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1 季风气候显著。各大洲中以亚洲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2 气候大陆性强。奥伊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
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外,其他气候都有分布。
非洲
1 气温高,被称为“热带大陆”。3/4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95%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超过20℃,几乎都在热带,是世界上气温最高的大洲。
2 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干旱面积广。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洲。
3 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从赤道往南、北两侧,依次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在各大洲中最广。
欧洲
1 气候深受海洋影响。海洋影响自西向东逐渐减弱。
2 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欧洲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也最典型的地区。
北美洲
以温带(包括亚寒带)气候类型为主,因科迪勒拉山系逼近太平洋岸,阻挡了西南面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范围狭窄;科迪勒拉山系内部的高原和盆地干旱少雨,中部平原由于两侧山脉都是南北走向,冷暖气流南下或北上畅通无阻,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因此气候大陆性强,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1 以温带(包括亚寒带)气候类型为主
2 大陆性强
南美洲
1 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热带范围广阔,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南美洲的气候类型一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2 温暖湿润,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大洲。多雨区所占的面积比任何大洲比例高,又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大洋州
澳大利亚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澳大利亚降水自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东部沿海受东南信风影响,大分水岭阻挡迫使气流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加上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湿润,其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形成亚热带湿润气候。东南沿海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多优良港湾,是最适合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地方。澳大利亚北部夏季受海洋来的西北湿润气流影响,形成湿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和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地处大分水岭背风的一侧)。炎热少雨,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的西南、南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地处温带,终年受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和西部沿海,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影响,加上西部沿海还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难以形成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
南极洲
酷寒、干燥、裂风。原因:
1 南极大陆地处高纬度地区,一年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最少。
2 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强,更加剧了南极的“寒冷”。
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在-88℃以下,是全球的寒冷中心。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高压中心的下沉气流使南极大陆难以形成降水。因此南极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大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微弱。降水量仍大于蒸发量,日积月累,形成了巨厚的大陆冰盖。强大的高气压使南极形成了强大 的逆时针方向发散的极地东风(东南风)。南极洲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有300多天。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是赴南极科学考察的好时机节。
1 季风气候显著。各大洲中以亚洲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2 气候大陆性强。奥伊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
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外,其他气候都有分布。
非洲
1 气温高,被称为“热带大陆”。3/4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95%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超过20℃,几乎都在热带,是世界上气温最高的大洲。
2 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干旱面积广。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洲。
3 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从赤道往南、北两侧,依次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在各大洲中最广。
欧洲
1 气候深受海洋影响。海洋影响自西向东逐渐减弱。
2 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欧洲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也最典型的地区。
北美洲
以温带(包括亚寒带)气候类型为主,因科迪勒拉山系逼近太平洋岸,阻挡了西南面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范围狭窄;科迪勒拉山系内部的高原和盆地干旱少雨,中部平原由于两侧山脉都是南北走向,冷暖气流南下或北上畅通无阻,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因此气候大陆性强,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1 以温带(包括亚寒带)气候类型为主
2 大陆性强
南美洲
1 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热带范围广阔,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南美洲的气候类型一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2 温暖湿润,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大洲。多雨区所占的面积比任何大洲比例高,又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大洋州
澳大利亚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澳大利亚降水自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东部沿海受东南信风影响,大分水岭阻挡迫使气流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加上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湿润,其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形成亚热带湿润气候。东南沿海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多优良港湾,是最适合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地方。澳大利亚北部夏季受海洋来的西北湿润气流影响,形成湿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和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地处大分水岭背风的一侧)。炎热少雨,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的西南、南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地处温带,终年受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和西部沿海,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影响,加上西部沿海还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难以形成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
南极洲
酷寒、干燥、裂风。原因:
1 南极大陆地处高纬度地区,一年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最少。
2 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强,更加剧了南极的“寒冷”。
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在-88℃以下,是全球的寒冷中心。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高压中心的下沉气流使南极大陆难以形成降水。因此南极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大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微弱。降水量仍大于蒸发量,日积月累,形成了巨厚的大陆冰盖。强大的高气压使南极形成了强大 的逆时针方向发散的极地东风(东南风)。南极洲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有300多天。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是赴南极科学考察的好时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