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传统文化视角看春晚
从传统文化来看,可以在两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是在传统文化中看春节,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农业文明,这种文明以超稳定的连续性从未中断。农业社会的节庆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着鲜明的特点,它是按照农历节气的特点形成和沿袭节日,有着繁密而严格的道德规范。平日里,人们循规蹈矩,克己复礼,不可以任性而为。只有在冬春之交农闲时的春节,人们将最好的食物通过祭祀的方式贡献给“神灵”,祈福未来一年的美好生活,人们通过这种仪式来享受一年的好吃、好喝、好玩、好乐,全家团聚,走亲访友、玩狮舞龙、唱戏观灯……这是人们进行的一种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的“集体狂欢”。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由其是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西晋周处的《风土志》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