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清坞吧 关注:38贴子:338
  • 5回复贴,共1

我高中同学上学期的期中作业,咋感觉这篇文章情节像在金书里见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人目前在上大一,读中文系,他们古汉语课的作业是改编《诗经 生民》,他们老师还说改成小说形式,改的越离谱越好,于是我就偶然看到了这篇似曾相识的文章


1楼2013-02-22 22:32回复
    太栾投河之时,心中抱定了必死之念,也从此葬身于滔滔的渭水之中。可姜嫄投河后并没有死,她顺着河水漂到了下游,岸边一户人家碰巧看到了她的“尸体”,急忙捞上岸来。姜嫄已经晕倒,但还活着,那家人见她还有一口气,急忙施救,终于使她醒了过来。姜嫄重谢了那家人,随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希望能够尽快从本部落中人那里得到太栾的消息。
    姜嫄在自己的家中坐立不安,心想:“太栾不会是被那些恶贼杀了吧。不,一定不会的,以他的身手,不会连几个恶人都打不过的。”可是她越安慰自己,越觉得放不下心来,“为什么这么久了,他还没有回来?”她走出家门,正巧碰上了一个急匆匆赶来报信的人,那人将“太栾已经死了”这个噩耗告诉了她。姜嫄得知太栾死讯,顿时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晕了过去。
    姜嫄醒后,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开始放声大哭,旁人见她哭得如此伤心,也不禁随之难过,没有人敢过去劝劝她。姜嫄哭了一会,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心想:“自己作为部落农事的领导者,一直这么哭哭啼啼像个什么样子?当务之急是了解自己坠江后发生了什么,然后安葬太栾的遗体,最后再去找那些贼人报仇。”她急忙擦干眼泪,随人们赶了过去,看见死去的太栾躺在地上,姜嫄心中一阵悲痛,忽然又感到有些诧异,因为太栾的遗体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伤痕。“难道他是被敌人推入河中淹死的吗?”姜嫄仔细思索,却毫无头绪,于是又随众人赶回到那天血战发生的地方,看见十一人的尸体遍布当场,周围的草地乱七八糟、遍布血迹,可都离着渭水有一小段距离,并不是紧邻河流,河流最旁边的草地上丝毫没有打斗的痕迹,姜嫄更加疑惑。这时,一个老翁被人们领了过来,自称目睹了事情的经过。
    姜嫄大喜,对他说:“老爷子,请您给我讲讲那天我落水之后发生了什么吧。”那老翁答道:“我住在这渭水的对面,那天我从河边过,看到河对面有人打斗,我急忙伏在草丛之中,却看到一个女子从岸上掉了下去,那人想必就是你了。”姜嫄道:“正是。”那老翁接着往下讲:“紧接着有个男子,像是个贵人打扮,发了疯一般地杀人,那日的一群人里,只有几个跑掉了的。他杀完人之后,走到岸边站了一会儿,以渭水之宽,我也看不太清他究竟在做什么,只是在那里站着,然后就跳进河里去了。”听到此处,姜嫄“啊”的一声叫了出来。那老翁接着道:“我见了这些可怕的场面,只觉得自己还是早些避开为妙,于是就悄悄离开了,不想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可今日有人来这里调查此事,我旁敲侧击地问了一下,才知道事情原委,于是来到这里见你,说清事情的经过。”
    姜嫄这才恍然大悟:“他不是被打入河中淹死的,他是投河自尽的。他以为我死了,他就也不想活了。他能够为我而死,我呢?如果换成我,我又能不能做到为他而殉情呢?我又应该如何报答他的爱呢?”她的心中猛然闪过一个念头,转过身来,对着众人说:“今日我对天发誓,今生永不再嫁,甘愿为太栾守寡一生。日后如违背此誓,必葬身渭水之中。”
    姜嫄又带人去搜索那几个逃走的贼人,果然查出了他们的所在。原来那伙人是渭水上游一个部落中的居民,因饥荒缺粮,迫不得已躲在渭水畔人烟稀少的地方,寻找路人下手,只是打算抢些粮食或财物,维持生计,并不打算害人,只是想吓唬一下路人、逼他们交出东西,那意图非礼姜嫄之人已被太栾杀死。贼人所在的部落规模极小,无法与姜嫄的部落抗衡,逃跑的几个贼人无法寻求庇护,只得向姜嫄谢罪。姜嫄心情极度悲愤,一心想杀了那几人为太栾报仇,可她一抬头,看到那个部落中人们面黄肌瘦的模样,心不禁软了。“这些人虽然可恶,但家有父母妻儿需要养活,这里的人生活如此困难,外出抢劫倒也情有可原,除了那个淫贼可恶,别人只是夺些财物,并非罪大恶极。他们这里居然在闹饥荒,民不聊生,我们两个部落不过相距几十里之遥,生活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我若不是来此搜索贼人,又焉能知道此事?眼见这个部落饥荒蔓延、农田凋敝,明显是由于人们不善耕作之故,自己既有农事才能,又为何不帮助他们呢?”想到这里,她毅然对大家说:“今天,我不杀他们,既然大家都有苦衷,那我也不强人所难。我见此地土壤肥沃,庄稼长势却奇差,明显是由于耕种者技艺不精。我可以在此地帮助你们种植庄稼,传授正确的耕作方式,让你们粮食充足、远离饥荒。”那部落中众人又惊又喜,他们没有想到姜嫄居然能够宽容仇人,更没有想到她会帮助他们处理农事,不禁钦佩她博大的胸怀。


