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家胡同八号院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院里有一棵老枣树,树龄比老舍本人还大,而且一直活得好好地。算下来,它起码有一百二、三十岁了,还在结红枣;而老舍先生只活了六十七岁,差不多只相当这棵树的年龄的一半。
树长得已经远远高过房脊,房子原来就不高,看样子,它比房子要高出去差不多三倍。枝叶依旧相当茂盛。树干长得比脸盆还粗,树皮斑驳,年月的苍桑留下了纵横的深痕,显得老而弥坚。
这棵老枣树可能是小院子最后的见证了,因为院子格局虽然没变,但是房子已经通通经过了多次修整,甚至连墙砖都整体换过了,唐山地震后由红砖代替了原来的灰砖和“核桃砖”。老枣树是这个院子最年长的“居民”,它目睹了小院子的变迁,送走迎来一批又一批住户,眼见小院子的住户和人口越住越多,自由空间越来越少,成了十足地道的大杂院,甚至不愧是私搭乱建的典型。这一切,都被老枣树默默地看在眼里,它伤心地承受着这一切。它躲在小院子的西南角里,只感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了,甚至预感到它自身也成了这个院子的累赘。
这棵老枣树的荣幸是老舍先生写过它。从这点上看,它倒很像
鲁迅先生笔下的“老虎尾巴”墙外的那两棵枣树。任何一位小学生都记得鲁迅先生的名句:“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在一九三七年,老舍先生在青岛和济南开始写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人物自述》。因战事只开了个头而没写完。这部小说非常详实地记述了自己出身地的一切,包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连这棵枣树也在内。相比之下,《小人物自述》对小院的纪述甚至比《四世同堂》里的描写还要详细。
树长得已经远远高过房脊,房子原来就不高,看样子,它比房子要高出去差不多三倍。枝叶依旧相当茂盛。树干长得比脸盆还粗,树皮斑驳,年月的苍桑留下了纵横的深痕,显得老而弥坚。
这棵老枣树可能是小院子最后的见证了,因为院子格局虽然没变,但是房子已经通通经过了多次修整,甚至连墙砖都整体换过了,唐山地震后由红砖代替了原来的灰砖和“核桃砖”。老枣树是这个院子最年长的“居民”,它目睹了小院子的变迁,送走迎来一批又一批住户,眼见小院子的住户和人口越住越多,自由空间越来越少,成了十足地道的大杂院,甚至不愧是私搭乱建的典型。这一切,都被老枣树默默地看在眼里,它伤心地承受着这一切。它躲在小院子的西南角里,只感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了,甚至预感到它自身也成了这个院子的累赘。
这棵老枣树的荣幸是老舍先生写过它。从这点上看,它倒很像
鲁迅先生笔下的“老虎尾巴”墙外的那两棵枣树。任何一位小学生都记得鲁迅先生的名句:“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在一九三七年,老舍先生在青岛和济南开始写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人物自述》。因战事只开了个头而没写完。这部小说非常详实地记述了自己出身地的一切,包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连这棵枣树也在内。相比之下,《小人物自述》对小院的纪述甚至比《四世同堂》里的描写还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