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 尼山镇是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境内有孔子诞生地尼山夫子洞、尼山孔庙、尼山书院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尼山风景区内还有一万多亩水面、蓄水1.2亿立方的全国大型水库尼山水库(又称孔子湖)、国家级尼山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是集千年文物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优美、山水人文一体、景色俱佳的旅游度假风景区。[6] 尼山山脉共有20多座山头组成,总面积3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44米。山上苍松翠柏,林木茂密,层峦叠嶂,洞壑幽深,风景秀丽。这里有隐于深山万木丛中的尼山孔庙和尼山书院等名胜古迹,是历代皇家官吏、文人墨客朝拜至圣先师的圣地。这里还有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板倒井、红草坡、圣水湖、五老峰等风景名胜,世称尼山八景,自古就是人们登临探幽的佳境胜地。尼山东麓共有五座山峰相连,站立山前远远望去,像似五位老人在登高望远,其中,尤为尼山主峰傲居正中,巍峨壮观。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0a3a4edb3fb43161a1f7a7210a54642/631dec5494eef01f57e7dce3e1fe9925bd317dbc.jpg)
尼山水库(又名孔子湖)尼山镇也是**老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尼山风景区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并设立中共尼山地委和尼山地委独营,领导鲁西南地区的抗日战争。 尼山孔庙 尼山孔庙位于尼山中峰东麓。《曲阜县志》记载:“周显德中,兖州赵某以尼山为孔子发祥地,始创庙祀”,距今已一千余年。宋仁宗时增建祠庙,立学舍、置祭田。元顺帝时,又大行修建,明永乐十五年又重建。庙中殿亭是清道光二十七年重建。建国后又多次拨款维修。今庙围垣缭绕,环植松柏,共有院落五进,殿堂五十多间,正门名棂星门,二门名大成门。庙主体建筑为中间的大成殿,殿前有两庑各五间,殿之东、西各有掖门。过掖门,殿后有寝殿三间,祀至圣夫人木主,两庑各三间,祀孔子之子伯鱼及孙子思,但塑像及木主今皆不存。东、西两侧门连接两旁跨院。东院前为讲堂,后为土地祠,西院东侧连接毓圣侯祠,且单成一院。西侧为启圣王殿和寝殿,系供奉孔子父母处。整个建筑占地16000平方米。庙内外有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石碑约十余幢,是了解孔子出生地尼山及其建筑群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4a2279ed53f8794d3ff4826e21a0ead/b4b502d0f703918fa60bf9ec503d269758eec455.jpg)
尼山孔庙 夫子洞 夫子洞又名坤灵洞,天然石室,位于尼山孔庙东南崖下,相传为孔子诞生处。《阙里志尼山》载:“溪流而南,其上为坤灵洞。”坤,雌性之义,灵,精灵。相传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曾祈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孔子出生后,其父叔梁纥嫌其貌丑陋,弃于山上,此地今名红草坡。传说正巧一只母虎过此,将其衔入洞中乳养。故名“坤灵”。洞中原有孔子雕像,为元代司居敬令工匠所刻。元元贞元年(1295年),张 在《中庸精舍记》中记载:“司居敬又为孔子像,刻于尼山。”“居之坤灵洞中。”并立《尼山孔子像记》石碑,立于洞前。金人陈国瑞曾有诗云:“云开虎洞清溪绕,雨卧龙碑碧藓封。”洞旁立碑名“夫子洞”![](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16f25298694a4c20a23e7233ef51bac/b5429703918fa0ec0f1da02b279759ee3c6ddb55.jpg)
尼山夫子洞 观川亭 观川亭是孔子看五川汇流的地方。《论语·子罕》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语。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建亭纪念。站在观川亭前的望远台上,向东可以看到以孔子母亲颜徵在命名的颜母山,流淌在颜母山脚下的则是沂河,向南望去则是尼山水库,也叫做孔子湖。雨后,站在观亭内,居高临下,可望波涛翻腾的五川汇流,蔚为壮观。[7]![](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b010fecae51f3dec3b2b96ca4eef0ec/7ad9b11373f082029cb856194afbfbedab641b05.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0a3a4edb3fb43161a1f7a7210a54642/631dec5494eef01f57e7dce3e1fe9925bd317dbc.jpg)
尼山水库(又名孔子湖)尼山镇也是**老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尼山风景区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并设立中共尼山地委和尼山地委独营,领导鲁西南地区的抗日战争。 尼山孔庙 尼山孔庙位于尼山中峰东麓。《曲阜县志》记载:“周显德中,兖州赵某以尼山为孔子发祥地,始创庙祀”,距今已一千余年。宋仁宗时增建祠庙,立学舍、置祭田。元顺帝时,又大行修建,明永乐十五年又重建。庙中殿亭是清道光二十七年重建。建国后又多次拨款维修。今庙围垣缭绕,环植松柏,共有院落五进,殿堂五十多间,正门名棂星门,二门名大成门。庙主体建筑为中间的大成殿,殿前有两庑各五间,殿之东、西各有掖门。过掖门,殿后有寝殿三间,祀至圣夫人木主,两庑各三间,祀孔子之子伯鱼及孙子思,但塑像及木主今皆不存。东、西两侧门连接两旁跨院。东院前为讲堂,后为土地祠,西院东侧连接毓圣侯祠,且单成一院。西侧为启圣王殿和寝殿,系供奉孔子父母处。整个建筑占地16000平方米。庙内外有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石碑约十余幢,是了解孔子出生地尼山及其建筑群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4a2279ed53f8794d3ff4826e21a0ead/b4b502d0f703918fa60bf9ec503d269758eec455.jpg)
尼山孔庙 夫子洞 夫子洞又名坤灵洞,天然石室,位于尼山孔庙东南崖下,相传为孔子诞生处。《阙里志尼山》载:“溪流而南,其上为坤灵洞。”坤,雌性之义,灵,精灵。相传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曾祈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孔子出生后,其父叔梁纥嫌其貌丑陋,弃于山上,此地今名红草坡。传说正巧一只母虎过此,将其衔入洞中乳养。故名“坤灵”。洞中原有孔子雕像,为元代司居敬令工匠所刻。元元贞元年(1295年),张 在《中庸精舍记》中记载:“司居敬又为孔子像,刻于尼山。”“居之坤灵洞中。”并立《尼山孔子像记》石碑,立于洞前。金人陈国瑞曾有诗云:“云开虎洞清溪绕,雨卧龙碑碧藓封。”洞旁立碑名“夫子洞”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16f25298694a4c20a23e7233ef51bac/b5429703918fa0ec0f1da02b279759ee3c6ddb55.jpg)
尼山夫子洞 观川亭 观川亭是孔子看五川汇流的地方。《论语·子罕》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语。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建亭纪念。站在观川亭前的望远台上,向东可以看到以孔子母亲颜徵在命名的颜母山,流淌在颜母山脚下的则是沂河,向南望去则是尼山水库,也叫做孔子湖。雨后,站在观亭内,居高临下,可望波涛翻腾的五川汇流,蔚为壮观。[7]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b010fecae51f3dec3b2b96ca4eef0ec/7ad9b11373f082029cb856194afbfbedab641b05.jpg)