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辫子不该再出现”
这些年来 北京都是身穿这样的服饰祭天的 这根本不是我华夏族的传统服饰!
主页君觉得要正本清源下 华夏正统的祭祀礼服——玄端
先来看一张民国的祭祀图片
玄端,一种黑色礼服。缁布衣。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其他冠、昏(即婚礼)等礼亦用之。天子晏居时亦服之。
《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孙诒让正义引金鹗云:“玄端素端是服名,非冠名,盖自天子下达至于士通用为齐服,而冠则尊卑所用互异。”
《仪礼·士冠礼》:“玄端、玄裳、黄裳、杂裳可也。”据《士冠礼》文,谓玄端皆玄裳或黄裳,或杂裳。端训正,朝祭等服皆有端名,如端冕、端委之类。参阅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玄”、胡培翬《仪礼·士冠礼·正义》。
十二章纹冕服:
“十二纹章”就是以十二种固定的文饰,或画、或织、或绣在天子及诸侯的官服上。一种文饰称为一章,并以饰章的多寡来表示等威,而且一章有一个含义。十二纹章来源于古代华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是中华皇权的神圣象征。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文丽;
宗彝(一种祭祀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猴)——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玄端为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是华夏礼服“衣裳制度(衣分两截,上衣下裳)”的体现。后深衣(上下连制的服制)流行后玄端逐渐废止,后来明代恢复古玄端制而造“忠靖服”。
玄端服为上衣下裳制,玄衣用布十五升,每片布长二尺二寸,因为古代的布幅窄,只有二尺二寸,所以每幅布都是正方形,端直方正,故称端。又因玄端服无章彩纹饰,也暗合了正直端方的内涵,所以这种服制称为“玄端”。所谓衣裳之制,玄端主之。可以临祭,可以燕居,上自天子,下及士夫。
玄端的穿着场合
自天子至士皆可穿,为国家的法服,天子平时燕居之服。诸侯祭宗庙也穿玄端,大夫、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也穿这种衣服,玄端衣袂和衣长都是2.2尺,正幅正裁,玄色,无纹饰,以其端正,故名为玄端。诸侯的玄端与玄冠(委貌冠)素裳相配,上士亦配素裳,中士配黄裳,下士配前玄后黄的杂裳。
华夏乃礼仪之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比别的民族更注重讲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华夏礼服语言(注意,是最高的礼服):男子上衣下裳,取意上法先王古制;女子衣连裳,寓意德贵专一。
男子朝玄端,夕深衣。因为早上的礼仪更郑重。玄端其实是很规范的男子礼服,多做朝服和祭服用。
现在来看,玄端服被唐突得非同小可——
1.不分场合——除了祭祀和朝会,平常是不随便穿的(当然现在没有朝会,应该只用在祭祀场合)
2.男女无别——玄端是典型的男性服饰,女子不该穿着
3.级别僭越——大夫纁裳,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除了正婚礼等可以摄胜的场合,再穿纁色帷裳就是僭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