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
Z.十七世纪的荷兰,发展了朴素的,重视现实生活的,平民化的艺术倾向。伦勃朗是最杰出的代表,并且他是美术史上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至今仍在散发着光辉。关于伦勃朗的评论,千言万语也难以尽兴,在这里,只能请您从个人的角度概括地谈一谈。
Y.伦勃朗似乎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一直成为美术史上关注的焦点。我学画的时候,得到过两本画册,一本是达芬奇的,另一本是伦勃朗的,前面有吴作人先生写的序,我爱不释手,一直翻看临摹,对我的影响很深,成为我终生喜爱的画家。关于他的生平和绘画,对于从事西画的朋友并不陌生,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不亚于文学史上的托尔斯泰。他的艺术首先体现在精神品格上。萨特曾经写过一段话:“彩虹在雾气腾腾的瀑布中闪烁,也在伦勃朗透明阴影的画幅上荧荧闪光,这道彩虹就是灵魂。”伦勃朗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他自己和那个时代灵魂的光辉。他是个虔诚的新教徒,一生熟读圣经。他一生画了大量《圣经》题材作品,以自己的方式、先知般的忧患意识来阐述《圣经》的真理。他笔下的老人具有人类父亲般的慈爱和深沉。2002年我在台湾看过一个伦勃朗的铜版画展,一百多幅铜版画都是《圣经》故事。我想,米勒、凡高对他的敬仰是由于灵里的沟通。
Z.伦勃朗对光的研究无人能及,微妙的光线产生了奇妙的对比,丰富的层次好像无尽的深渊。
Y.有人说他的光是从里面发出来的,是心灵之光。他是用光的高手,发展了卡拉瓦乔的光暗法。他能够主动而又谨慎地用光,像《创世纪》中所说的“要有光,就有了光。”若隐若现的光在画面上起伏转折,意蕴深邃,富有节奏感。伦勃朗用色极其节制,使用一些赭石、土红和黄色,既有狂放的厚涂,又有透明色的罩染,将色彩表现得极为丰富。从绘画性的角度,他达到了顶峰。他把所有绘画因素都容纳到他的画面里。光线的极限,层次的极限,甚至照相机都难达到的层次。光线越好,越能发现里面的东西,清澈不见底。反复的塑造,反复的罩染,并非是要显示他的技巧,而是要达到高品格的精神性与高品格的绘画性的统一。后期尤其老辣深厚,具象中蕴藏着抽象意味,由巧返拙,写实和写意并存,收放自如。
Z:伦勃朗的一生大起大落,交织着激情和痛苦,富有和贫困,成功和失败。他的自画像宛如形象化的自传,将他的一生都画在其中。
Y: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影响他在艺术上的进展,相反却考验和造就了他在艺术上深度和力度。他一生不断进取,似乎不在乎富贵贫贱,从没有停止在艺术上的探索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