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是问我为什么要花心思做如此浩大的音乐A——Z(其中会涉及哥哥的近80首歌曲),其实4月1日以前的我是无兴趣做这类事的,因为音乐在每个人耳里听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音乐是完全主观化的世界,好听的、刺耳的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掂量的标准。
但是现在哥哥已经走了,却依旧有不少的媒体和FANS特别关注于追根剖底得挖掘哥哥情感世界的点点滴滴,仿佛不看个明白透彻就对不起自己似的。哥哥生前,喜欢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艺术创作上,毕竟那些是他毕生追求的人生价值,可是少部分的无良媒体和一小撮所谓的荣迷渐渐的忽略了这些哥哥身上最闪光的地方,他们丧心病狂得躲在阴暗的角落不怀好意地窥视他的隐私……
想到这些就让人心寒。。。。。人的素质正在沦陷,这个世界的道德观也在慢慢地被瓦解。所以我默默的决心:只写哥哥的艺术,不写哥哥的隐私。至少那样的怀念会让天上的哥哥开心一点。。。。。。
哥哥:你说,是吗??????
“愿一生以歌,投入每天永不变”
听《风再起时》,这首陈少琪为哥哥度身定做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这句词是我记得最牢的。虽然乍看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这几个字足以体现哥哥之前13年对音乐追求的执着态度,就好似固执的小孩,跌倒了、碰壁了,还在崎岖路上摸索前进,义无返顾。。。。因为对音乐的热情和投入始终如一,所以他成功了……
如果让我来说说自己对哥哥的感觉,也许用“欣赏大过喜爱,尊敬多过崇拜”形容会比较恰当。可能我对哥哥的感情远没有那些死忠FANS来得强烈,也无法自称多么得了解哥哥。只能说哥哥只有一个,然而每个人对哥哥的感觉却“万人之中,万种答案”。作了22年的歌手,哥哥的音乐作品象不同主题的烟花在我心中绽放,幸而有此空闲,想把对哥哥音乐历程的感受整理一遍,愿和共鸣者分享……
每位歌手的成功的背后都有各自的理由,唱功、嗓音、形象、技巧、演绎、包装。。。等等都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歌手可以把一项发挥到极致,也可以综合运用到完美。在我看来,哥哥则在嗓音和演绎上显得尤为出色。我喜欢他的嗓子,真的,在中国歌坛最喜欢的就是这把嗓子,沙哑、磁性、性感、深沉……这些特点总是比较擅长诠释情歌的。不经历练的嗓子,唱出的沧桑情歌谁会信呢?哥哥说过,他会把每首曲子作为一个Picture,然后在心中编织一个适合它的故事。我相信,他对待每首歌就象对待每一出戏的每一个角色一样,认真、专业、到位。所以我一直以为哥哥在平日的生活里是个“懂情”的人,因为在他演绎的每一首歌、每一出戏里我几乎找不出一丝情感上的破绽和瑕疵(主要指成熟之后的作品)。我无法想象一个不太“懂情”的人会把每一份感情演绎得如此恰如其分、毫无做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