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27日
漏签
0
天
介休八中吧
关注:
2,177
贴子:
81,200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33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介休八中吧
>0< 加载中...
<刺心爱人>情人节到了,不管是单身还是在热恋中请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玫瑰镇楼
进贴的,单身的祝你早日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热恋的祝你们永远甜蜜好了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发图~关于情的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结婚证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定情信物——红豆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同心锁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严的意味。周宣王的姜后有“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荒疏国政,姜后为了规劝他,就退去发簪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羞愧难当,从此励精图治。《鼓吹曲词·有所思》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听闻情人另有所爱后,她把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表达不会做小三的决心。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的寓意,因此春秋时的男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的习俗。《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的故事。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多小朋友,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讲一个男子得到心爱的女子所赠送的木瓜、木桃、木李后决定回赠以各种佩玉,表达永结同心的意愿。 古时候,“男任狩猎,女任采集”,所以“蔬果之属为女子所有”,女子要向心上人表达爱意,通常会赠送瓜果。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对身体部位十分看重,认为这也是“孝”的一部分。所以三国里夏侯惇眼睛被箭射中后,才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口将眼睛又吃回去。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心上人,表达无以复加的爱意,头发自然最合适不过。所以古时候,女子经常会剪落一束青丝赠送给情郎做定情物。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装电视里常有将玉佩等物件掰成两半,各执一块以定情的桥段。这也是古代常见的定情方式。还有将胭脂盒拆开,将盖子送情郎、将镜子拆成两半、或将钗一分为二等。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赶考或者什么别的远游一趟,一去就是许多年,等回来时已是物是人非,所以这类定情物往往是寻子认亲的证物。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描写的就是一个女子为即将远行的心上人编结同心结时缠绵悱恻的心理活动。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如“跳脱”等。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有仙女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仙女萼绿华赠羊权金和玉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也有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镯送给他留念的桥段。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爱从未变
冷暖自知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 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