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砚墨香吧 关注:61贴子:2,144
  • 13回复贴,共1

【青砚墨香】我往年做的一些诗歌格律笔记(不定期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剑的兔妹镇楼~
这是我个人摘抄本上的东西,个人整理,未免有错,而且我的整理不全,都是挑要点的,大家觉得有用就抱去吧。


1楼2013-02-10 10:39回复
    诗分古体诗(汉魏六朝)和近体诗(唐代新兴的)。
    古体诗分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七言古诗内又有一个小分支叫杂言诗(就是在七言之中夹杂其他字数的诗句),古体诗的特点是不拘句数。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五言律诗(5字8句),另五言律诗也有一个小分支叫五言长律(5字12句以上),还有一类是七言律诗(7字8句)
    绝句分五言绝句(5字4句)和七言绝句(7字4句)
    链接:五言长律又叫五言排律


    2楼2013-02-10 10:45
    回复
      诗韵的发展:
      《切韵》193韵——《唐韵》206韵——《广韵》206韵——唐初许敬宗合并邻近的韵——宋淳佑年间,江北平水人刘渊《王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清改称“平水韵”为“佩文诗韵”106韵。
      链接:1、《广韵》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韵
      2、唐人多用平水韵


      3楼2013-02-10 10:49
      回复
        一些知识:现代汉语与古汉语在声韵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平声分为阴平(如真)和阳平(如齐)
        2、上声一部分变成了现代汉语的上声(如肿)一部分变成了现代汉语的去声(如蟹)
        3、去声仍为现代汉语的去声(如遇)
        4、入声分配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面(常用例子我后面会详细举例)
        总结:诗歌中的平指平声,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有些字现在读起来是阴平和阳平,但是按照古汉语,它是属于仄声字(都说了我会详细举例)...


        6楼2013-02-10 11:30
        回复
          首先承认错误:应该是今体诗,不是近体诗...我错了
          一些用韵要点:
          1、今体诗用韵:都依照平水韵,而且限用平声韵
          2、古体诗用韵:可邻韵合用、可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上去声韵(上去声可以通押),也可以用入声韵。
          3、今体诗一韵到底,古体诗可以换韵
          4、诗的首句可以不用韵,如果用韵可用本韵和邻韵
          5、在非首句用邻韵,是为“出韵”
          6、句句用韵叫做“柏梁体”


          9楼2013-02-10 13:06
          回复
            (一)五言律诗(绝句)的四个句型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
            4、(仄)仄仄平平
            (二)七言律诗(绝句)的四个句型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意:括号里可平可仄,以后的帖子也是...


            11楼2013-02-10 16:42
            回复
              一些常用的口诀:
              七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些口诀说的是:哪几个字符合格式,哪几个字可以不拘泥于格式。但是这只是大众传的口诀,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真正的规律,楼下我将罗列一些精华版的规律。


              14楼2013-02-10 17:19
              回复
                【诗词格律精华版第一篇】
                四种句型,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的平仄以论为常格,不论为变格。
                仄平脚句型七言第三字,五言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否则犯孤平。(犯孤平的诗是不及格的)
                (1)平仄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变革是往往在下句同一位置用平声补偿。
                (2)仄仄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五言第一字必平,七言第三字必平。注意:如果是全诗第一句有个别例外,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3)平平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原则上要用仄声,用平声是罕见的例外。
                (4)仄平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仄声为正格,平声为变格。
                另,仄仄脚句型,五言第三四字平仄可对调,七言第五六字平仄可对调,律诗以出现在第七句为常,绝句以出现在第三句为常。


                17楼2013-02-10 18:11
                回复
                  【诗词格律精华版第二篇】
                  1、律诗八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每联的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对句”
                  3、下句的平仄和上句的平仄相反,所以叫做“对”
                  4、后联出句的平仄与前联对句的平仄相同(五言第2字,七言第2、4字)所以叫做“黏”
                  5、律诗绝句不合“对”和“黏”的格律者,叫做“失对”“失黏”


                  18楼2013-02-10 18:42
                  回复
                    【诗词格律精华版第三篇】这一篇是关于拗句与拗救
                    1、古人把律诗中不合平仄的句子称为拗句
                    2、全诗用拗句,或大部分用拗句的,叫做拗体
                    3、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后再在适当处用平声字补偿,叫做拗救
                    4、拗句分为本句拗救(又叫孤平拗救)和对句拗救
                    ①本句拗救在本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平声字补偿
                    ②对句拗救分为大拗必救和小拗可不救
                    A、大拗必救: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称为大拗
                    补救方法为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平声字补偿
                    B、小拗可不救: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
                    若一定要补救的话可参照大拗的补救方法
                    预告:以上的诗词格律都是今体诗的规律,以下开始古体诗...


                    19楼2013-02-10 18:57
                    回复
                      【诗词格律精华版第四篇】古体诗的那些规律
                      1、五古、七古的三字脚:
                      ①仄平仄
                      ②仄仄仄
                      ③平仄平
                      ④平平平
                      三平调是古体诗的典型
                      非律句是古体诗的特点(非律句就是不合格式的诗句)
                      古体诗的“对”和“黏”只能与第二字为标准
                      2、入律的古风特点:
                      ①全诗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通常上是七言)
                      ②换韵,而且往往是平仄韵交替
                      ③往往4句换一次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
                      3、古体绝句叫做“古绝”(Ps:今体绝句叫做“律绝”)
                      古绝多用拗句,通常以仄为韵


                      20楼2013-02-10 19:18
                      回复
                        【诗词格律精华版最终篇】诗词的对仗(一般讲求词性相对)
                        1、律诗的对仗:一般用在中两联,即颔联和颈联。
                        也可以多到三联,即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也可以少到一联,仅颈联对仗。
                        特殊情况:首联、颈联对仗,颔联不对仗。
                        少数例外:尾联对仗。
                        2、绝句可不用对仗、如果用,就在首联,两联皆用已是罕见。
                        3、长律除首尾两联不用对仗其余皆用。
                        4、各词不同类而对仗,叫做“宽对”。
                        5、一个词有两个含义,在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实际上是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成为工对,叫做“借对”。
                        6、上下联合成一句,上联不能独立成句的对仗,叫做“流水对”。
                        链接:古体诗的对仗与今体诗的对仗的对比:
                        1、古体诗对仗出句与对句不能同字,古体诗可以。
                        2、今体诗对仗必须是平对仄仄对平,古体诗可以不拘谨。
                        另,动词有时候可对形容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


                        23楼2013-02-10 20:48
                        回复
                          说好的诗的格律精华版就此完结。。。我在考虑我需不需要码词的格律。。。
                          悄悄溜走。。。


                          24楼2013-02-10 20:51
                          回复
                            【再补充一个知识】
                            清代赵执信的《声调谱》证明了古体诗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25楼2013-02-10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