2+===Fe2++Cu,由化学方程式2Fe3++Fe===3Fe2+可得,3n(Fe3+)=2n(Fe2+),由化学方程式Fe+Cu2+===Fe2++Cu可得,n(Cu2+)=n(Fe2+),故c(Fe3+)∶c(Cu2+)=2∶1。
    答案 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
    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OH-、Ba2+、Cl-、NO
    B.K+、AlO、Cl-、SO
    C.Ca2+、Mg2+、NO、HCO
    D.Na+、Cl-、CO、SO
    解析 溶液中加入Na2O2后,使溶液呈碱性,且Na2O2本身有氧化性。C项,Mg2+、HCO均能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Na2O2与SO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答案 AB
    I


    2楼2013-02-09 11:12
    回复
      2025-05-29 05:14:44
      广告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新沂市润新学校化学寒假作业2
      金属及其化合物2
      完成时间:2013年2月6日
      姓名 班级 学号 .
      18、(15分)向10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充分反应,测得最后溶液的pH>7。
      (1)此时溶液的溶质如果是单一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是多种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所得溶液中,逐滴缓慢滴加1 mol·L-1的盐酸,所得气体(不考虑溶解于水)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加入盐酸200 mL之前,无气体产生,写出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mL。
      ③B点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mol·L-1(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解析 (1)因CO2能够与NaOH溶液发生如下反应:CO2+2NaOH===Na2CO3+H2O、CO2+NaOH===NaHCO3,且产生的Na2CO3和NaHCO3水解均使溶液呈碱性,所以如果反应后的产物中只有一种溶质时,对应的溶质可以是Na2CO3,也可以是NaHCO3;如果是多种溶质,对应的可以是NaOH和Na2CO3;Na2CO3和NaHCO3。(2)根据盐酸与(1)所得溶液反应的图像分析可知(1)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所以开始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发生的反应为OH-+H+===H2O、CO+H+===HCO。根据前后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及原NaOH的物质的量可知(1)反应后的溶液中NaOH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所以B点时对应的溶液的体积为0.4 L,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所以对应的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 mol·L-1。
      答案 (1)Na2CO3或NaHCO3 NaOH和Na2CO3或Na2CO3和NaHCO3
      (2)①OH-+H+===H2O,CO+H+===HCO
      ②2 240 ③0.75
      19、(14分)电解法冶炼铝的原料是Al2O3,可由自然界中铝土矿获得,其生产过程可表示为: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杂质SiO2、Fe2O3)→Al(OH)3→Al2O3→Al。
      从铝土矿到Al(OH)3的转化有两种方案:
      方案1:
      过量HCl①过滤NaOH②过滤CO2③过滤
      方案2:
      过量NaOH④过滤HCl⑤过滤氨水⑥过滤
      (1)过滤①、②的滤渣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过滤④、⑤的滤渣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A.Al2O3 B.SiO2 C.Fe2O3 D.Al(OH)3 E.H2SiO3 F.Fe(OH)3
      (2)“Al(OH)3→Al”的一般生产方法是________。
      A.蒸发 B.灼烧 C.热还原 D.溶解 E.过滤 F.电解
      (3)如果铝土矿中的Al2O3的质量分数是85%,生产过程的产率是90%,1吨铝土矿可生产铝________千克。
      解析 铝土矿中主要考虑三种氧化物,其中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在第一套方案中先加过量的酸,氧化铝和氧化铁溶解,二氧化硅不溶过滤出来,再加过量的氢氧化钠,铝元素以偏铝酸根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铁元素以氢氧化铁沉淀状态离开溶液,过滤后在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析出氢氧化铝沉淀;第二套方案中先加过量的碱,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溶解,氧化铁不溶过滤出来,再加过量的盐酸,铝元素以铝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硅元素以硅酸沉淀状态离开溶液,过滤后再加过量的氨水析出氢氧化铝沉淀。工业上氢氧化铝制铝总是先灼烧成氧化铝再电解。根据关系式Al2O3~2Al得出1吨铝土矿可生产的铝为1 000 kg×85%×90%÷102×2×27=405 kg。
      I


      4楼2013-02-09 11:14
      回复
        好孩子……发答案


        8楼2013-02-09 13:23
        回复
          帮顶。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08-10 1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