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振动力吧 关注:39贴子:299
  • 3回复贴,共1

《圆觉经》中提到 学佛重要的发愿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圆觉经》白话译文
五、弥勒菩萨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盘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译文: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用最尊贵的礼仪,以顶礼礼敬佛足,然后起立右转,绕佛三圈,又长跪在佛前双手合掌,对佛禀告道:“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示秘密法藏,令所有大众深刻领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予末世一切众生无所怖畏的道眼,对大涅盘生起坚决的信心,不再随轮转境界生起轮转的循环见。世尊,如果诸位菩萨以及末世众生,想进入如来圆觉境界,要如何断除轮回根本?轮回有几种?修佛觉悟有几等差别?觉悟后重回世间,应当设施几种教导方法以方便度脱众生?只希望您不舍弃救世的大慈大悲,令学佛的人、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眼清净,认识到心似明镜,圆满地觉悟佛最无上的知见。”
  弥勒菩萨说完后,再次五体投地向佛祖致礼,循环往复,这样连续请求三次。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译文:
  那时,世尊对弥勒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诸位菩萨以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微妙的教义,使菩萨慧目更加清净,使所有的末世众生永远断除轮回之苦,心悟真如实相,具有了知诸法无生灭的智慧。现在你就仔细地听,我为你解说。”
  当时,弥勒菩萨以能接受佛的教导而心生欢喜,和其他参加法会的大众安静地听佛说法。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译文: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因为有种种恩爱贪欲,所以有生死轮回。世界的一切种性的众生,不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都是因为淫欲而有性命。应当知道生死轮回是以贪爱为其根本。由于有诸种欲求,更助长生发贪爱之性,由此就能令生死相续。贪欲因爱念而生,生命因淫欲而有,众生贪爱生命,还是以欲求为根本。贪爱欲求为因,贪爱生命为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译文:
  “由于贪欲境界而生起违境和顺境。外境违背贪爱之心就会生起憎恶嫉妒,进而造作种种恶业,所以就会投生到地狱、恶鬼道。知道贪欲应当厌恶,厌恶淫欲与贪爱的业道,于是就舍弃恶业、乐于行善,便会投生在天上、人间。进而当众生知道贪爱是可厌恶时,弃舍爱乐境界,但仍滋爱自身,于得到有为的增上善果。因未能逃离生死轮回,所以不能成就圣道。因此众生如要逃脱生死,免于轮回,应当先断除贪欲和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1楼2013-02-12 21:55回复


    3楼2013-02-12 22:05
    回复

      事障和理障
      事障 二障之一。指贪、嗔、慢、无明、见、疑等之烦恼;此等烦恼能令生死相续而障涅盘,故称事障。与“理障”相对称。理障则指根本无明(又称元品无明),乃有碍正知正见,而障本觉真如之理者。
      圆觉经:“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理障 二障之一。“事障”之对称。指根本无明、邪见等理惑,能障碍正知见,使不达本觉真如。 第一、顿悟是理悟而不是事悟,从来只有理悟事修,没有事悟。故《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圆觉经》云:「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无始无明,事障是指烦恼障,被根本烦恼及各种随烦恼所障碍,不能取证涅盘。事障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除了《楞严经、圆觉经》说「理」是真如佛性,「理」是顿悟以外,《楞伽经》等其它诸经也是讲「理」代表真如佛性。
      释迦佛在华严会上,说一真法界,缘起无尽之理,隐寓心即是佛之意。而小根器者,见同不见,闻同不闻,乃方便转说小乘。复由小乘引向大乘,慢慢引到心上去。再说般若,破一切理障事障。最后法华会上,会三归一,更以一乘不二之道,以明心即是佛之理。权巧方便,总不外要人认识心即是佛,教人破除一切执着。当知三藏十二部经论,八万四千种法门,皆是理。所以一切经教,皆曰教理。若不依理成事,何贵有此经教?若能由事显理,又何必执此经教?禅宗古德,不许看经,乃至诃佛骂祖,便是这个道理。不然,不讲经教,甚至诃骂,岂非谤佛毁法,还算佛法么?只因凡夫爱着,一着经教,即生种种理障,执理愈深,离事愈远。所以杜绝知见,专在事上用功,事透而理自全,自然能悟自心佛。
      语云:“事障障凡夫,理障障菩萨。”要知道理障是障因地的菩萨;若是果地菩萨,决不为理所障。如六祖闻五祖传经便悟,何有于理障。凡古德悟道者,皆不为理所障。盖透事障以理,透理障以事,不能理事一如,岂能称为菩萨。吾人学佛,对于一切法门,事先应研究审慎,看他的道路对不对,不可盲从。这是要紧。如果道路对,便当一门深入,依法修行,再勿执理了。
      诸同学!佛法与世法,有别亦无别。云何有别?有重知见与不重知见之别。世法重知见,所谓多见多闻,参研愈多,愈称渊博。但知见多,则分别心重,而人我见深,乃至争斗愈甚。学说之争,名利之争,何莫由斯而起。佛法首在破除知见,因世智辨聪,八难之一,入道最难,障道最甚。所以要忘机歇见。机忘见歇,则理障事障一并破除,无碍自在。故云有别。
      云何无别?重事重行无别。世法读书讲学,贵能实用。苟抱着死书本,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纵然博古通今,无关实际。所以儒家云:“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自古忠臣孝子,贤母节妇,莫非从身体力行得来的,岂口头理论所能致?佛法信愿行,六度万行,亦须事上去行,方有受用。至于顺逆自在,烦恼不生,更非从事上无以表现。故云无别。


      4楼2013-02-12 22:46
      回复


        5楼2013-04-07 2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