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吧 关注:398贴子:3,673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内容简介 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楼2013-02-21 09:37回复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作  者: (美) 索尔兹伯里 著
    内容简介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以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开始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这支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长征是一篇史诗。这不仅是因为纯朴的战士及其指挥员们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还因为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的熔炉。它锻造了夺取全中国的整整一代的人和他们兄弟般的**情谊。
      这里撰述的是长征的故事——是我在中国的史学家及长征幸存者的帮助下所能汇集的长征史实。


    2楼2013-02-21 09:40
    回复
      作者简介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一九零八年十一月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九二五年中学毕业后,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退学,从事新闻记者工作。
      一九三零年至一九四八年,担任合众国际社记者、编辑;
      一九四九年三月,出版《纽约时报》莫斯科常驻记者,达五年之久。
      一九六一年以后,历任《纽约时报》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职。二次世界大战曾深入前线,遍访苏联广大地区,著有《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等作品,闻名于世。曾获国际普利策新闻奖等奖励及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全美作家协会主席。一九七二年后,曾五次访华。一九九三年五月病逝。


      3楼2013-02-21 09:41
      回复

        目录
        中文版自序
        《长征》及其由来
        第一章 月光下的行军
        第二章 兴起
        第三章 前夕
        第四章 “独立房子”的主人
        第五章 最初的行动
        第六章 计谋
        第七章 担架上的“阴谋”
        第八章 妇女
        第九章 第一场大战
        第十章 改变行动路线
        第十一章 进遵义
        第十二章 掌权
        第十三章 “绵里藏针”
        第十四章 摆脱危局
        第十五章 牵鼻子
        第十六章 兵不厌诈——计胜一筹
        第十七章 金沙江畔
        第十八章 歃血结盟
        第十九章 留下来的人们
        第二十章 死里逃生


        4楼2013-02-21 10:16
        回复

          第二十一章 传奇的土地——泸定桥
          第二十二章 大雪山
          第二十三章 会师
          第二十四章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第二十五章 魔毯
          第二十六章 黑暗的时刻,光辉的荣耀
          第二十七章 家
          第二十八章 生死与共
          第二十九章 浪子回头
          第三十一章 永远打不倒的...
          注释
          译者的几点说明
          编后记


          5楼2013-02-21 10:18
          回复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001-有声读物-在线试听 mp3下载-酷我音乐


            15楼2013-02-21 12:43
            回复

              后记
              本书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美国的著名作家和记者,曾任《纽
              约时报》副总编辑,1986年时已七十八岁。在他漫长的记者和创作生涯中
              ,曾为反映现代战争而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他的足迹深入到苏联卫国战争
              前线,遍访世界大战的许多战场,他的许多报道和作品早已誉满美国,蜚声
              世界文坛。他的名著《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已成为反映二次大战中苏联
              前线情况的经典作品。这本反映中国红军长征的书在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
              国一出版,立即引起全美的轰动,《时代》周刊等许多报刊大量报道,接
              着欧洲、亚洲一些主要国家也竞相表示要翻译出版。
              从事反映中国红军长征的写作,是索尔兹伯里多年来的夙愿。他极其
              崇敬埃德加·斯诺,并深受其感染和影响。埃德加·斯诺在其《西行漫记
              》序言中曾写到:“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索尔兹伯里今天以实际行动完成了这位先行者的未竟事业和意愿。为
              了写作此书,索尔兹伯里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酝酿和准备。他收集和研究了
              大量有关长征的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材料,并于一九八四年专程来
              到我国,在他的好友谢伟思和他的七十岁的妻子夏洛特的密切合作下,沿
              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了实地采访。他以红军般的勇敢和坚毅,不
              顾年迈(当时七十六岁)有病(心脏病),怀揣心脏起搏器,带着打字机,爬
              雪山,过草地,穿激流,登险峰,中途战胜病痛折磨,坚持越过了千山万
              水,穿过七八个省份,历时七十四天,终于从江西到达了陕北,完成了他
              自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寻访。沿途他考察体验了自然界的复杂地理环
              境和多变的气象,向老红军、老船工、老牧民们了解历史和现状,了解民
              俗风情,遍觅**遗迹,博采轶闻轶事。更为重要的是,他有机会亲自访
              问了参加过长征的我国现今的许多领导人和健在的老将军,会见了不少党
              史军史研究人员,多方探索和考证了长征中的一些问题,正如他自己所说
              的那样,他“对中国人提出了我能想到的所有难题,直到弄清事实为止”
              。因此,全书不仅反映了长征这段壮阔的历史,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参加过
              长征并正在领导新长征的我国领导人和老一辈**家的各异性格和多姿的
              精神风貌。这是在我国国内出现的一本颇具特色的文史兼备的新著。
              本书(包括详尽的注释)汇集了不少关于长征的历史背景材料,并有作
              者对中国**历史事件及其领袖人物的坦率评述,充分地表达了一个外国
              作家自己的观点,这对我国读者,尤其是各级干部及文史工作者,很有参
              考价值。作者多次表示了以此书献给中国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愿望。
              为此,我们特组织翻译出版了这部书。
              今天,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又即将来到,海内外不少读者和出版界人士
              ,希望能将索尔兹伯里这本《长征》重新出版,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我们重新校订出版了这本书,遗憾的是作者索尔兹伯里已与世长辞了。我
              们谨以重印的新书告慰于故去的索尔兹伯里,寄托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
              索尔兹伯里先生生前对中国怀有友好和坦诚爱护的感情。但他毕竟是
              一位外国作家,对中国发生的事情,由于无法切近观察,正当他为访华努力奔走之时,1992年九、十月间,他病倒了,患了中风症,于1993年5月去世。就在他患病前两个月,他在给中国一位友人的信中写到:“我特别希望看到的是,一个重振当年雄风的上海。”字里行间表露了对中国的深情、友好,又是那么率直、坦诚,同样表现了他客观、正直的鲜明性格。
              本书在翻译校订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领导的热情关怀与支持;
              得到了外交部、**军事博物馆等单位的具体帮助。作者索尔兹伯里本人
              在访华期间又曾会见了本社领导及有关人员,交谈了如何反映中国红军长
              征及写作、出版此书的有关问题。1986年5月问又专为本书写了序,我们表
              示衷心的感谢。很多同志参加了本书的校订,特别是索尔兹伯里访华期间
              的陪同译员张援远,军事博物馆馆长秦兴汉和研究员阎景堂,以及人民大
              学教授胡华等同志,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本书译文忠于原著,只对原文中一些明显的差错之处,进行了校正。但
              由于翻译出版的时间仓促,对有些史料,特别是作者采访记录和引用的国
              外资料,未能一一核对,差错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指正。
              解放军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三月
              一九九四年六月
              再版修订


