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看这样的平行时空,要是有大神能写出类似的就好了:
不是武涉去游说韩信,而是妹纸去的。设定改为邦哥见到请封齐王的使者时,子房和陈平不在,当时没有压住怒火;而妹纸当时设定还在被羽儿猜忌,如履薄冰;阿信则是在邦哥不给兵也不给粮的情况下也很纠结。然后大家都自私一点。加上蒯彻的劝谏,就一起反了。然后三足鼎立……这样的故事。虽然初衷有点搞笑。
为了最后的理想(把帮何良等等都纳入自己后宫),暂时不义一下也是没办法的。可以先找萧后骗粮,然后北方土地又不是不产粮,齐地还很富饶。其他后勤的东西,蒯彻既然敢劝进,肯定是已经有所准备了。
阿信暂时不算个好主公,但是有人辅佐就行,他至少还够魅力服众;文有蒯彻,张耳(其实也是名士呢),其他贤良还让蒯彻去找吧,最好把武涉也设定过来;武,他自己就是最强,此外还有妹纸和李左车,季布后来也会过来,彭越、田横、英布那种人,见风使舵也会来的,曹参态度比较暧昧;兵都是他自己带的,对于叛汉不会有怨言。
羽儿他们已经是兵少将寡,还缺粮食,又丢了唯一出彩的首席谋士,总之不足挂齿,连妹纸都离开了,军心肯定也受影响。总觉得这里子期类似于许褚,总跟在羽儿身边,是近卫队长吧,那打仗的除了羽儿之外就剩一个季布了,妹纸都走了,季布在这呆着干吗?反而惹猜忌,不久也会投齐。于是羽儿成光杆司令了。
阿信他们对比汉军,有个天生的优势,就是平均年龄。一旦鼎立,时间一般会拖长,阿信、妹纸他们都是年轻人,小汉军二十几岁,拖也拖死邦哥他们。只要十年,人活七十古来稀。刘盈跟阿斗一样孱弱,刘肥在羽儿手上,刘如意太小。
齐国可以守北方为由,继续对荥阳保持观望,叛汉之前就要沿东南包抄楚后方,用尽一切办法骗取汉的信任和支持。羽儿要回顾,就会被邦哥灭了。这时候阿信集中在楚汉前线攻汉(据说川蜀大后方的道路易守难攻),羽儿就得从了阿信。羽儿虽然是霸王,但实际一直是将军思想,还都是老熟人了,如果能控制也不错,然后齐占了大半领土,厉兵秣马,随便收拾邦哥;如果羽儿从了邦哥,一起对付阿信,或者邦哥退回川蜀避战,那就得花时间了,进入拖时间分支,反正汉比齐怕时间。
就算最后一切结束了,发现只是一场梦也行啊。
以上纯属无技术含量YY~
不是武涉去游说韩信,而是妹纸去的。设定改为邦哥见到请封齐王的使者时,子房和陈平不在,当时没有压住怒火;而妹纸当时设定还在被羽儿猜忌,如履薄冰;阿信则是在邦哥不给兵也不给粮的情况下也很纠结。然后大家都自私一点。加上蒯彻的劝谏,就一起反了。然后三足鼎立……这样的故事。虽然初衷有点搞笑。
为了最后的理想(把帮何良等等都纳入自己后宫),暂时不义一下也是没办法的。可以先找萧后骗粮,然后北方土地又不是不产粮,齐地还很富饶。其他后勤的东西,蒯彻既然敢劝进,肯定是已经有所准备了。
阿信暂时不算个好主公,但是有人辅佐就行,他至少还够魅力服众;文有蒯彻,张耳(其实也是名士呢),其他贤良还让蒯彻去找吧,最好把武涉也设定过来;武,他自己就是最强,此外还有妹纸和李左车,季布后来也会过来,彭越、田横、英布那种人,见风使舵也会来的,曹参态度比较暧昧;兵都是他自己带的,对于叛汉不会有怨言。
羽儿他们已经是兵少将寡,还缺粮食,又丢了唯一出彩的首席谋士,总之不足挂齿,连妹纸都离开了,军心肯定也受影响。总觉得这里子期类似于许褚,总跟在羽儿身边,是近卫队长吧,那打仗的除了羽儿之外就剩一个季布了,妹纸都走了,季布在这呆着干吗?反而惹猜忌,不久也会投齐。于是羽儿成光杆司令了。
阿信他们对比汉军,有个天生的优势,就是平均年龄。一旦鼎立,时间一般会拖长,阿信、妹纸他们都是年轻人,小汉军二十几岁,拖也拖死邦哥他们。只要十年,人活七十古来稀。刘盈跟阿斗一样孱弱,刘肥在羽儿手上,刘如意太小。
齐国可以守北方为由,继续对荥阳保持观望,叛汉之前就要沿东南包抄楚后方,用尽一切办法骗取汉的信任和支持。羽儿要回顾,就会被邦哥灭了。这时候阿信集中在楚汉前线攻汉(据说川蜀大后方的道路易守难攻),羽儿就得从了阿信。羽儿虽然是霸王,但实际一直是将军思想,还都是老熟人了,如果能控制也不错,然后齐占了大半领土,厉兵秣马,随便收拾邦哥;如果羽儿从了邦哥,一起对付阿信,或者邦哥退回川蜀避战,那就得花时间了,进入拖时间分支,反正汉比齐怕时间。
就算最后一切结束了,发现只是一场梦也行啊。
以上纯属无技术含量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