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武神教吧 关注:6贴子:227
  • 3回复贴,共1

特别不靠谱的三国演义读后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拜二爷


IP属地:天津1楼2013-02-21 11:12回复

    学校布置的讨厌作文……就写成这样了……
    如有不准确的地方望指正……在下感激不尽……
    再次为自己的脑残文笔道歉……
    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放在神教里行不行……不行的话吧主大人就删帖吧……
    实在抱歉……我就是过来骗经验的……


    IP属地:天津2楼2013-02-21 11:13
    回复

      烽火之隙
      ——读三国演义有感
      距今一千八百年的风雨飘摇,在那个动荡不安、野心四起的东汉末年,有一些人、一些事情,注定要成为传奇。一百二十回的起承转合、起伏跌宕,烽烟透过书本,成就了那个时代的血色英魂。
      三国,一个属于乱世英雄崛起的时代,化作罗本的浅浅墨色和薄薄纸张,那里载满着计谋战术,装盛着生死血泪。
      诚然,读三国并不轻松。这在于,读者是把它当做历史小说来看,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去研读去挖掘。
      而那个时代就在那里,绝对会让你着迷。
      玄德公如何惟贤惟德,曹孟德如何横槊赋诗,孙仲谋如何三思霸业……《三国演义》按照它独有的步调,一层一层讲述,讲述那些个烽火连天的日子。
      小说的步调起先是快的,而故事的主角是未来蜀汉的君主,自称中山靖王后代的刘备。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主张的是“尊刘”,这与当时社会上市民阶级的崛起和文化是非观分明的背景是分不开的。到中间化名单福的徐元直离开刘备,小说的步调开始放慢,这其间,另一位光芒不减的主角人物——诸葛孔明随之登场,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像三顾茅庐、火烧新野,也开始夺取读者的眼睛。小说节奏一直慢到诸葛亮的逝世,六出祁山的失败到司马世家的崛起和晋朝的建立,在这一部分,小说开始加快速度。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的中心,是偏向以刘备诸葛亮为中心的蜀汉阵营。
      对于三国时期,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看法,或文学历史,或分析人物,甚至职场经营。但同样的,《三国演义》荣列四大名著之一,必然有它的道理——那就是,它庞大的社会历史背景,甚至起到了一个“窥一斑可见全豹”的作用。
      若说红楼一个大观园,写出了世间百态和上流社会的生活。那么三国更是上至官宦君臣,下至百姓隐士,几乎包括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全貌。罗贯中在成书之前,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民间评书,因为毕竟是小说,又是为了广大市民阶级更好地理解,作者在历史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美丑的刻画和修改,这才完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三国演义》。
      清风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卧龙跃马终黄土,我们看到的是那个英雄盛世,忽略的是疆场上残酷的生存现实,《三国演义》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烽火燎原的真实,让置身和平的我们体会到当时的热血。虽然在后来,为了更接近真实的历史,我又重新看了陈寿的《三国志》,但是却体会不到当初读《三国演义》时的畅快淋漓了。
      我在彼岸,而白骨晶莹。东汉自此落幕,它开启的是另一番天地,如此轮回下去。
      那么,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苏子的那一阕词吧。
      夕阳如血,一片大好河山。
      雁 字
      2013·2·20


      IP属地:天津3楼2013-02-21 11: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