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信息吧 关注:111贴子:501
  • 0回复贴,共1

名家名作 经典呈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我们的荆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演出时间:2013-02-19至2013-02-24
演出场馆: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订票电话:400-600-119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戏剧力作——《我们的荆轲》
荆柯刺秦全新解读,功名彼岸古今众生
假如我们都是荆轲?也许我们都是荆轲!
编 剧:莫言
  导 演:任鸣
  舞美设计:申奥
  灯光设计:孟彬
  服装设计:鄢霓
  造型设计:英姝
  效果设计:郑晨
  主演:王斑、宋轶
《我们的荆轲》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继《窝头会馆》后,与著名作家合作的又一部大剧场新作。故事虽然在中国家喻户晓,人物和史实基本上也忠实于原著,但编剧莫言对人物行为的动机却做了大胆的推度。荆轲将不再是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而是一举成名的心态,以及因为这种心态产生的责问和徘徊。该剧力求让历史照进现实,让观众感受到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荆轲。导演任鸣也表示全剧的关键不是“荆轲”,而是“我们”,希望通过历史题材,引发观众对当下生活或自身命运的联想与思考。
  《我们的荆轲》对荆轲刺秦这一经典文本做了戏剧性的假想,将刺秦失败演绎成机会主义者们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编剧莫言将幻觉的历史变成一种现实的真实,以现代视角推测出一个全新的历史故事,又在历史故事中审视自我,可谓以今观古中以古观今。
这部戏里,其实没有一个坏人。这部戏里的人,其实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或者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对他人的批判,必须建立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我们呼唤高人,其实是希望我们自己内心的完美。
                              ——莫言
这个历史剧需要一个新的排法,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历史在新解中寻求生命力,而戏剧在这一刻像镜子一样。
     ——任鸣
主创
莫言 编剧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代表作品:《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
任鸣 导演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曾导演戏剧70部。主要作品:《北京大爷》、《北街南院》、《全家福》、《莲花》、《知己》、《我们的荆轲》、《我爱桃花》、《日出》、《榆树下的欲望》、《足球俱乐部》、《关系》、《等待戈多》、《第一次亲密接触》、《王府井》、《甲子园》等。曾三次获得中国话剧最高奖“文华优秀导演奖”、两次获得话剧“金狮优秀导演奖”。
演出团体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一个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始建于1952年6月12日,首任院长为戏剧大师曹禺。剧院自建院以来共上演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剧目近300部。
  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剧院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和田汉的剧作而闻名于世,其代表性的剧目有《虎符》、《蔡文姬》、《武则天》、《龙须沟》、《茶馆》、《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及外国剧目《悭吝人》、《伊索》、《带枪的人》等。著名戏剧大师焦菊隐曾担任剧院的总导演,培养出了以于是之为代表的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剧院共演出剧目一百多部,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主要剧目有《王昭君》、《丹心谱》、《绝对信号》、《小井胡同》、《狗儿爷涅盘》、《天下第一楼》、《北京大爷》、《李白》、《万家灯火》、《北街南院》等;上演的外国剧目主要有《贵妇还乡》、《上帝的宠儿》、《推销员之死》、《洋麻将》、《哗变》。其中多部剧作演出百场以上,多次分获国家级的“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奖”。
剧情
战国末年,群雄逐鹿,秦国一家独大,势吞天下。曾为秦国人质的燕太子丹仇恨惶恐之余,征寻刺客,谋划刺杀秦王嬴政。
  燕国乡间的一处屠狗房内,秦舞阳、狗屠、高渐离等人空谈“侠士好名”之道,背后讥嘲“剑客”荆轲四处送礼谋求前途的行径。荆轲拜访剑客田光企图摆脱落拓的现状,不想田光却以性命相交将刺秦大业委托于他。荆轲尚在接受与推拒间徘徊时,燕太子丹又以豪宅、美姬相赠。两难之际,刺秦的计划已无法控制地悄然展开。期间,荆轲爱上了太子丹赠予的美人燕姬。心思婉转的燕姬与荆轲演习刺秦的经过,一语道破荆轲的困境,并且指出了一条晦暗得令人瞠目却又堂皇得青史留名的解决之道……


1楼2013-02-17 16: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