    3楼2013-02-22 22:33
    回复
      姜嫄的行为使她赢得了众人的尊敬,附近几个部落的人都来拜访她,还有不少人来寻求她的帮助。姜嫄渐渐从太栾之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每天忙于各种事务,暂时忘记了当初的烦恼。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姜嫄既然发誓永不再嫁,传宗接代就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对于姜嫄来说,一个儿子或女儿能成为她事业传承的重要纽带。其实不仅是事业,作为一名青年女性,她的心中已经有了一种朦胧的渴望,渴望成为一名母亲。于是,她开始祭拜祖先和神灵,祈求得到一个孩子,她不知道这个愿望能否实现,但至少每日的祈祷能给她一种精神寄托。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是六个月过去了。在一个下午,天空由淡紫色渐渐变成深蓝,又最终暗下来、变成黑色的时候,姜嫄漫步在原野之上,忽然看到地面上后一个奇大无比的脚印。见到巨人的足迹,姜嫄感到十分好奇,她童心大起,便用自己的脚印踩着这一足迹逐渐往前挪,当踩到拇指的地方时,忽然感到一股暖流汇到身上。姜嫄顿时大吃一惊,心想自己一定是遇到了什么怪物,她不敢再停留,转身就跑,回到家中后,她万分紧张,生怕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可是过了一夜之后,并没有出现什么异样。于是姜嫄放了心,第二天又开始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农事活动中。
      可是,三个月之后,怪事终于发生了,姜嫄居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有些喜悦,但想到肚子里的胎儿来历不明,她的喜悦渐渐被惶恐掩盖。姜嫄依然每天参与农事,却感到自己的身躯越来越沉重,已经有些力不从心。部落中的其他人看到姜嫄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也开始议论纷纷,这些议论并没有什么恶意,可姜嫄听到后却感到十分不舒服。又过了两个月,姜嫄身心俱疲,回家静养,将田间地头的活都委托给了别人。终于,在姜嫄踩到巨人脚印十个月之后,她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出生时的啼哭之声异常嘹亮,姜嫄认为他是一个不祥之物。作为一个新生儿的母亲,姜嫄并不在乎这个婴儿是否吉祥,只要他能够陪伴自己就足够了,至于带来什么运气都无所谓。但她必须为自己的部落负责,如果这男婴真的不祥,就将会给整个个部落的人带来灾祸。权衡再三之后,尽管心中有一丝不舍,姜嫄还是派人将他抛到了狭窄的巷道上,想让牛羊踩死他。
      令姜嫄惊讶的是,牛羊见到那个男婴,不但绕道而行,而且还给他喂奶。姜嫄又叫人把他扔到了荒山丛林之中,心想这下应该没问题了。可是过了一天,许多人去林中伐木,看到这个弃婴,又将他拾了回来。姜嫄得知孩子还没有死,又派人将孩子要了过来,这时她的心中已经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不想再抛弃这个孩子。


      4楼2013-02-22 22:34
      回复
        然而,姜嫄的心又陷入了矛盾之中:“如果这两次只是巧合呢?如果这婴孩真的是不祥之兆呢?”终于,她将心一横,决定再将孩子扔到寒冷的冰河之上。第二天,姜嫄和几个人一起来到了结冻的冰河,亲手将男婴放在了河面上,此时,她的心里一直在想:“这就是最后一次了,如果这次他还能幸存,我一定会把他带回家好好抚养成人。”这次她没有离开,而是站在距冰河不远的地方默默注视着河中央的每一个细节。
        让人惊奇的一幕终于发生了,一群大鸟拍打着翅膀从远方飞了过来,落在男婴身旁,有的卧在他身下使他身不着冰,有的展翅在他身上为他挡风,有的叼来水果为他充饥。姜嫄感动得热泪盈眶,快步奔了过去,抱起了自己的儿子,这下再无可疑,她已经相信这个孩子是神的恩赐,下定决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姜嫄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弃”,从小就严格要求他,带着他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中去。弃在母亲的熏陶下,对农业生产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天资聪颖,自幼就喜欢种庄稼,而且又肯吃苦、好钻研,亲尝各种谷物种子,并不断总结栽培技术,从选种、播种、灭草、灌溉、收获等,他都掌握得非常熟练,凡是经他指导或耕作的土地,作物的庄稼,都长势极好。姜嫄渐渐老去,弃取代了他的位置,领导着整个部落发展壮大。弃由于指导群众种植庄稼功勋卓著,被尧帝选为农师。弃从此扬名天下,他就是后来为众人所熟知的后稷。


        5楼2013-02-22 22:34
        回复
          这小子虽然文笔还可以,但故事雷到我了,情节超狗血啊,和我印象中的《生民》差别太大了


          6楼2013-02-22 22:34
          回复
            加精了


            7楼2013-02-24 0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