              16楼2013-02-21 12:44
              回复


                17楼2013-02-21 12:46
                回复


                  18楼2013-02-21 12:47
                  回复


                    20楼2013-02-21 12:51
                    回复


                      21楼2013-02-21 12:53
                      回复
                          根据花名册上的数字,一九三四年十月八日红军的实际人数为八万六千八百五十九人,这个数字是本书首先发表的。具体分为:第一军团一万九千八百八十人;第三军团一万七千八百零五人;第五军团一万二千一百六十八人;第八军团一万零九百二十二人;第九军团一万一千五百三十八人。还有两个独立纵队:中央军事委员会纵队四千六百九十五人,以及有时被称为中央军委第二纵队的九千八百五十三人。以上总数不包括雇用的担架员(他们有时仅受雇一、两天)。
                          这八万人的经历各不相同。他们中有个姓危的妇女,如今虽已七十四岁高龄,但还是个硬朗的小个子老太太,黝黑的面颊,起皱的鼻子,灰白的头发上戴了一顶毛式帽子,灰色的上衣和裤子,白衬衣,黑色的中国布鞋,正配上她那双小巧的脚。危秀英的半生是在红军中度过的。她是随第一方面军长征的三十名妇女之一。她有一个坎坷的经历,我们的谈话从她五、六岁时被父母卖给别人当童养媳开始,她始终不知道家里卖她得了多少钱。
                          危秀英仍然记得当初她父亲要把她卖掉时的情景。她准备了一堆石子和一把镰刀,把它们藏在门后。第二天一早当一个男人来接她时,她向他扔石子,并用镰刀砍他。但那个男人力气很大,终于制服了她,并试图把她带走。她又踢又抓,还把他的耳朵咬出了血,他只得作罢。这时他们又把她父亲的兄弟,她最喜欢的叔叔叫来。她不能咬叔叔,就这样被叔叔带走了。她后来睡着了,醒来时已到瑞金。买她的这家在这里开设一家小店。
                          她是在地里干活长大的,肩能挑百磅重担。当红军到兴国时,她还在象奴隶一样地于活,经常挨打挨饿,还要放水牛、拾柴火。对于危秀英这样的妇女,参加红军无需多少动员。她自动剪掉长发并用头巾裹上,以免家里人发觉(会打她),径直来到红军总部要求参加红军。他们悄悄地把她送回家,但是她坚持要当红军。这样,她主人家终于发现了她的意图。有个朋友告诉她,主人家准备杀死她。危秀英把这个消息告诉红军后,红军才接受了她。
                          


                        32楼2013-02-23 20:10
                        回复

                          第四章
                          独立房子的主人
                          拟定红军撤出苏区命令的人是最后一批出发的。一匹马驮着他的给养,包括他积存下的一些珍贵的咖啡和几盒香烟。另一匹良种白马站在那里等着离鞍。而李德仍在磨蹭,他还有点汁么事情没有办完。当黎明的薄雾在于都河上袅袅升起时,他才最后纵马飞驰而去。
                            从半夜到拂晓,李德一直在与项英进行最后的谈话。项英被留下来负责苏区工作。李德强调――而他自己也一定知道――他们这次放弃苏区并不是很快就会回来的;红军西进也不一定能够把蒋介石的军队引走,从而减轻被围困的苏区的压力,使项英在他的军事指挥员陈毅的协助下能够坚持下去。
                            


                          39楼2013-02-24 10:13
                          回复


                            50楼2014-05-11 09:11
                            回复
                              请问各位,有电子书下载吗?


                              IP属地:云南71楼2020-12-01 1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